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土耳其战争(1 / 1)

乌尔里希·特林佩纳

奥斯曼帝国参战

由于担心近东地区的势力失衡,奥斯曼政府于1914年8月2日与德国建立了秘密联盟。反过来,德国抓住了增强军事实力并发动圣战的机会,这可能会煽动亚洲和非洲协约国的穆斯林发动叛乱。在内阁分裂的情况下,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近臣控制了其外交政策,他们认为参与大国政治是避免奥斯曼帝国进一步分裂的一种手段,但讨论到同盟国或协约国哪一方是最佳选择时,他们内部产生了分歧。从某种意义上说,协约国的冷漠态度促使奥斯曼帝国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原因是即使英国支持奥斯曼帝国中立,但“青年土耳其党”还是无法逃脱丧失领土和财政债务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德国的船只和黄金让奥斯曼帝国觉得稍为安心。1914年10月下旬,统治联盟和进步党的中央委员会领导层决定,将奥斯曼舰队派遣到黑海,对俄国的海军基地发起进攻,11月初宣布参战,两周后宣布发动圣战。

奥斯曼帝国的领导层信心十足,希望至少能收复过去几十年中他们在欧洲和其他地方的一些失地。此外,一些有权势的部长和他们的追随者决心向东扩展到里海及其他地区。几乎所有人都心怀“泛图兰”[1]的梦想,下定决心让奥斯曼帝国重新成为一个主权国家,也就是废除奥斯曼苏丹给某些外国政府的投降条件和其他各种特权。

奥斯曼帝国并没有什么能力来对抗世界列强,但是它有勇敢的士兵和中欧盟国的技术援助,所以顽强抵抗了四年。奥斯曼帝国的国库长期亏空,工业设施十分有限,而且交通系统尚未发展完善。除了这些问题,奥斯曼帝国虽然在不断扩张,但它为战争所做的努力遭到了严重的阻碍,因为国内有几大宗教群体,他们对奥斯曼苏丹的支持摇摆不定。一些库尔德部落不愿意遵守当局颁布的规章制度;而许多阿拉伯人、亚美尼亚人和希腊人希望他们居住的地区能拥有更大的自治权,甚至完全脱离奥斯曼帝国,实现独立。

奥特曼帝国有2000多万人口,在大战期间招到大约300万士兵,但由于伤亡率高,以及更高的得病率和逃亡率,所以奥斯曼军队一直都很少出现50万兵力以上的状态。战争初期,奥斯曼军队在伊斯坦布尔周围地区部署了大约十七个师,安纳托利亚东部部署了十个师,叙利亚/巴勒斯坦七个师,阿拉伯半岛(汉志地区和也门)四个师,美索不达米亚(伊拉克)两个师。在接下来的三年中,他们又另外组成了几个师部,并重新部署了许多现有的部队。例如在1916年,七个师转移到欧洲各战区,即加利西亚两个师,罗马尼亚三个,马其顿两个。俄国布鲁西洛夫发起攻势后,两个师部被派往加利西亚,他们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为巩固东线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战争持续进行,奥斯曼帝国的大部分军队人手严重不足,牲口、装备和武器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在一些战区居然出现许多奥斯曼士兵穿着破烂衣服和完全不合脚的鞋子作战的情况。从1914年秋季以及1915年中期开始,德国和奥匈帝国(小范围)向奥斯曼转移军队、海军、航空专家和小部队以及作战部队。他们还经由铁路向伊斯坦布尔运送了许多车皮的煤炭和设备。1917年,德国向叙利亚转移了大约6个营的步兵和机枪兵,进一步提高了奥斯曼的作战实力。这些部队被称作“亚洲军团”,他们和一些机枪手与战斗工兵联合在一起,为奥斯曼军队在巴勒斯坦发动进攻提供必要的援助。

和平时期的法律规定,奥斯曼帝国的基督教徒和犹太公民有义务服兵役,其中大部分士兵在1915年被转移到(无武装的)劳工营。不过摩西·舍托克是个例外,他在马其顿前线担任准尉,接着由于精通外语而成为巴勒斯坦一名德国指挥官的口译员。后来他改名为摩西·夏里特,1953年成了以色列总理。

土耳其青年党崛起后,他们的军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此在战争时期,1914年,时年32岁的恩维尔帕夏掌管着最高司令部,曾担任军政部长和副司令(代表手无实权的穆罕默德苏丹五世)。虽然几位训练有素的德国军官给恩维尔提供援助并提出建议,包括弗里德里希·布隆萨特·冯·谢伦多夫少将(1914—1917年)、汉斯·冯·泽克特少将(1918年),但是他总是从特定的角度和位置出发,而这些正是对他本人和内阁成员最有利的。穆罕默德·塔拉特无疑是这些内阁成员中最重要的一位,他先担任了内政部长(1913年—1918年),接着担任了总理大臣一职(1917年2月—1918年10月)。穆罕默德·卡维特帕夏在1914年接管财政部,并于1917年2月再次接管。他所领导的一个团体更为保守(而且并非亲德派),会偶尔抵制塔拉特和他的追随者实行的激进的民族主义政策。

几乎所有的奥斯曼军队和兵团指挥官都和恩维尔一样年轻,仅30多岁,通常是准将或上校军衔。此外,大多数奥斯曼帝国的师级指挥官都是中尉级,他们有的甚至比恩维尔还年轻。在接下来的五年里,这些年轻的战士将在奥斯曼国民命运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最为出名的是穆斯塔法·凯末尔帕夏(即后来的阿塔蒂尔克),他在1923—1938年担任土耳其总统;以及阿塔蒂尔克的继任者穆斯塔法·伊斯梅特帕夏(伊纳尼), 1938—1950年担任土耳其总统,并在3个不同的地域担任土耳其总理,他的任期从1961年延长到1965年。不过还有许多和他们一样的高龄老兵,比如艾哈迈德·费夫齐(查克马克)一直担任总参谋长,直到1944年才卸任;还有卡齐姆·卡拉贝基尔和阿里·伊赫桑(萨比斯)在分别于1948年和1957年辞世前都是土耳其国会议员。

虽然大多数年轻的奥斯曼军队领导人给自己的任务带来了能量和活力,但是他们往往缺乏精细的工作经验,尤其是后勤方面的工作,对德国军官或下属来说,这是对耐心的极大消磨。奥托·利曼·冯·桑德斯将军(1913—1918年)、海军上将吉多·冯·乌瑟多姆(1914—1918年)、陆军元帅科尔马·冯·德·格尔茨(1914—1916年)和埃里希·冯·法金汉将军(1917—1918年)都是奥斯曼军队中的德国最高领导,虽然他们因为奥斯曼伙伴的行为遭受了许多挫折,但仍然非常赞赏安纳托利亚普通士兵的毅力和坚韧。

奥斯曼帝国最落后的地方就是交通运输系统。1914年,奥斯曼的铁路轨道只有3580英里,但要供679 360平方英里的地方使用。所谓的巴格达线,全长只有580英里,其中还有三个大缺口,这条铁路需要对伊斯坦布尔和奥斯曼帝国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如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巴勒斯坦、阿拉伯等地之间的所有人员或物资供应进行多次转运。在战争后期,托罗斯山脉和马努斯山脉的隧道都已建成,但幼发拉底河以东地区存在的巨大鸿沟只有在战争结束之前部分关闭。同时,与俄国毗邻的奥斯曼地区根本没有铁路运输,他们需要从最近的370多英里外的轨道终点开始,借用牛车和徒步行军,在原始道路上运送物资。汉志地区的奥斯曼驻军,只能依赖从叙利亚延伸到麦地那的一条摇摇晃晃的朝圣铁路,而那些无法逾越的沙漠和山脉,完全切断了也门的奥斯曼第七军和奥斯曼帝国其他地方。

因为只有几条较好的陆路交通,所以海上运输对奥斯曼军队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黑海、地中海东部和红海等地。但是在所有这些水域(除了黑海),协约国的海军优势非常明显,使得奥斯曼军队在战争期间无法使用这些海道。虽然人们认为煤和其他燃料供应不足或难以获取,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奥斯曼为战争所做的努力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早早就付诸东流。

安纳托利亚和外高加索地区

奥斯曼军队和敌军的第一次重大冲突,发生在安纳托利亚东部。当时俄国高加索部队正向科普鲁科伊挺进,这次冲突对奥斯曼第三军造成了巨大打击。1914年12月中旬,奥斯曼军队果断发动了反攻。这次行动由恩维尔帕夏亲自指挥,主要由奥斯曼几个师通过雪山和高原从侧翼展开进攻。但是他们很快陷入了俄国萨里卡梅什铁路泥泞的沿线,停滞不前,大批奥斯曼士兵战死或冻死,包括第九军的指挥官和3名师长在内的许多人都成了阶下囚(其中两个人后来成功逃回了土耳其。)。

奥斯曼军队在亚美尼亚高地的惨败中损失了6万多人和60多门大炮,但就在4个月前,俄国萨姆佐诺夫将军带领的军队在坦能堡战役中惨败,这并不意味着是战败者的最后结局。奥斯曼军队在后期战争中不断扩充,在新任指挥官马哈默特·卡米尔帕夏的带领下,第三军的17个师在凡湖和其他地方展开了运动战。

正是在这场战役中,发生了臭名昭著的驱逐亚美尼亚人行动。奥斯曼帝国当局引证亚美尼亚人叛乱以及他们与俄国人进行合作(在一些地区确实如此)这些事例,于1915年4月在东部省份发起了一项残酷的驱逐和屠杀亚美尼亚人计划,这一行动将持续到1917年,成千上万的壮年、妇女和儿童因此而丧命。奥斯曼帝国官方声明坚称总伤亡人数不到50万,他们说虽然很遗憾,但这项行动是合法的,它只是国家安全计划的意外结果。在大多数亚美尼亚人和许多西方历史学家看来,奥斯曼帝国试图故意将亚美尼亚人赶尽杀绝,这次行动至少对100万人造成伤害,甚至还有更多的受害者。

1916年冬天,奥斯曼帝国再次遭遇失败。在新任指挥官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的指挥下,俄国高加索军队在整个前线发动了一次突袭。2月16日,俄国部队占领了废弃的埃尔祖鲁姆堡垒,并俘虏了1.3万多名奥斯曼士兵。其他俄国军队在海军强有力的支持下,于4月18日占领了黑海港口城市特拉布宗,进一步破坏了奥斯曼第三军的物资供应。奥斯曼第三军由菲利特·韦普帕夏领导(他在1935年或1936年结束了职业生涯,并在意大利入侵期间为阿比西尼亚皇帝建言献策)。尽管奥斯曼军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他们还是在接下来的几周里遭受了更大的挫折,7月16日巴伊布尔特失守,9天后埃尔津詹失守,1.7万名俘虏逃走了。

巴格达铁路线道路拥堵,导致从加里波利和色雷斯向安纳托利亚东部转移奥斯曼帝国新师需要6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且直到8月,奥斯曼第二军在艾哈迈德·伊泽特帕夏(弗加萨)的领导下,准备从迪亚巴克尔周围地区向俄国高加索军队左翼发起进攻。虽然伊泽特的军队夺回了包括比特利斯城镇在内的一些失地,并暂时夺回了穆什(凡湖西部),但没有发动决定性的进攻,导致东安纳托利亚前线僵局难破,毫无进展。1916年底,将近一半的奥斯曼军队都被派去抵抗俄军,这是西方战争中经常被忽视的一点。

1917年的俄国革命使安纳托利亚东部的奥斯曼军队获得了喘息机会,其实夏天时这里的战事都逐渐平息了。布尔什维克在彼得格勒掌握了政权,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对欧洲东部战线有所影响)和埃尔津詹(在安纳托利亚东部停火)达成了正式的休战协议。俄国高加索军队迅速瓦解后,外高加索人民主张脱离苏俄政府实现独立。此时的奥斯曼政府发现了一个重新夺回失地的好机会,确切来说是控制大部分外高加索地区的良机。因此在1918年2月12日,奥斯曼军队越过停战线,对亚美尼亚的小股军队和后来的一些格鲁吉亚部队进行攻击。奥斯曼第一高加索军队在卡齐姆·卡拉贝基尔帕夏的领导下稳步向东进军,于2月13日拿下埃尔津詹,3月12日占领埃尔祖鲁姆,一直向边境地带逼近。同时,在谢夫凯特帕夏的领导下,奥斯曼第二高加索军队沿着战前的俄国—奥斯曼边境的海岸前进,并于2月17日占领特拉布宗。在阿里·伊赫桑(萨比斯)的带领下,奥斯曼第四高加索军队也在南边取得了良好进展,他们在4月的第二周重新夺回了凡湖,并到达波斯和俄国的战前边界地带。

此后不久,奥斯曼军队继续前进,夺回了他们在1878年被俄国占领的地区。4月15日,他们占领了港口城市巴统,10天后拿下了俄国要塞卡尔斯。虽然德国对此提出抗议,但是奥斯曼军队继续朝着第比利斯和巴库的方向进军。为了不让新成立的共和国格鲁吉亚落入奥斯曼军队手中,德国派遣军队前往格鲁吉亚,但他们无法阻止“伊斯兰军”向里海前进。这支军队由1万多名阿塞拜疆志愿军和6000左右的奥斯曼士兵组成,指挥官是恩维尔帕夏的弟弟,中校努里帕夏(基里吉尔),他们于7月中旬抵达伊丽莎白波尔和巴库之间的库尔达米尔。凭借L.C.邓斯特维尔少将带领的一小股部队的帮助,社会革命者和亚美尼亚民族主义者新组成了“里海舰队中央委员会独裁政权”(Centro-Caspian Dictatorship),他们成功保卫了城市,一直到9月15日还在抵抗努里的军队,不过后来他们在一片混乱中成了一盘散沙。

奥斯曼帝国占领了石油储量丰富的巴库。苏俄政府和德国对此非常不满,不过他们对这一既成事实也无能为力。奥斯曼军队在其他战场上特别是伊拉克和巴勒斯坦都处于溃败的边缘,亟须从奥斯曼东进军队中抽调兵力提供援助,这对本就气愤不已的德国来说无疑是火上浇油。值得注意的是,奥斯曼军队一直驻守在巴库,一直到11月,他们才逐渐从高加索地区撤出,此时沙皇俄国已经不复存在。

美索不达米亚

确认奥斯曼帝国参战后,驻印英军登陆沙特阿拉伯半岛;奥斯曼军队不堪一击,驻印英军很快战胜了他们,然后于1914年11月22日抵达巴士拉。1914年底,英军到达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汇流处。尽管气候条件十分恶劣,但他们沿着两条河流慢慢行进,于1915年10月初抵达巴格达以南30英里的塞尔曼帕克。

伊拉克战区的第一位奥斯曼指挥官上校素卜哈帕夏在1914年12月被俘,他的继任者中校斯莱曼·阿斯克在1915年4月自尽。最终,接任的尤塞夫·努尔丁上校抵挡了英军前进的步伐。1915年12月初,德军高级军官巴伦·冯德·格尔茨抵达巴格达,掌管伊拉克和波斯的局势,而努尔丁的军队在泰西封击退了查理·唐森将军的第六师(蓬纳)发动的重大袭击,并在库特艾玛拉将其包围。英军数次试图解救唐森,但都以失败告终。4个月后,因英军的解救行动屡次失败,唐森和他的部下向奥斯曼第六军的新任指挥官准将哈里尔帕夏(库特)投降。哈里尔是恩维尔的叔叔,年轻气盛,截至1918年6月,他一直担任伊拉克或波斯战场的高级指挥官。面对英属驻印军团强有力的军事部署,哈里尔治下多地接连失守,1917年3月巴格达失守,1917年4月萨马拉失守,1917年11月提克里特失守,最后在1918年3月失去了对希特的控制。在他的继任者阿里·伊赫桑(萨比斯)的带领下,奥斯曼第六军暂时恢复了士气,决心与英军抗争,但最终还是被打回摩苏尔。

英国官方记载数据显示,在1914—1918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战役期间驻伊英印军接近89万人,其中2.76万多人丧命于创伤或疾病,大约5.14万人受伤,将近1.35万人失踪或被俘。在这场战役中,奥斯曼部队的人数大概是英军的一半,但他们同样伤亡惨重,尤其是由于后勤保障不力,导致许多奥斯曼士兵长期挨饿且只能赤脚行走而造成的伤病。

波斯

由于波斯还有部分中立的身份,所以俄军和英军驻扎在这里。由于受到德国的鼓动,奥斯曼军队于1914年底入侵波斯北部,并于1915年1月进军到首都大不里士。俄国军队进行反击,最终将奥斯曼军队赶回边境。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在一些波斯非正规军和德国军官的支持下,奥斯曼军队和N. N. 巴拉托夫将军领导的俄国远征骑兵队之间展开了断断续续的战斗。不过1917年秋天布尔什维克执掌俄国政权后,英国军队逐渐独立承担起抗击入侵波斯的奥斯曼军队这一任务。

波斯发现自己虽然保有中立身份,但成了两个敌对阵营之间的战场,两面受压;同时,德军也通过波斯在阿富汗发动了几次小范围的远征行动,煽动其统治者和人民对协约国采取行动。奥斯曼帝国在亚洲中部地区有自己的打算,所以几乎没有支持德国的这些小动作,反倒时常阻碍他们的行动。

加里波利

1914年11月3日,奥斯曼帝国刚加入战争,英法海军中队就轰炸了保卫达达尼尔海峡的外围堡垒。三个半月后,奥斯曼军队于1915年2月20日发动了一次更为系统的海战。这次行动在3月18日的一次重大战役中达到**,在此期间,协约国的几艘战舰在新建的奥斯曼雷区都被击沉或惨遭重创。4月25日,在总指挥官伊恩·汉密尔顿爵士的统率下,英国和法国殖民军队从达达尼尔海峡两侧登陆,然后利曼·冯·桑德斯将军和冯·乌瑟多姆上将共同指挥,对奥斯曼的防御工事进行了有效重组,加强其力量。虽然英国和澳新军团多次差点夺取了加里波利半岛的制高点,但是在奥斯曼第二军和一些德国海军炮兵部队的支持下,利曼·冯·桑德斯将军带领的第五军打退了英军,占领了制高点。协约国各师部现在由查理·门罗爵士指挥,他们在1915年12月和1916年1月撤出了桥头堡。

正是在加里波利战役中,奥斯曼第十九师的年轻指挥官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蒂尔克中校一战成名,用大胆果断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并最终升任为一个主要战区的指挥官,掌管“阿纳福塔军队”(Anaforta Group)。奥斯曼军队成功地保卫了达达尼尔海峡,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通过在俄国和西方之间保持重要的沟通路线,进一步减弱了俄国战争部署的效果。不过,虽然奥斯曼帝国取得了大胜,但他们还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士兵战死沙场,武器装备遭到破坏,1916年奥斯曼帝国不得不对其几个师进行重建。

埃及和巴勒斯坦

奥斯曼军队在参战之前就准备侵略埃及。在德国的鼓动下,一支约两万人的奥斯曼远征军于1915年1月出发,以急行军的速度穿过西奈沙漠,不过未能穿越苏伊士运河。虽然这场战争的指挥权掌握在艾哈迈德·卡玛尔帕夏将军手中(他是联盟和进步党的领导成员,同时也是内阁的海军部长),但巴伐利亚上校弗里德里希·巴伦·克雷斯·冯·克雷森斯坦逐渐掌控了西奈和巴勒斯坦南部的前线军事行动,他在1917年担任奥斯曼陆军第八军的指挥官。

在多次小规模的突击行动后,奥斯曼军队于1916年7月尝试第二次向苏伊士运河进发。但他们在罗马尼亚战役中遭到了敌军的进攻。之后英国部队缓慢地向北进军,穿过西奈沙漠。他们在前两次加沙战役中都失败而归,不过在第三次加沙战役中成功地突破了奥斯曼防线,并于1917年12月占领耶路撒冷。当时,德国前最高司令埃里希·冯·法金汉将军与大批德国军官一起抵达了巴格达。他们原本计划重建巴格达,但实际上对以色列的防御工事做了一番指导。然而,由于他的军事行动受挫,而且和奥斯曼很多政要不和,导致他于1918年2月被召回。

恩维尔帕夏将利曼·冯·桑德斯派往巴勒斯坦担任“伊尔德林集团军”的指挥官。利曼手下指挥了三支奥斯曼军队,但士兵精疲力竭且人手不足。他极力想给军队提供援军和物资补给,从而和艾伦比将军领导的部队决一死战,但基本都是徒劳无功。1918年9月,奥斯曼的这条战线从雅法北边的地中海地区开始,呈东南东方向穿过犹地亚山,稀稀疏疏一直延伸到约旦河东边的高原。9月19日,英国发动进攻,迅速粉碎了赛维德·科班利帕夏将军指挥的奥斯曼第八军,这样一来就迫使准将穆斯塔法·凯末尔领导邻近的第七军收回右翼兵力。在约旦河以东的地区,准将梅辛利·卡玛尔帕夏带领的奥斯曼第四军也发现自己的侧翼可能会受到攻击,利曼·冯·桑德斯将军在拿撒勒突袭行动中差点被俘。在接下来的6个星期里,他的残余部队(奥斯曼人、德国人和少量奥匈士兵)向北方撤退,途中还遭到了持续不断的空袭和阿拉伯军队不时的骚扰。10月下旬,艾伦比将军的部队已经占领了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大部分叙利亚地区,还俘虏了7.5万名士兵。

由于奥斯曼军队在巴勒斯坦彻底溃败,同时协约国军队向巴尔干半岛进军也对他们有所威胁,所以在伊泽特·弗加萨帕夏将军的领导下,奥斯曼政府于10月20日开始和英国协商停战协议。经过长时间的讨论,10月30日在利姆诺斯岛的“阿伽门农”号上,海军部长侯赛因·劳夫带领的奥斯曼代表团签署了停战协议。“阿伽门农”号是萨摩赛特·高夫·卡尔索普爵士最重要的旗舰。在协商过程中,法国曾试图占得一席之地,但并未成功。

虽然签署《穆德洛斯停战协议》后奥斯曼撤出了战争,不过一些奥斯曼守军还是在他们的阵地上停留了一段时间,比如一些奥斯曼人不愿意离开麦地那。英国要求奥斯曼军队在停战后交出摩苏尔,不过刚开始遭到了当地指挥官的拒绝。后来,英国在1918年11月中旬才将摩苏尔收入囊中,这导致该地区的法律地位存在争议。

阿拉伯

麦加王子侯赛因与英国人以及名义上的奥斯曼帝国君主进行一番商讨后,选择投靠协约国。1916年6月,他宣布汉志地区独立,并对麦加和麦地那的奥斯曼军营发动攻击。麦加很快投降,而麦地那的奥斯曼军队却坚持到了战争结束。在接下来的两年半中,在劳伦斯上校和其他英国军官的领导下,阿拉伯叛乱分子突袭汉志地区的铁路,并孤立了奥斯曼军队驻地。最终,侯赛因的追随者决定参与艾伦比将军的最后一次总攻,并对撤退的奥斯曼军队进行骚扰,而且途中占领了包括大马士革在内的许多重要城镇。然而,他们期待着能在战后的和平解决方案中获得丰厚的回报——但事实证明,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

奥斯曼帝国秘密加入战争,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最终导致其瓦解,从而在整个中东地区引起了政治剧变。不过,在遭受战败和帝国瓦解之前,土耳其人在大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为它扩张了自己的地域,至少间接促成了自身的发展和强盛。无论通过军事方面的努力,还是在亚洲和非洲的各个地区,特别是在马格伯特发动存在危险因素的颠覆行动和伊斯兰宣传计划,奥斯曼军队都牵制了大量英国和俄国军队的兵力(还有小部分法国和意大利部队),否则他们可能会去对抗欧洲的同盟国部队。也许更重要的是,在德国和奥匈同盟的帮助下,奥斯曼成功地阻止了俄国和其西方盟国通过黑海进行联络,大大打击了沙皇的力量。德国和奥斯曼帝国结盟后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合计约50亿马克的贷款和信贷资金,部分资金是以金银的形式支付的。但毫无疑问的是,奥斯曼人对同盟国的共同战争努力贡献了更多的力量。

1918年后,主流媒体对青年土耳其党在战争时期的领导人及其对同盟国的支持给予了严厉的批评,这种舆论在土耳其持续了20多年,但是近几年,在公众心中和土耳其历史文学作品中,恩维尔帕夏和塔拉特帕夏以及无数同伴的形象逐渐得到改善。

[1] Pan-turanian,图兰人种也称南西伯利亚人种,是欧洲对中亚突厥语系各民族的统称。“泛图兰”即实现中亚各民族的统一。——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