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之美,在于追求生命真善美的永恒开展。
艺术之美,在于诠释世间真善美的永远追求。
——大师著作《佛光菜根谭》
佛教与艺术一直是紧密相连,自古以来,从印度的犍陀罗艺术、西域的巴米扬石窟,到中国敦煌石窟的壁画,云冈、龙门的石刻等,都是扬名世界、令佛教徒视为珍宝的艺术典范,甚至中国的名山丛林也因收藏书画而名闻艺术界。为此,在我弘法各处时,就经常留心佛教文物的搜集。我经常省下饭钱,作为购买文物的费用;我忍受手酸腿麻之苦,不远千里捧回石雕佛像;甚至,遭受同道之讥,认为我在“跑单帮”经营生意,我都不加辩解。
佛光山开山不久,我即在现在的佛光山丛林学院里设立了一处简单可以陈列佛教文物的地方,让前来参观丛林学院的信众,也能欣赏佛教艺术之美。一九八三年,佛光山佛教文物陈列馆启用,成为台湾第一所专门典藏佛教文物的博物馆;一九八八年,在美国西来寺设立佛教宝藏馆;一九九一年,为巴黎古堡广罗佛教法物。虽然年年为了庞大的维护开销而入不敷出,但从参观者赞许的声音和眼神,我肯定了多年来的信念。
一九九四年时,为了筹设佛光大学,佛光山僧侣和佛光会信众发起托钵兴学活动。当时,承艺文界有心人士们响应,共同发起义卖活动,我将收藏多年的好友、信众美意相赠的书画,如张大千的墨荷观音、溥心畲的画作、黄君璧的山水画,以及赵朴初、于右任、郎静山、董开章等名家书法墨宝,捐输义卖,台湾和大陆多位国际知名的画家、收藏家,也纷纷出面共襄盛举。一时之间,这桩义卖的好事功德,成为社会、教界一大盛事,也奠定了“佛光缘美术馆”的基石。我们将这份与艺文界人士结缘,乃至后来为方便度众,提供社会群众接触佛教的因缘而成立的事业或举办的活动,都名之为“佛光缘”。
台北道场“佛光缘美术馆”成立后,成为佛教界第一座专业美术馆,除了展览之外,也继续义卖美术作品,作为兴建佛光大学的基金。它不光以传播佛教理念、布教弘法为目的,也在服务社会、美化人心,为民众提供一个心灵开放的空间,参与互动的文化艺术天地;这是一个走入生活的美术馆,而非仰之弥高的贵族殿堂。我们将佛教与艺文结合起来,在热闹都会中广植净莲,它的设备虽无法和世界一流的美术馆媲美,但是因为它的书画文物具有“佛法”的内涵,推出以来,佳评不断,因此后来又在台南、屏东、澳大利亚、美洲等地成立了九所美术馆。
徒众如常法师,毕业于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擅于编辑、举办展览,对艺术欣赏有独到的见解。就读期间,便发心承办“千禧年马到成功迎春特展”,吸引百万人前来观赏,目前正编辑一套二十册的《世界佛教美术辞典》。毕业后,常住以其专长,委以担任“美术馆总部”执行长一职。今有心将佛教、艺术、文化结合,编辑出版《佛光缘美术馆》季刊,提供大众更多净化心灵、美化生活的因缘。回想自己多年来致力于佛教与艺术结合的点滴,“人间佛教”的精神——“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更待发扬,故乐而为之序。
二〇〇三年七月于佛光山传灯楼
(《佛光缘美术馆季刊》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