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复
天下之性,未有**于茶者也①。虽然,未有贞于茶者也。水泉之味,华香之质,酒瓿、米椟、油盎、醯罍、酱罂之属②,茶入之辄肖其物。而滑贾奸之马腹③,破其革而取之,行万余里,以售之山栖卉服之穷酋④,而去其膻薰臊结、懘膈烦心之宿疾⑤,如振黄叶:盖天下之大**而大贞出焉。
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好色而不饮其韵:甚矣,夫世人之不善**也!
顾邃之怪茶味之不全,为作《茶说》,就月而书之。是夕船过鲁桥,月色水容,风情野态,茶烟树影,笛韵哥魂,种种逼人死矣。
【注释】
①**:这里借人之贞**指茶易于吸收异味。 ②醯(xī西)罍:醋瓶。肚大口小为罍。罂:小口大肚的盛器。 ③滑贾(ɡǔ古):狡猾的商人。奸:作奸。指茶贩将茶叶私藏于马腹中。 ④山栖卉服:住在山上,穿着树叶做的衣服。 ⑤懘(zhì志):败坏。
【作意】
由茶之贞**引出世人之不善**,讽谕世人要学会遗貌取神,领会事物的精髓所在。
【鉴赏】
晚明有一批文人,遭国亡家败之祸,寄意小品,吞吞吐吐,虚虚实实,写出一些看似明白易懂实则隐晦曲折的文字,在表面的轻松愉快之下,隐含着深刻的沉痛幽思。张大复有些文字就具有这种特性。
这篇《茶说》,立意全在“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一段,而批评的目标集中于“世人之不善**”上。**,在多数情况下,是个坏名词。它指的是妇女的****,随意苟合,人尽可夫。张大复文中所说的茶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的借用:因为茶的特性之一在于极易吸收异味,所以,遇水泉便能吸收其味,遇花香又能吸收其香,乃至将它放在装酒、米、油、醋、酱之类的容器内,马上便能吸收它们的气味。所谓“入之辄肖其物”,不正像一个****的女子随便遇到什么人便与之苟合吗?这个比喻虽不免粗俗,但的确生动传神。不过,仅这样看茶之性还是表面的,作者的本意在于揭示茶的“大**”这一表象后面“大贞”的本质:茶的功能甚多,但作者只举一个极端的例子:茶叶即使被藏于马腹行万余里之后再拿出来饮用,仍能够去“膻薰臊结、懘膈烦心之宿疾”,而且效力之大有如秋风之扫落叶!以此说明茶叶的坚守本性,不受外界影响的可贵品质,从“天下之大**”看出“天下之大贞”的品质,正是张大复的一种独特的眼光,也是他独特的经历和心情的反映。
接着,作者从“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出发,对世人发出了一连串“不善**”的批评:爱山水、读书、学佛、好色,正是当时的“世人”热衷的时髦,但是,大多数的世人不过是矮子观场——随人俯仰而已,他们虽身在追赶的大潮流中,却未必真懂得潮流;他们学得的不过是表面的皮毛,却丢弃了内含的实质。因此,就如对茶的误解一样,他们对自己热衷的也多半是曲解和误解。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可惜与遗憾!
作者此文“大**”后面的“大贞”是什么?我们恐怕也得花一点心思去探寻与追索,否则,是否也会被作者讥以“不善**”之甚呢?
【补充说明】
陈继儒《梅花草堂笔谈序》说:“元长贫不能享客而好客,不能买书而好读异书,老不能徇世而好经世,盖古者狷侠之流,读其书可以知其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