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写什么?其实它们的本身没有办法来写,就拿春来说,谁也没有看到春什么样子。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自然没有办法写。”西瓜象老师讲解说,“但是,我们能感觉到春的温度,我们会有变化,比如脱去棉衣穿上了比较单薄的夹克,世间的万物也都会感觉到春的温度,也都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我知道了。”小精灵突然冒出一句“可以写春天里万物的变化。比如,燕子来了,是春天,雪化了,是春天……”
老师看了一眼小精灵:“说的好。春天这样写,夏天这样写,秋天和冬天都是同一个道理。现在,同学们已经知道写什么了,那么,怎样才能写得生动具体和优美呢?只有请‘比喻’和‘拟人’来帮忙了。”
歪歪牛这样描写“春天”:
春天来了,春姑娘又来到了人间。小鸟和燕子急忙来报信,它们站在枝头上欢快地唱着、叫着,好像在对大家说:“你们快点儿迎接春姑娘把!”小草一听到这个消息,急忙脱下一身枯黄的旧衣服,换上嫩绿的新衣服,悄悄地从地面下探出了小脑袋,它也想看看春天那美丽的景色。
西瓜象老师当堂讲解:“这一段是直接描写的春天的到来,而且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前后只用了两句,第一句,‘小鸟和燕子急忙来报信,它们站在枝头上欢快地唱着、叫着,好像在对大家说:你们快点儿迎接春姑娘把!’第二句,‘小草一听到这个消息,急忙脱下一身枯黄的旧衣服,换上嫩绿的新衣服,悄悄地从地面下探出了小脑袋,它也想看看春天那美丽的景色。’这两个拟人句竟然完成了整个段落的描写,不但把春天写活了,写具体了,写生动了,还写出了童话般的美和意境。”
布老鼠的“夏天”段落描写得很精彩:
那是一个久旱不雨的夏天,炎热的太阳烤得田里的老泥鳅都翻白了;村边的小溪,溪水一下低了几寸;那些露在水面的石头,陡地变大了;小鸟儿不知藏匿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垂头丧气,像是奄奄待毙;只有那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出破碎的高叫,真是破锣碎鼓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这一段也是直接描写,只用了一个拟人句‘草木都垂头丧气,像是奄奄待毙’,但是,也写得很生动很具体。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布老鼠聪明地使用了具体的物体表现出了夏天的特征,比如,‘炎热的太阳烤得田里的老泥鳅都翻白了……不住地在枝头发出破碎的高叫,真是破锣碎鼓在替烈日呐喊助威!’这样就不会使人阅读的时候感觉直白和枯燥。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一句使用的对比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间接的描写。比如‘那些露在水面的石头,陡地变大了。’请问,露出水面的石头,为什么会突然变大?是因为村边小溪里的溪水下沉了,所以露出水面的石头变大了。那么,溪水为什么会下沉?因为天气炎热,水份蒸发了。而这个‘炎热’,恰恰就是夏天的特征。这样的描写方法,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豌豆鹅的“秋天”也显示在大显示器上。
不知道从多久起,仿佛一场紧张的拼搏终于渐渐地见出了分晓,田野从它宽阔的胸膛里透过来一缕悠悠的气息,斜坡上和坝子上有如水一般的清明在散开,四下里的树木和庄稼也开始在微风里摇曳,树叶变得从容而宽余。露水回来了,在清晨和傍晚润湿了田埂,悄悄地挂上田间。山岚也来到了坝子上,静静地浮着,不再回到山谷里去。阳光虽然依旧明亮,却不再痛炙人的脊梁,变得宽怀、清澄,仿佛它终于乏力了,不能蒸融田野了,也就和田野和解了似的……秋天来了!
西瓜象老师让豌豆鹅阅读一遍,然后才说:
“这一段描写,别的我不想说,只想说说它的写作方法,这是一种间接的景物描写方法,而且写得很是精彩。”
停顿一会儿,西瓜象接着说:
“先看第一句,‘不知道从多久起,仿佛一场紧张的拼搏终于渐渐地见出了分晓,’开头就好像不是写景物,而是在写一场接近结局的拼搏过程。什么过程呢?‘田野从它宽阔的胸膛里透过来一缕悠悠的气息……山岚也来到了坝子上,静静地浮着,不再回到山谷里去。’就是这样的过程。而且,在描写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描写出了秋天的景象。同时,她还没有忘记说明是谁在和谁拼搏。谁呢?是阳光和田野。既然田野赢了,阳光输了,那么,输了的阳光又是什么样子呢?‘阳光虽然依旧明亮,却不再痛炙人的脊梁,变得宽怀、清澄,仿佛它终于乏力了,不能蒸融田野了,也就和田野和解了似的……’而这个样子恰恰又是秋天的阳光的样子,从而又表现出了秋天的景色。最后四个字‘秋天来了’,以此来点题并结尾,干净利落。仔细想一想,好好品味一下,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描写方法啊!”
之后,西瓜象老师总结说:
“关于季节描写,今天我们学习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方法,同时懂得了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将我们的描写变得具体而生动,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注意,就是写出被描写景物的特征,比如春夏秋冬,它们都有各自的特征,如果忽略了这个特征,就不能突显它们的特点,还可能春天秋天不分,把分明的四季给写混了……”
“哎呀我的妈呀,终于能透口气了!”
小精灵突然说话,把大家吓一跳。
原来,豌豆鹅将它从书包里拿出来戴在了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