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消息,贵州思南县最近清理机关和事业单位吃空饷现象,一共清理出236人。“‘吃空饷’现象表现在在编不在岗、死亡不注销、调出不下编、留职不停薪、虚报工资表、冒领养老金等方面。思南县清理的236人中,离岗后照样领取工资的时间最长的超过10年,‘吃空饷’问题之严重由此可见一斑。”(12月18日,新华网)一个不大的县,居然有两百多人的空饷可以吃,包括已经死亡的幽灵官员,名下的工资却一直在发放。吃空饷的实质,是冒领。有些是已经离岗的人员,由于来头大,离岗不离薪,工资照拿。还有一些则是由小单位把已经调离甚至死亡人员的工资领出来。总之,是大家一起吃国家财政,冒领,冒吃。这种事在其他地方有没有?肯定有,据我所知,在全国各地,这样的单位相当多。
当然,吃空饷这种现象,古已有之。只是多发生在军队,之所以叫吃空饷,就是这个道理,原本吃的是士兵缺编的空饷。这种事,在清朝和民国,特别普遍。原因就是这个时期的军队,是国家按人头拨款,有兵额就有一份饷银。地方官员,有耗羡(征粮征税的浮收部分)可捞,领兵的人,没有地皮可刮,自家要想增收,只好在士兵身上打主意。一种主意是克扣军饷,该给十足的给八成,或者六成,甚至五成。比如民国时期一位奉军士兵接受记者访谈,说一打仗,他们会发双饷十六元,但七扣八扣,到手只有六元。但是这样的直接克扣,容易引起士兵的反弹,弄不好到了战场上,倒戈相向,事就大了。所以,军官想发财,最适当的办法,还是吃空饷。
吃空饷现象,到清朝中期,已经相当严重了。绿营一般都要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空额,有的竟然达到一半以上。中央政府当然也知其弊,但居然没有什么好办法。唯一的招数是派员下来点校,按册核对。但是,军队吃空饷,往往跟国家整体的统治机器锈蚀具有密切的关联性。点校大员跟下来查案的钦差一样,认真办事的人少。多半是把这差事,当成一次捞钱的机会。所以,各个部队,应付点校大员,已经形成一套固定的套路。当然,第一位的是要打点到位,该塞的包袱塞足了,才能说别的。其次,临时雇当地的百姓,套上军服,拿着家伙站班。如果点校人员还要勘验士兵的操练,这也好办。每支部队都长期雇用若干武艺高强、弓马娴熟的人,到时候让他们出来给大员们表演一下就行。什么马术、射箭、刀枪对练,好看煞人。而且每次点校,都会有一个特别的节目,有人爬杆,爬数丈高的大旗杆。爬杆者在爬的过程中,玩各种花样,最后摘下杆顶的彩球,毕恭毕敬呈给点校大员,大员的嘴马上就乐得合不上了。这个节目,暗示了什么,大家都明白。不仅绿营如此,后来连八旗也这样应付。一支部队,除了那几位专业人士,其他人连马都不会骑。
当然,如果碰到个把认真办事的,这些军队的军官吃空饷也会遇到麻烦。民国年间,段祺瑞当陆军部长的时候,他最信任的谋士徐树铮做次长。每次发饷,徐树铮都要亲自或者派人核实,发现有空额,就直接收回款项。后来袁世凯死了,段祺瑞当家北京政府,徐树铮还这么干。清朝时,点校人员认真起来,发现有吃空饷的,可以直接参掉军官,但徐树铮却做不到。尽管如此,徐树铮的做法,还是让这些北洋军人恨得牙根痒痒,人见人骂。最后直皖开战,电报战中,直系和奉系不攻击段祺瑞,都攻击徐树铮。
当年军官吃空饷,一般都吃到军官自家的腰包里。现在我们的机关事业单位如此的吃法,好像多半吃进了单位的小金库。听起来好像恶劣程度要轻一点,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小金库无非是由单位领导支配的,真正滋润的,还是领导。更加关键的是,吃空饷这种现象,是一种晴雨表。它的普遍出现,往往昭示着制度出现了某些特别重大隐患,也表明了国家机器的锈蚀。历史上的吃空饷,还是那些刮不了地皮的军人,如果连有好处可捞的地方官员都这样吃起来,玩忽国家名器,问题严重到何等程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