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字孟真,出生在山东聊城,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大学校长、《国语日报》创刊首任董事长,是一代史学大家。谈到大学精神的开创者、领航者,傅斯年先生的学问、行政,学术组织能力,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傅斯年
傅斯年先生有一句名言:“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他认为学术研究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不应该拘泥于象牙塔内,要落实在史料的搜寻与佐证中。这不仅是做学问的态度,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积极、正面的实践力。
任职北大代理校长期间,傅斯年也是国民参政会的参议员,人称“傅大炮”。一九四四年,傅斯年在参政会上,向行政院院长孔祥熙发难,揭发他贪污舞弊,骂他是皇亲国戚。
事后蒋介石亲自请他吃饭,说:“你信任我吗?”
傅斯年回答:“我绝对信任。”
蒋介石又说:“你既然信任我,那么就应该信任我所任用的人。”
傅斯年立刻说:“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
另外,一九四七年,他发表了两篇文章:《这样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和《宋子文的失败》。文章辗转传播,硬是把宋子文逼下台。他这种不畏强权、明辨是非的勇气和担当,文人问政的气节风骨,至今仍然大快人心,为人所津津乐道。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傅斯年先生在危难之际,受命承担台湾大学的代理校长,一九四九年正式接任后,由于大陆各大学学生大量来台,经审核考试后,台大的学生人数由数百人激增到三千人。教室和宿舍都不敷使用,傅斯年先生大力添购图书、仪器,增建教室宿舍,延聘教授,改革附属医院,一番大刀阔斧,让台大“脱胎换骨”,气象一新。
为了严格淘汰不适任的教师,傅斯年亲自到教室旁听,两年内,解聘了七十几位老师。又聘请北大名师,如当时的国学硕儒劳干、英千里、陶葆楷、董文琦等人到台大任教;此外,董作宾、屈万里、方东美、台静农等大师级的导师,也都应他亲自邀请而来。
傅斯年力图革新的魄力十足,为了校务发展,他也不惜放下身段,四处奔走。他上达“天听”的本事,更为人传颂。据说,傅斯年先生常去找蒋介石要办学经费,他每去一次阳明山,必定是“满载而归”,是一位敢在蒋介石面前从容跷起二郎腿、抽着烟斗的人。难怪傅斯年提到胡适时说:“胡适比我伟大,但我比胡适能干。”
对于大学教育,傅斯年先生常以“敦品、励学、爱国、爱人”与学生共勉。后来台大和师大发生“四六”事件,傅斯年先生对于当局不经法律程序,径行进入台大校园内逮捕师生高度不满,亲自找政府官员交涉,要求逮捕台大师生必须经过校长批准。他甚至向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司令彭孟缉警告:“若有学生流血,我要跟你拼命!”他捍卫学术自由,也用他全部的生命保护学生的性命安全,他为所当为的魄力承担,让当权者不敢再随意妄动。
学潮过后,傅斯年首次主持台大校庆,他在致词时,向所有教授、学生说:“我们是纯粹为办大学而办大学,不许把大学作为任何学术外的目的与工具。”最后,他引用荷兰哲学家宾诺莎所言“宇宙的精神”——“我们贡献这所大学于宇宙的精神”勉励所有的师生。
胡适先生曾评价傅斯年先生:“他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功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
他对新思想的提倡,对学生的爱护,处处都为台湾的大学开创出一番新天地。就是这样恢宏的气魄,虽然执掌台湾大学不到二年,但是傅斯年先生的精神,就像台大的“傅钟”一样,声声敲在所有热情于教育、热情于国家民族的人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