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纠结于你所看到的。”博卡布的声音响起,戚远瞬间便从“教材”面前脱离出来。
突破号看起来毫无变化,周围的宇宙里也没有运动着的某个星系,想要估算时间过去了多久,就需要施展奥术或者长时间地寻找天体进而计算了。
“你看到,只是你所能够懂得的,我找不到适合于向你传授那些知识的语言,同样也找不到让你看到实质发生的事情的办法。”博卡布的语气里没有嘲讽,这一点戚远很肯定,这位中立阵营的神祗就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身为凡物,没有观测那个“融涉世界”的能力和手段,自己所能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摸到的,全部都处于现象世界。
想要通过既有的,已经习惯的方式,去认识融涉世界,确实需要寻找“方法”!
但那方法可一点都不好找,经过了艾梵瑞尔众多生灵,在无数岁月中的尝试,以凡物的起点,最终成功具备了观测融涉世界能力的,也唯有博卡布一位而已!
也就是说,凡物封神,便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条观测融涉世界的道路。
黄馨应当就是地球宇宙最为接近成功的凡物了。
像什么轴啊、点啊,加啊、等啊,因啊、果啊,什么时候听到黄馨说起过呢?
真的见到了本质,还要那么多似是而非的比喻干什么!
也就只有戚远这种,看到门户,却连门槛有多高都不晓得的,才会采取这种盲人摸象的方法,去为自己描述所见、所得。
“若要真的了解这些,你还是先寻求封神为好。”博卡布见戚远点头,似是有些意外,自己那名地精信徒的朋友们,好像对于神祗都抱持着不卑不亢的心态,这是很少见的。
无论艾梵瑞尔,还是颛墟,都见过不少生灵,弱小的凡物极尽谄媚之能,而强大的凡物则又盲目自信,两者在神祗面前都会走向极端,并不为博卡布所喜。
不过魔法之主并不止于因为这么一点点类似于“欣赏”的感情,而对戚远另眼相待,给他一个学习的机会,当然有着自己的目的:“印记城是轮序之域的原世界的一部分,秩序之主是接触到了原世界,甚至于将自己的一部分融入了原世界的伟大存在。”
“当携带印记城到达艾梵瑞尔之时,艾梵瑞尔的原世界、融涉世界和现象世界之间,就出现了第二个交点。”
“虽然我很好奇,拥有两个原世界的情况下,艾梵瑞尔会变成什么样子,但印记城还没有资格成为一个原点。”
“它与三个世界都相交,但三个世界不能通过它互相接触。”
如果戚远没有刚刚那段学习过程,博卡布这几句已经穷尽思路,寻找到的较为容易令人理解的话,也绝对会使戚远感到晕头转向。
戚远像是回到了世界融合前的实验室,师长、兄姐们一起讨论、分析实验方案和数据结果时,就是现在的气氛。
他习惯性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加快讨论进程:“艾梵瑞尔与我们融合,当前就有三个类似原世界的点吗?”
“依旧只有一个。”博卡布的眉毛明显抖动了两下,开始正视戚远。
“哦!”戚远点头,他并没有注意到博卡布的动作:“艾梵瑞尔的原世界和我们的原世界合而为一,但印记城并没有那个资格,是因为秩序之主的神国并非彻底的原世界,仅仅有一部分融入了原世界,从而使它获得了部分原世界的性质?”
戚远的推导形成语言,一点都不严密,那是因为他习惯性省略一些自己已知的,以及他认为的旁人也应当已知的条件。
“甚至于,在轮序之域死亡的时候,印记城融入了轮序之域原世界的部分也已经毁灭了,到达艾梵瑞尔的印记城本身就不完整。”
博卡布点头认可,却否定了戚远的推论:“原世界到底如何了,我不知道,包括轮序之域、艾梵瑞尔以及颛墟。”
“印记城是否完整,我同样不清楚。我要寻找印记城,既是为了阻止其上古憎恶召唤它,也是为了通过它,尝试接触原世界。”
博卡布毫不掩饰自己的目的,不过面对戚远这样的凡物,也确实不需要忌讳什么,无论戚远怎么做,都不可能对产生什么不利影响。
“尝试接触原世界?”戚远瞬间明白了“教材”中,为什么对原点的描述那么简单,甚至可称之为模糊了。
不是因为原世界简单到了一目了然,不需多讲,而是因为就连身为神祗的博卡布,都知之不详,甚至于都很可能是在猜测。
那有关于三个世界的整部“教材”,都是建立在某种“猜想”上的!
戚远对于这种行为明确表示反对,将某个“猜想”作为基石,从而扩散思维,无论打造了多么宏伟庞大的理论体系,都不过是镜花水月而已!
“对原世界缺少认识的情况下,并不适合将它作为确实存在的,加入到理论体系中。”戚远直言不讳,完全忘记了凡物和神祗的身份问题。
博卡布离开椅背,腰脊直挺挺地向前,俯视戚远道:“为什么?”
戚远被博卡布的影子罩住了,这才发觉有些不对劲,不过看看博卡布面上没有不悦,只是显露出些许质疑之色,便不再顾忌,道:“对于世界的认识,毋庸置疑,我与您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不过我们所惯用的研究方法,我个人认为还是很有意义的,在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这种方法是我们所找到的,最高效、最准确的方法,您可以听听参考一下。”
“请讲。”博卡布变得肃穆起来,欧斯彭说是诸神中的奥术大师,这个评价确实没有错。
“我们的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可重复检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现象的总结、归纳、演绎,去进一步认识现象的方法。”
“可重复检验,是其中极重要的,凡是不能被重复检验的,都存在偶然性,而我们认识世界,是通过必然性的。”
“猜想之所以被称为猜想,就是因为它的不可重复检验,就如您对原世界所下的定义,若是您都未能实际的、有效的,观测到它的话,很显然它的偶然性就极大,它未必是正确的,正如您自己刚刚也明确表示了‘不知道’。”
“所以猜想本身并没有问题,猜想往往也是建立在已知现象上的,但是不能将猜想作为真实,它只是可能真实,可能是真实的一部分。”
“而且我们也不提倡以猜想为基础,投入过多的精力去阐发,因为猜想本身的不确定,后续投入的一切精力,都有极大风险被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