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克同志谈党史写作
正是江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时节,我们来到了燕山之下,永定河滨,专程访问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萧克同志。
不巧,他病了,住进了医院,听说来了故乡报刊的记者,他坚持在病房接待。我们走进病室时,他正在伏案字斟句酌地审阅湘西永顺县送来的湘鄂川黔边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碑文。当我们向他转达家乡人民对他的问候,并请他写写在家乡从事革命活动的回忆录时,他谦逊地笑了:“我没有什么好写的。”接着,他指着他正在修改的烈士纪念碑碑文说:“我们的革命斗争史,是烈士们用鲜血写就的呵!”说完,他微笑着拿出他为湘鄂川黔边革命烈士纪念碑的题字给我们看,并用一枝红铅笔在一本地图上比划着,详细地向我们介绍红军和革命人民在这里战斗的历史。然后,他停下笔来,意味深长地说:“写历史,一定要实事求是,秉笔直书。”
赴京访问萧克同志之前,我们曾从斯诺著的《续西行漫记》的书里,对萧克同志的革命经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他于1908年出生于我省嘉禾县,祖父是个贡生,父亲是个穷秀才。他少时读古书,后来毕业于嘉禾县甲种简习师范学校。在校时,他发愤求学,立志救国救民,是学校里有名的苦读生。大革命中,他从家乡到广州,接受军事训练。北伐军打下武昌后,他由广州分配到长沙,次年二月转到叶挺同志的铁军里任连政治指导员。在进军河南讨伐奉系军阀的征途中,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他从广东东江回到嘉禾老家,联络参加南昌和广州起义失败后回家来的同志以及一些从长沙、衡阳读书回来的革命青年,参加朱德、陈毅同志领导的湘南暴动,并在宜章黄沙区党支部的领导下建立了一支农民革命武装——独立营,由他担任副营长。1928年4月,宜章独立营在资兴县龙溪洞地区与毛泽东同志率领的迎接湘南暴动起义部队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了。从此,他就参加毛泽东和朱德同志领导的井冈山斗争。
在数十年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中,萧克同志曾经担任过红军的团长、师长、军长。1932年10月,萧克同志仅二十四岁,就已经担任红八军军长了。1934年10月,任弼时、王震同志和他率领红六军团,从湘赣苏区出发,经过五千多里的艰苦转战,终于在黔东与贺龙、关向应、夏曦同志领导的红三军团胜利会师,为粉碎敌人“围剿”,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此后。在长征、八年抗战和人民解放战争中,出生入死,历尽艰险,身经百战,屡建功勋。解放后,先后出任国防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长等职。《续西行漫记》的作者曾称他为我党我军的“战术家兼战略家”。可是,在我们对他的多次访问中,萧克同志对自己的革命经历总是谦逊地不愿细谈,真是一个虚怀若谷的革命前辈呵!
“你们读过唐诗吗?”
突然,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前辈,饶有兴致地问我们。接着,给我们念了一首唐诗:“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吟完诗后,他感叹地说:“封建社会的杨贵妃的姐妹,还嫌脂粉掩住和玷污了她们的本来面目,不喜欢涂脂抹粉去见皇上。我们现在写历史更要反对涂脂抹粉。本来,我们党的历史是很光荣的,我们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是可歌可泣,非常感动人的。只要实事求是把它写出来,就很能教育人,把党的历史和党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呈现献给‘至尊’——人民,何须涂脂抹粉!”
“实事求是说起来只有四个字,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作为历史工作者,我觉得唐代刘知几提出的要有史才、史学、史识。很有参考价值;清代章学诚提出要讲史德,更值得注意。”说到这里,萧老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春秋时,齐国有个叫崔杼的宰相杀了齐庄公。立庄公异母弟为王。叫齐景公。崔杼的权力真是大得很,如有人稍微违抗他,就要处死。可是齐国太史却不怕,他敢于秉笔直书,写道:崔杼弑庄公。崔杼便把他杀了。齐太史的两个弟弟继续这样写,崔杼又把他们杀了。另一个弟弟不怕。又接着写。崔杼感到历史事实无法改变,便不再杀了。讲完这个故事,萧老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那是两千多年前的事,那时的太史还有刚正不阿的风格,何况现在我们都学了马克思主义呢!历史上的正邪是非功过是一点也不能含糊的。它是客观存在,不管你认账不认账。任何粉饰、纂改,都无济于事。夸大和贬低都是不应该的。它们都不是或不完全是历史的本来面目。正确的方法应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写历史,从实际出发,如实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正确总结经验教训,以启迪后人。”
最后,萧老勉励我们说:“今年是建党六十周年。湖南是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湖南涌现出了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产生了许多著名的革命烈士、杰出的党史人物。家乡的党史工作者应加倍努力,要发扬历史唯物主义精神,秉笔直书写春秋,把党史人物传记写好,把革命根据地斗争史写好,希望能够看到你们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
(原载《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