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渔 童 谣①(1 / 1)

渔童谣①

水流鹅,②

莫淘河。

我鱼少,

尔鱼多。

竹弓欲射汝,③

奈汝会逃何。

——《广东新语》

【注释】

①渔童谣——捕鱼少年唱的歌谣。

②水流鹅——即淘河的鹅,广东人称鹈鹕为淘鹅。这是一种善于捉鱼的鸟,渔人常饲养它们作为捕鱼的“帮手”。史梦兰《古今风谣拾遗》注说:“淘鹅即鹈鹕也。淘河者,淘鹅之讹也。阳江人则谓‘长流鹅’。”

③竹弓——竹制的弓箭,既是儿童的一种玩具,也可用来射较近的东西。

【赏析】

这是流传在广东一带的一首反映渔童生活的童谣。它以渔童对鹈鹕说话的形式,曲折地表达了渔童的内心情感,刻画了一个天真、顽皮而又感到生活重担压力的孩子的可爱形象。

童谣一开始就向“水流鹅”提出请求:你别“淘河”了。这种请求蕴藏着丰富的潜台词:也许,这条河里从前没有这种“水流鹅”,它曾经是渔童的乐园。可是,自从“水流鹅”来了之后,渔童开始尝到了苦头。因为它捉鱼的本领很大,它在河中行动迅速,上下自由,一张利嘴犹如一张小网,捉起鱼来简直就像是要淘干河水把鱼儿捉尽似的。面对这样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渔童感到势难力敌,只好发出呼吁,请求“水流鹅”嘴下留情。“我鱼少,尔鱼多”两句则是承接上文,“晓之以理”,说明发出这一请求的理由:从双方收获的多少来对比,突出渔童的不利地位以及“水流鹅”的优越处境。以“哀兵”的形式企图唤起“水流鹅”的同情和怜悯之心。结果怎么样呢?童谣没有正面描叙,但从最后两句看,渔童的请求显然是落空了。大概这只(或一群)“水流鹅”先生是一个不知满足、贪得无厌而又不通人情的家伙,对渔童的请求不理不睬。这样,终于激起了渔童的愤怒,他拿出自制的竹弓箭要射它,想把它“驱逐出境”,可是,狡猾的“水流鹅”凭着它在水中的优势,逃得飞快,使渔童也无可奈何。 短短几句描写,却给我们展现了好几幅形象鲜明的图画,并且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书为像)余地。譬如,这“水流鹅”是一只还是多只?是野生还是驯养的?如果是驯养的,那么它的主人是谁? 会不会是一个专与小民争食、贪得无厌的渔霸?小渔童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捉不到鱼将给他和他的一家带来什么命运?对这些问题,展开想像的翅膀,将是十分有兴味的。

这首童谣是完全口语化的,富有儿童情趣,特别是“淘河”与“逃何”等谐音的巧妙运用更见功力,颇耐咀嚼。

【今译】

水流鹅呀,请你不要再淘河;你没看见吗,我捉的鱼少,你捕的鱼多。我心想拿出竹弓来射你,怎奈你逃得快,真是没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