日本的平面设计当中,简约、平面的构成居多,立体感少,具有纯净感和新鲜感。在本书众多的平面设计作品之中,你是否也感觉到了那种共通的审美意识呢?
太刀川瑛弼
Eisuke Tachikawa
设计总监
NOSIGNER
作为一个设计战略师,太刀川瑛弼在学生时期便创建了NOSIGNER,并且不断从多种学科中汲取知识和方法应用到设计中去。如今他带领着NOSIGNER,致力于通过设计活动不断地推动社会的创新。他设计的作品涵盖科技、教育、当地产业等,并且荣获世界性的设计奖项,包括DFA设计奖、iF设计奖、Pentawards铂金奖、SDA大奖等。在2014年,他更是被日本政府任命为“酷日本运动”推广委员会的概念总监。除了设计师的身份,他还是热心的教育者。通过以“设计的语法”为主题的工作坊,他启发学生的设计天赋,给予学生建议,鼓励他们创新。目前他在庆应大学的系统设计与管理研究院和法政大学任教。另外,他还被庆应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授予博士学位。
从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在不同时期的航路
现代日本的平面设计,于1960年代受到欧洲活版印刷的影响,在这半个世纪中渐渐发展了起来。当下日本的平面设计,在受到欧美影响的同时,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具有自身风格和柔和感的独立审美意识。而这种特别之处是从何而来的呢?这种独特的平面审美意识,发端于“设计”这个词诞生之前的文化。为了描述其根源,下面稍微提及一下日本的艺术和文化史。
日本是和中国相邻的岛国,自公元前2世纪起就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而发展。而中国和日本之间隔着海,我认为这个“海”才是确立日本审美意识的决定性因素。
曾经,人们为了渡海而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以1200年前的遣唐使节为代表,发出船只是非常困难的,无论是从日本派送物品,还是从中国接受物品,都是国家的一大事件。鉴于此,从中国送往日本的物品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中国送往奈良正仓院的宝物都如此精良,充分表明了,出于高运费的考虑,国家之间交往的赠品都经过严格的挑选,因此途经丝绸之路而传到中国的物品和中国制造的物品当中,只有最好的东西才可能传到日本。
遣唐使
也就是说,“海”作为提高文化传播质量的过滤器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如此幸运,即使数量很少,终究学习到了古代中国最好的艺术。看着这些美丽之物,日本憧憬着遥远的中国,学习王羲之书法,将中国佛教和日本古代的自然信仰与神道互相融合,再进行重新解释进而发展文化。
尔后,日本独有的平面审美意识萌芽于大约400年前的大航海时代。
在此之前一直在学习中国表现手法的日本艺术,相对于世界各国的背景下,开始追求有日本特色的独立表现形式,从原来的像中国水墨画的层次表现,转变为以琳派和大和绘(日本的绘画)为代表的没有立体感的平坦式表现手法。在同一时期,日本还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在茶道、花道、战国武将的饰品等的呈现上都追求简朴时,高度抽象性的表现手法发展了起来。在当时,日本从草书中延伸出平假名,并开始使用汉字、片假名和平假名这3种字体。现在我们印象中的“美丽日本”,基本上都是发端于那个时期。而到了大约300年前的江户时代,由于闭关锁国,海外传递进来的信息受到限制,因此大和绘式的平面审美意识得到极大的普及,这样一来,浮世绘和碎花等的表现手法最终在日本的平面审美中确立了其决定性地位。
如果细看拥有这种平面审美意识的现代日本平面设计,仍可从中发现与日本美术共通的平面性。以少层次、构成明确、高度抽象性、简洁的表现为好。
另外,日本为了调和复杂地混合在一起的字体而诞生了众多独立的字体,尤为独特的一点是,日本的设计会使用字体来表达感情。
如果简单地下个定义,可以说日本的平面设计是在“简洁的直率”“平面的构成美”“抽象的造型”和“感情化的字体”之下发展起来的。这种日本平面美的特点,存活在日本平面设计当中。在今后亚洲设计和日本设计深入结合时,这种审美意识到底拥有怎样的扩展性呢?如果您能在本书当中感受到其中的一鳞半爪,我将感到非常荣幸。
南蛮贸易时代,日本画家笔下的葡萄牙人
桃山时代的日本,正是百花齐放,即将迎来日本文化的文艺复兴。
安土桃山时代的日本大名(日本封建社会占有大量封地的大领主)分布图。作者:Zakuragi
桃山时代:
在1573年9月至1603年3月,为日本丰臣秀吉所统治时期。桃山时代上承战国时代,下启江户时代,是日本中世纪向近代的转型期。因丰臣秀吉居住于伏见城,而伏见城附近山上广植桃树,故由秀吉统治的时代亦被称作为“桃山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