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卧鹿共有5只,其中1、2、3号为雌鹿,4号为雄鹿,还有1件雄鹿借展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国宝小档案
年代: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尺寸:通高8.5厘米,长10厘米
出土地:陕西省神木市大保当镇纳林高兔村战国匈奴王族墓
馆藏地:神木市博物馆
供图:神木市博物馆
主讲人:王娜
银卧鹿共有五只,三雌两雄,通高8.5厘米,长10厘米,制作使用了圆雕手法。它们昂首前视,两耳竖立,四肢屈曲跪地,尖尖的蹄子很突出,形状如柳叶一般。其中两只雄鹿的头部都长有弯曲状的双角,并向身后倾斜;每只角都分为五叉,是单独铸造好之后再插入鹿的头部。它们出土于陕西省神木市大保当镇纳林高兔村战国晚期的匈奴王族墓中,同时被发现的还有鹰嘴金怪兽、银虎、铜虎牌饰、刺猬头杆饰等,都是国家一级文物。
“鹿身”承载的文化寓意
这组银卧鹿,不仅造型优美流畅、锻造手法高超,同时还融入了深刻的文化寓意及内涵。在古人的文化体系中,鹿一直有着丰富的文化寓意。我们比较熟悉的是,鹿象征着爱情,曾作为一种与婚姻相关的礼物。而古人早有婚礼纳徵,用鹿皮为贽的风俗。同时,鹿在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甚至社会政治活动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管子》一书中有记载:齐桓公八年,管仲请示齐桓公说:“‘诸侯之礼,令齐以豹皮往,小侯以鹿皮报。齐以马往,小侯以犬报。’桓公许诺,行之。管仲又请赏于国,以及诸侯。”这表明在春秋时期,鹿皮甚至是国家与诸侯之间交往的重要礼物。既然鹿皮在上层阶级的政治活动中都能够作为礼品被用于馈赠,那么它在民间婚礼中作为礼物出现,自然是极隆重和贵重的。
现代学者经过研究还发现,早在远古时代,鹿已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山海经·南山经》中记载了名为“鹿蜀”的马形虎纹、白头赤尾,鸣声如歌谣的怪兽,人们佩戴它的皮毛可繁衍子孙。这种原始的鹿崇拜进一步表明,古人之所以会有婚礼纳徵,用鹿皮为贽的风俗,除了鹿皮珍贵、实用,还与鹿所具有的可以繁衍子孙的象征性意义有着极大的关系。
鹿还是“德音”的象征。鹿是一种温驯可爱的动物,现在人们形容女孩子温顺可爱时,还会说“这女孩像一只温驯的小鹿”。古人也早就发现鹿有胆小易惊的习性,因此创造出“鹿骇”这个词,用来形容人的惊惶纷扰之态。《诗经·小雅·鹿鸣》中有言:“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便是从鹿的温驯可爱、喜欢群聚着眼,以“呦呦鹿鸣”起兴,引出下文宴饮“嘉宾”之事,其诗旨意味深长。
鹿在古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也表现在古代风俗文化的许多方面。古籍中记载的四灵之一“麒麟”,实际上就是从鹿演化而来。“麒麟”这两个字均“从鹿”,《说文解字·鹿部》记载:“凡鹿之属皆从鹿。”又这样记载麒:“麒,大牡鹿也。”也就是说“麒”是大公鹿。另外,《公羊传》中又称:“麒麟,仁兽也。”可见,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到汉代,鹿早已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吉祥美好的形象。从自然界的生灵到“信而应礼”“思诚发乎中”的“仁兽”,鹿在古代文化中的寓意不断丰富和发展;同时,由于远古时代就出现了鹿崇拜,许多民族都崇拜白鹿,因鹿的皮毛是白色而被认为是瑞兽神畜。以至后来发展到崇拜神仙时,白鹿也一直是仙家的神畜。
其实,鹿还是权力的象征。在石器时代,乃至青铜武器出现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拥有鹿角这类武器的多少,就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因此,在战争之前,各部落往往都要先去追逐鹿群,得到鹿群就得到了武器,失去鹿群就相当于失去了武器的来源,那么帝位、政权就难保。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里“鹿”的原意,即武器;元代张晏注解“鹿喻帝位”,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逐鹿中原”中表达的也都是这个意思;唐朝宰相魏徵在《述怀》一诗中也提到“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这里的“鹿”字比喻帝位、政权。“鹿”也作俸禄的“禄”解,象征着仕途、权力,比如大家所熟知的“俸禄”“进禄加官”等。
从一开始鹿作为被追逐捕猎的对象,直到成为权力的象征,鹿的文化寓意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距今约7000—4000年前,在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石家河文化遗址中,便发现了大量鹿的遗骸。此后,鹿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动物。古人透过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经常接触的对象,发现了社会政治生活中某些共同的事理。由于鹿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追逐捕猎的对象,当人们目睹统治阶级对权力的追逐时,便很自然地联想到日常生活中对鹿的追逐,并以鹿作为喻体,同时也让鹿具有了象征的意义。至此,“鹿死谁手”中的“鹿”,指的不再是一只自然中的鹿,而成了政治权力的代名词。正如修辞学原理所说的那样:一切巧妙的修辞都来自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感悟。鹿与古代人的关系如此密切,因此,也很自然地融入了古代的文化。
雄鹿的头部都长有弯曲状的双角,并向身后倾斜;每只角都分为五叉,单独铸造好之后再插入鹿的头部。
发现银卧鹿的故事
您可能会疑惑,神木是什么地方,居然还出土了国家一级文物?
首先,我先为您介绍一下神木这个地方。神木历史悠久,文化淳朴。在神木市境内,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聚居,秦汉始有建制,唐置麟州,金设神木寨,元至元六年(1269)设神木县。2017年4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神木县,设立县级神木市,由陕西省榆林市代管。神木市位于陕西北部、秦晋蒙三省接壤地带,黄河揽怀南下,长城横腰西飞。全市国土总面积达7635平方公里,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市。全市共有近3000处文物古迹,当时是偶然发现了这座战国匈奴王族墓,并出土了今天我要介绍的银卧鹿。
为什么会在这里发现如此高规格的战国时期匈奴王族的墓呢?这就要从当时的历史以及神木所处的区位说起了。神木市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边缘,地处毛乌素沙漠向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东段。它北连内蒙古,南滨黄河,西邻榆林,东接府谷,隔着黄河与山西省保德县、兴县相望。战国末期,鄂尔多斯高原是以畜牧逐水草而居住的匈奴人生活驰骋的地方。因处于当时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接壤交会地带而成为多民族融合杂居之地,同时也是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碰撞交接地带。正是由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和区域特色,匈奴王室墓葬及一些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物在这里出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关于这个墓葬的发现还有一段故事。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纳林高兔村组建成一个生产队,属神木县瑶镇区小保当村管辖。大约在1957年农历七月初十日前后的一天,该生产队社员王根发牧牛后收工回家,傍晚时吆牛经过村北边一个沙坡地,突然发现牛蹄踪迹后有一两个铜质刺猬状的东西,顺手拾起拿回家。他吃过晚饭,休息时开始慢慢思量,那个沙坡上或许还有其他东西?第二天一早,根发将拾到东西的情形告诉父亲王生仁老人,父子二人又惊又喜,便拿上铁锹和毛口袋再次回到昨天发现东西的地方,一直挖到早饭过后社员出工时。生产队长在点工时,发现王家的人未到地里劳动,于是派人去查看。
他们看到向北的沙坡上有几个人的踪迹,于是觅踪沿路寻找,发现王家人正在不远处往口袋里装古董。这次王家人又挖到了铜刺猬、银虎、银鹿、珊瑚、珍珠、铜片等许多神奇物件。这样一来,队里的社员都知道了王家挖出古董的消息,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于是人们蜂拥而至,都前去“掘金”:有的人捡到了碎小的铜片,有的人拿着沙箩找到了小珠之类的东西,多数人去看热闹后空手而归。
不久,纳林高兔挖出了古董的消息迅速传开,家喻户晓。于是,小保当管区报告瑶镇区政府,一级一级上报到神木县政府。没过几天,区、县两级派干部前来巡查,并将王家父子押送至瑶镇区政府,隔离审查。王家只好倾囊而出,交出了挖出的全部古董:铜刺猬、银虎、银鹿、金鹿、铜虎、铜鹿、银剑柄等。据现在健在的村民说,他们交公时,古董整整装了一毛口袋,被马驮运到管区后,又被运到瑶镇区,最后运到了神木县城。
于是这个地方名噪一时,被当地人们称为“金场湾”。周边县区的人也前来“掘金”,亦有人捡到金银器,刨出玉制品。后来,王生仁老人被宣判获“盗窃国家古代遗产罪”,处有期徒刑三年,刑满释放后又被列入四类分子进行改造。
改革开放后,纳林高兔出土的文物更是闻名遐迩,于是引起了陕西省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还派著名考古专家戴应新多次深入沙海,到纳林高兔等地考察,并取得了丰硕的考古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