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人第十八讲(1 / 1)

佛光与教团 星云大师 1432 字 1个月前

佛光人有许多是青少年即入道,很早就离开父母、家庭的教育,也离开师长、学校的教育;可是教育是终生的,所以必须紧紧地记住:佛光人的教育是终身的自我教育。

所谓“自我教育”,是不要要求别人,而是要求自己;要向自己学习,不一定向外攀缘。兹以四点意见,提供给佛光人参考。

一、佛光人要自我观照,反求诸己

每个人都有眼睛,却都是用来看别人;看得到别人,看不到自己,所以凡事只知要求别人,不知要求自己。

因此,佛光人要学习“自我教育”,就是要自我充实,不要只想依赖别人,平时常自问、自觉、自发、自悟,一定要靠自我的观照,才能找到自己。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是佛光人首先要有的修养。例如“自我认错”,凡事觉得别人都对,错的是自己;“自我改革”,对于革除自己的陋习,要毫不留情;“自我更新”,要懂得与人为善、从善如流。如儒家所说:“君子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这就是最好的自我教育。

佛教讲“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不是要求别人不可以贪瞋痴,而是要自己不贪、不瞋、不痴;佛教讲布施、持戒、忍辱,不是叫别人布施、持戒、忍辱,而是自己要布施、持戒、忍辱。所有佛法都是先有“自受用”,有了自受用才能以身教、言教去利于他人,发挥弘化利生的“他受用”。

我们佛光人要想出人头地,不可以流于只认识别人,而不认识自己。看到别人有,不必嫉妒,也不必自怨自艾,这必然是自我有不足的地方,应该反观自己,我缺少了什么?别人受人拥戴,到处做大佛事,也不必怪人情不周,觉得光明没有照耀到你。必须自我观照,自我反省,问问自己的条件,是否差了什么?即使自己的能力、学问,超过对方,也要反省自己的福德因缘,能和人一比吗?所以,人比人,气死人;只有像观自在菩萨,能够反观自己,了然自己,才能获得自在。

人的缺点,大都是苛求别人,宽待自己;对自己的错误都能谅解,也不去改善自己的缺陷,增加自我的能力,所以不容易进步。假如反求诸己,自问自己的学问进步了没有?自己的能力增加了没有?自己的发心扩大了没有?自己的道德升华了没有?凡事反求诸己,自然能得到别人的肯定。

我们生存在大众团体中,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自己的条件不够,纵使借助于他人的提拔,总是高处不胜寒,还是不能安于其位。反求诸己,就是要求自我的建设,自我的增加,自我的成就,所谓“实至名归”,才能应付各种境界,而安住身心。

丛林里有谓“满壶全不响,半壶响叮当”,自我的火候不够,光在人我的境界上比较、计较,只有苦了自己,于事无补。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佛陀说:“时时观照自心”。从古到今,没有一个成功立业的人,只要求别人而不自我观照,反求诸己。我们佛光人大都生活在团体里,如果每天都是吹毛求疵,苛求别人,不肯反求诸己,自己的道业如何能成就呢?所以佛光人要想出人头地,要在大众中受人肯定,必须时时检点自己,把自己做好,把今天做好,把事情做好;只有自我健全,才不会为人所诟病。

二、佛光人要自我实践,不假外求

世间法都是向外追求,求名求利、求升官、求权势;但外境是无常的,纵然达到所求,也只是过眼云烟,很快就会过去。即使是幼年登基做皇帝的康熙、乾隆,也不过数十年的光阴,江山易人,一切都不是自己的。世间的人追求财富,有了财富,亲情朋友反而疏离;有了权位,知心之交又有几人?追求爱情,烦恼也同时增加。

佛教不是否定世间,不是不重视人间的拥有;佛教告诉我们:世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不要被世间的假相所蒙蔽。尤其我们学道,是为了追寻自我的真如自性,找寻自我真实的生命,如果只在心外求法,不能看透如梦幻泡影的世间,没有实践佛法的要道,到了大限来时,就只有空自叹息了。

所谓“自我实践”,在禅修的生活里,我纯熟了没有?慈悲的美德,我具备了多少?智慧的灵巧,我体会了吗?自在解脱的生活,我拥有了没有?五欲六尘的贪念,我都能放下吗?贪瞋愚痴的邪见,我都能根绝吗?懒惰懈怠的过失,我都能改进吗?烦恼妄想的乌云,我都能拨开吗?

在修道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自我的实践,只是要求别人;别人拥有了,但别人的不是我的。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外境缤纷的假相,虽然绚丽耀眼,但那都不是我们的。所以佛法讲究的是自我开悟、自我实践。

有一分的修行,就有一分的功力;有十分的修行,就有十分的功力。凡事不必怪别人不好,只要自己对佛法有了真实的体验、真实的实践,如此,在自我的世界里,柳绿花红不是一时的,风光明媚的春天会永远在自己的心里。

三、佛光人要自我更新,不断净化

如果不是上等的根机,要进入顿超法门,当生成就,自是不易;但只要不断地净化,不断地自我更新,“人一能之,我以十之”,也不必自惭道行不能成就。周利盘陀伽“拂尘扫垢”,也能有所成就;神秀大师的“时时勤拂拭”,也是一代宗师。

“佛法无量义,一以净为本”,净土、净地、净人、净事、净财、净慧、净德、净居,尽管自己无才无力、无名无位,但我们千万不能少了净化的修行,因为不断地净化,才会有不断地自我更新。

乔迁新居时,多么令人高兴,可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新居在哪里呢?必须靠自己的辛勤耕耘。衣服不洗干净,穿在身上不舒服;我们的身心里多少的污秽、自私、嫉妒、执着、怪僻、无明、邪知,这许多垃圾、不净的东西盘踞,又怎么能与佛道相应呢?

商汤《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儒家学者尚且不断地更新。梁启超说:“今日之我不惜与昨日之我宣战”,也是在不断地自我更新。佛门晚课常念“是日已过,命亦随减”,这不只是慨叹生命时光的消失,也有要求我们积极更新未来的前途之意。

古人修行时,都订有功过格,在不断修行、不断净化的修行中,检讨自己每日的语言、思想,是功是过?发现自我有否更新、有否净化?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有句名言“觉今是而昨非”;慈航法师遗嘱说:“奉劝一切徒众,时时反省为要;每日动念行为,检点功过多少。”希望我们佛光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不断地自我更新,不断地自我净化。

四、佛光人要自我离相,不计胜负

世间之相,有胜负之相,有你我之相,有善恶之相,有大小之相。相,让我们计较;相,让我们迷惑;相,让我们执着。我们修行入道,若要超越凡情,最重要的,就是“自我离相”。能自我离相,则尽管世间有多少的执着、多少的是非,都自然能远离。只要我们穿透假相,还归原来的面目,则世间所有的胜负、差别、争执,也就自然会消弭。好像木柴,长短、大小,一把火都同归于尽,哪里还有长短、大小呢?又如一杯水、一盆水,投之于大海,融合在一起,那里还有什么大盆、小杯之相呢?

所谓“水乳交融”,什么是水相?什么是乳相?我们佛光人必须讲究同体共生、讲究集体创造,等于一个泥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等于一碗菜,煮熟了以后,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一栋房子,那里有沙石、砖块、木头之相,只是房子,众缘所成,此中无你无他,只是一合相。《金刚经》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此中意义,实堪我们修行之人好好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