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中京师小儿祈雨语①
冤苦冤苦,
我是蝎虎。②
似恁昏昏,③
怎得甘雨!
——《墨客挥犀》卷三
【注释】
①熙宁——宋神宗赵顼的年号,时为公元1067~1077年。
②蝎虎——壁虎的一种。《七修类稿》卷五十引“冤苦”二句作“壁虎壁虎,你好吃苦。”
③恁——这般。
【赏析】
这是一首难得的讽刺童谣。宋神宗熙宁年间,当时的京城开封一带久旱不雨,按照迷信的传统,要举行一种仪式来求雨,办法是:要人们在各大街小巷都用大瓮贮满水,水里插上柳枝,再把捉来的蜥蜴放进去,然后让一些穷苦的小孩子身穿黑色衣服,围着大瓮,对着游泳的蜥蜴叫道:“蜥蜴蜥蜴(书为蜴蜥蜴蜥),兴云吐雾;降雨滂沱,放汝归去。”据说,这样一来,天就会降下雨来。当时开封府的长官求雨心切,给人们下达的命令甚是严峻,限时限刻要弄到蜥蜴。可怜老百姓家中又没有开蜥蜴养殖场,一时上哪儿找那么多的蜥蜴,老实一点的就只有等着挨板子,聪明一点的则设法捉一些蝎虎来充数。这蝎虎与蜥蜴虽同属爬行纲,体形也极相似(细看则有区别),但没有蜥蜴游泳的本领,所以,一放到水瓮中,往往便淹死了。它们的性命尚且不保,“求雨”的神通大概也是不会有的了。
这样一种可气又可笑的举动,如果正面去写,当然也可能写好,但作者巧妙地以蝎虎自叙的拟人手法来描绘,却更新鲜,更亲切,揭露也更有力。它套用求雨谣的四言诗格式,一开始就点明了蝎虎的受害者身份,先叠用两个“冤苦”,有力地突出了这场闹剧的悲剧色彩。造成这场“冤”案的是谁呢?当然有迷信者的愚昧,但主要是下达命令的开封府官僚。蝎虎的冤情也正是人们含冤受屈的写照。也许人们在当时统治者的高压下敢怒而不敢言,只好借小小的蝎虎来一泄心中的块垒了。
童谣的可贵还在于它不止于喊冤诉苦,还大胆地发出了愤怒的斥责:“似恁昏昏,怎得甘雨!”这两句就是指着统治者的鼻子发出的怒吼。其实,在封建社会里,像这类以假充真、自欺欺人的“昏昏”之举,真可谓是俯拾皆是。因为,他们关心的并不是人民的利益,而只是为达到保护自己利益的某种目的而履行的某种仪式,不要说是昏昏然地弄得张冠李戴,就是明明知道是李代桃僵,他们仍然会一本正经地行礼如仪的。所以,若以为他们是真心想求甘雨,实际上还是高估了他们的思想境界。
类似蝎虎所受的冤情,在黑暗的旧社会是一种普遍的存在,通过求雨蝎虎的遭遇,我们不是可以很自然地联想到人间的“蝎虎”们吗?这恐怕正是这首童谣生命力的所在。
【今译】
冤啊冤,苦啊苦,我不是蜥蜴是蝎虎。象你们这样黑白不分头发昏,怎么能感动天庭降甘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