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里的一团火(1 / 1)

冬去春来。

我居住的大院里,又多了一处亮丽的地方。那就是那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老办公楼。原本,她抗不住岁月风霜的袭击,墙体墨黑,门窗斑驳不堪。而如今,她的墙白了,窗亮了,地板新了,浑身上下,像一位装扮一新的新娘,亮丽无比了。

我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春节前夕,一个省会文艺界的迎新联谊会就在我们这栋“摇身一变,鸟枪换炮”的老办公楼的五楼大会议厅里举行。如今,这里今非昔比,已是现代化的多功能厅了。不一会儿,一张张喜洋洋的脸闪动在这里,文艺界的新秀老将都来了。作为主持人,我站在台前,望着面前这一张张的笑脸,环视这个设备齐全、装修一新的大厅,一股暖流,突地涌上心头……

我紧握麦克风的手,微微地颤抖了。

“大概是6年前的一个冬天的夜晚……”

我深沉地、不无几分激动地开口了。台下的一张张笑脸,蓦地变色了。一个个屏声静气地望着我,弄不清我这个主持人,为什么这样主持这个本该充满喜气的联谊会。

我深情地向大家诉说着一个6年前的故事。

那个夜晚,天气奇冷。时任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的郑培民同志,给我来电话,约我到他的办公室里去谈心。当时,我担任省文联主席两年了。那时的文联,有三大让人头痛的问题。一是水。院里进水的自来水管子,还是20多年前建文联院子的时候安的。如今院子里的房子多了,人多了,可是进水管依然是当年安的小水管。每逢盛夏,需要用水的时候,它常常断水。三楼的压力就很小,到了四楼、五楼,就只能到深夜一两点,才能来一点水,有时通夜没有一滴水来。二是电。同样,院子里进电的容量,还是20多年前的那个容量。一到你需要电的时候,它背不起,常常跳闸停电。大热天,多么希望能开开空调,可是没电。空调成了摆设,电风扇也转得不快。一停电,一家一家,老老小小,从楼上的房间里跑下来,站在院内的坪地里,大口大口地喘粗气。三是这栋70年代建的老办公楼,需要维修……谈话中,我像倒豆子一般,将困扰文联的这三个难题,一古脑儿倒了出来。

培民同志认真地听完,略加思考后说:“这样吧,我向茂林书记(当时的省委书记王茂林)报告一下,争取省委常委听你们文联一次汇报,帮你们解决解决这些实际困难。你们回去准备一下吧。”

晚上十时多,我从培民同志的办公室里走了出来。外面风很大。这是冬天的风,本该很冷很冷。然而,此时此刻的我,脸颊很热,心里很热呵!

不久,省委的常委办公会就开了。省计委、省财政厅等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也与会了。这三个困扰我们文联多年的难题,开始一一化解了。第一年解决了水的问题;第二年又拨款解决了电的问题;接着,又拨来了维修办公大楼的前期资金……

下级的困难,群众的冷暖,培民同志总是把它搁在自己的心头。他分管意识形态这条线的时候,经常深入到毛泽东文学院的基建工地,现场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曾专程到边远的山区县份——新宁,看望因公致残的盲人作家曾令超;他关心老画家陈白一的儿子就业的问题,等等,等等。

如今,当我们在非常舒适的办公楼里工作的时候,当我们在装饰一新的多功能厅里聚会的时候,他却走了。

“哗哗哗……”

当我这个冬天的夜晚的故事讲完之后,大厅里响起了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文艺家的心声!

培民同志,您是我们心头一团永不熄灭的火,长久长久地温暖着我们!

(原载《光明日报》2003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