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古希腊三贤”,我们已经介绍了两位。在这一章,我们将隆重推出“三贤”的最后一位——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三贤”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件挺有意思的事儿: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而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中国人有句话,叫“师道传承”,想表达的也是如此吧。孔子曾向老子求教过,而孟子又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三个名字,在西方思想史上赫赫有名。其中,亚里士多德更被看成古希腊学术的集大成者,也是西方科学的奠基人。
但是,更有意思的一件事儿是:
我们在学生时代知道“亚里士多德”这个名字,更多是因为“负面新闻”——他的理论似乎总是被后来的科学家推翻,对不对?
1
先来举两个例子吧。
第一个例子学过中学物理的同学比较了解。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更快,如果一个物体的重量是另一个的两倍,那么它的下落速度也是另一个的两倍。
而后来的著名科学家伽利略说:“不对!”然后他通过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证明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伽利略在斜塔上同时放开一轻一重两个铁球,结果它们同时落地了。我们之所以会发现一些轻的物体(比如羽毛)下落得比较慢,那是因为它们受到的空气阻力比较大。
当然,现在也有说法说伽利略可能没有做过这个实验,但亚里士多德的这个理论是错误的,这是没有争议的。
第二个例子是亚里士多德说,任何运动着的事物都必然有推动者。而后来的著名科学大神牛顿说:不对!他归纳总结的“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那么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一个运动着的小球会渐渐停下来呢?我们现在知道,因为小球受到了地面的摩擦力,所以改变了运动状态。
这个亚里士多德在我们的物理书中的形象似乎不太好啊,有点像是“大反派”。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我们还要了解他的学说,甚至把他看作西方科学的奠基人呢?
那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
“世界纪录”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你可以说,是为了记录创造这个纪录的人有多伟大,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个纪录。
这么说当然没错。但如果换个角度说,你觉得能接受吗?比如——世界纪录存在的意义,就是被打破。
如果你能理解这层含义,那么你就更能领会“权威”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了。
没错,“权威”存在的意义,就是被推翻。
这话好像听起来有点玄乎?但事实就是这样。亚里士多德曾经反对自己老师柏拉图的权威,后来他自己又成为权威,经过时间的推移,最终他的很多观点和结论又被后人否定。
但你千万别小看这一点,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的认识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和进步的。
虽然亚里士多德的不少观点已经过时或被推翻,但他当时在很多领域都提出了系统性的学说,他奠定的基础学科包括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逻辑学、政治学等。从这个角度上说,亚里士多德堪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活的百科全书”。
而这也正是我们现在依旧会记得他,并且要了解他的意义。
2
亚里士多德对学问的兴趣,还得从他的家庭说起。
亚里士多德出生在古希腊色雷斯地区一个叫作斯塔吉拉的小地方。这个地方离雅典非常远,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在当时也算是一位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受到父亲的影响,对医学和生物学很感兴趣。到了17岁的时候,亚里士多德打算去雅典这座充满智慧的城市学习。
去雅典学什么呢?当时人们做重大决定的时候,都要问问神谕,听听上天的安排。占卜师曾跟亚里士多德说,他应该去雅典学哲学。既然要去学哲学,那就要跟随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学习。
他是谁呢?就是柏拉图。
于是,亚里士多德就来到了我们之前说过的阿卡德米学园,他这一待就是整整二十年。
柏拉图很喜欢这个学生,他甚至给了亚里士多德一个极为尊崇的称号:“学园之灵”。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亚里士多德渐渐不满足于柏拉图的学说了,他开始跟老师争论一些观点。柏拉图伤心地说:
“亚里士多德反对我,就像那些喝饱了奶的小马驹用蹄子踢自己的母亲一样。”
但亚里士多德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不知道你们听过没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这句话意思是说:我虽然很尊敬我的老师,但如果老师的看法不合乎真理,那么我一定会提出反对意见。
其实在中国,也有一句类似的话。没错,就是孔子所说的那句“当仁,不让于师”。意思就是“要把‘仁’担当起来,即使面对老师,也无须谦让”。
这是因为,如果每个学生都只认同老师的观点,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也不敢质疑权威,那人类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了。
还记得我们在上一章说的柏拉图的一个重要观点吗?柏拉图认为那个具体的经验世界是不真实的,人们感知到的具体事物只是对“理念”的模仿。所以,柏拉图跟大家说,不要被眼前的事物迷惑了,要不然你就会像“洞穴比喻”里那些盯着物体影子出神的人一样被骗了。
但亚里士多德从小接触的是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他在观察日月星辰、研究植物动物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无限的乐趣,所以他非常注重经验世界的意义。他认为,没有必要把可感知的事物和它的理念分开。比方说,“绿色”必须在绿树叶、绿羽毛这些具体的事物中体现出来,世界上并不存在完全独立于具体事物的“绿色”。
你们看,亚里士多德对于世界的看法从起点上就跟老师柏拉图不一样了。他就是一个从言语到行动都敢于挑战权威的人啊!
就像我们前面说到过的那样,亚里士多德敢于反对权威,他自己后来又成为多个领域的权威。后来的学者又推翻他的一些错误观点,从而推动了各个学科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
还要指出的一点是:不要以为推翻权威只是摆一个姿态,而是必须像亚里士多德那样,靠扎实的成就和端正的求学态度来证明自己。
那么,亚里士多德到底是怎么质疑自己的老师柏拉图的呢?
3
举个例子,如果我现在跟你说“鱼”这个词,你脑子里会出现怎样的形象呢?可能是池塘里的锦鲤,可能是菜市场里卖的鲫鱼,抑或其他的鱼。那么你能想象出完全独立于具体事物的“鱼”吗?它既不是这种鱼,也不是那种鱼,就只能是一个概念上的“鱼”。这是不是很难呢?
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具体的事物跟它的理念是没法完全分开的。
这样一来,亚里士多德对于人认识世界的看法就跟柏拉图完全相反了。柏拉图认为,人在出生前就看到过“理念世界”,人的学习过程其实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所谓的“理念”只不过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知了具体事物后产生的“概念”。也就是说,人在看到很多不同的具体的鱼之后,才产生了抽象的“鱼”的概念。
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概念。
大家可别小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分歧。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以笛卡儿为代表的“唯理论派”和以培根为代表的“经验论派”对这个话题争论了一百多年!这些哲学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我们人类的知识,到底来自先天的观念,还是后天的经验世界?而“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源头,正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与自己老师的争论一直持续到柏拉图逝世。在此之后不久,亚里士多德离开了阿卡德米学园,在马其顿国王的邀请下,去给年轻的王子当了八年老师。他的这位王子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统一了希腊、占领了埃及、征服了波斯的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继承了王位后,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他在城东一个叫吕克昂的体育场开办了自己的学园,与城西北角的阿卡德米学园隔城相望。学园里有许多林荫路、廊柱和喷泉,亚里士多德喜欢一边散步一边跟学生们讨论问题。这种上课的方式是不是很潇洒很让人羡慕呢!后来人们把亚里士多德开创的这个学派叫作逍遥学派。
在当时,哲学还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问,几乎囊括所有学科。亚里士多德上午可能会给学生讲解生物学或是物理学之类的技术性学科,下午可能会进行一场关于修辞学或者政治学的讲座。
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哲学”,也就是思考人生和世界的学问,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
亚里士多德的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著作时,将一些既不属于物理学,又不属于政治学,更不属于文学艺术的内容称为“metaphysic”。这个单词是由表示“在……之后”的“meta-”前缀,和表示“物理”的“physic”合起来构成的,意思是“物理学之后”,后来这个词被中国学者翻译成“形而上学”。我们前面提到亚里士多德关于知识起源的看法就属于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最高的幸福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个有机体都有自己的潜能,就是朝着某个方向不断发展的可能性。比如说,一颗种子,就有发芽、开花、结果的可能性。整个宇宙和宇宙中的事物都在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亚里士多德把这叫作“善”。对于这颗种子来说,最高的善就是去实现发芽、开花、结果的可能性。他曾用“一块大理石是一座潜在的雕像”来说明,大理石有被打磨成雕像的可能性,实现这个可能性就是善。
人亦是如此。一个人如果可以通过行动把自己美好的可能性实现出来,就是幸福。比如你自己动手种了一株花苗,经过辛勤培育,看到它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这是幸福;你每天练习弹钢琴,终于有一天从你指尖流淌出了美妙的音乐,这也是幸福。那么,什么是最高的幸福呢?亚里士多德认为,对于人来说,思辨的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
比如,如果你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明白了道理,学会了思考,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你就能体会到他所说的最幸福的生活了。
亚里士多德的一生就是在不断追求人生的幸福。他为各种各样的学科着迷,他热爱思考,想发现关于人生和世界的真理。尽管受到时代的局限性,他的一些观点和理论在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但依旧不影响他的伟大。他也无愧于后世给他的称号:和苏格拉底、柏拉图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最后,送上亚里士多德说过的一句话:“教育在人富有的时候是装饰品,在人贫困的时候是避难所。”
让我们继续在哲学的海洋中遨游,了解更多有用的知识吧!
人物卡: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三贤”之一,既挑战了权威,又成为被后世打破的权威。亚里士多德有那么多理论在现在的验证下是错误的,那为什么他的地位还是非常重要呢?因为我们看待历史人物,要考虑到他当时所处的时代。以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而言,他确实堪称一本“百科全书”了,而后世证明他一些观点是错误的这个过程,也是人类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和发现科学道理的过程。
知识卡1: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老师当然是要尊敬的,但如果老师有些道理讲得不对,也应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他讨论。中国的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叫“当仁不让师”。
知识卡2:亚里士多德的学生
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他统一了希腊全境,征服了埃及,灭亡了波斯帝国,是西方古代一位著名的征服者。亚里士多德对亚历山大有多大的影响,后世一直有争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师生两人关系很好。亚历山大在东征的途中,还不断派人送动植物标本给老师亚里士多德研究。
知识卡3: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指对世界本质的研究,即研究一切存在者、一切现象(尤其指抽象概念)的原因及本原。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所构建,称其为“第一哲学”“第一科学”。英文为“metaphysic”,意思是“在物理学之后”,亚里士多德的弟子用这个名称来称呼亚里士多德作品中那些既不属于物理学,也不属于文学艺术,更不属于政治学的内容。
知识卡4:亚里士多德定义的“幸福”
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个有机体都有自己的潜能,就是朝着某个方向不断发展的可能性。整个宇宙和宇宙中的事物都在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亚里士多德把这叫作“善”。他认为,幸福在于一个人通过行动把自己美好的可能性实现出来,而思辨的生活就是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