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南(1 / 1)

首先要介绍的是李炳南居士。李炳南(下称炳老)名艳,字炳南,号雪庐,山东济南人,一八九〇年出生。一九三七年起,即一直担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的主任秘书之职,也就是孔子奉祀官孔德成先生的秘书长。

过去孔子奉祀官是政府一个特任官的职位,炳老担任孔德成先生的秘书多年,直到九十岁才请辞退休,所以他曾自嘲为“政府最老的公务员”。事实上,早在一九二〇年他就当过大陆莒县的典狱长;一九四九年来台以后,先后担任中兴大学、东海大学、“中国医药学院”教授,在台湾数十年都居住在台中,直到一九八六年去世,世寿九十七岁。

由于炳老早年皈依印光大师,一生致力于弘扬净土,他在台中创建佛教莲社,领导念佛;光复后的台湾,最初念佛风气之盛,绝大部分与炳老提倡净土有关。

炳老在一九五〇年,与董正之、徐灶生、朱炎煌、张松柏等人筹组、成立台中佛教莲社,每个星期定期念佛,每次集会都有数百人,一直维持至今不辍。

说到当年的台中佛教莲社,真是犹如古代慧远大师的东林寺,他们念佛共修,成就道业者众,在《念佛感应往生记》中,记载了不少念佛感应的事迹,如李清源、林清江等居士往生净土,都有明证。甚至该书作者林看治居士,本身也如愿往生西方,火化后得数百颗舍利子(见《念佛感应见闻记》)。他们都是佛教莲社的居士,能够修行有成,真可谓“古有慧远,今有雪庐”。

一九五五年“中华佛教文化馆”发起影印大藏经活动,我与南亭老法师组织“影印大藏经环岛宣传团”,当我们巡回到台中时,也承佛教莲社大力支持。炳老不但对国学、净土的义理多有发挥,据说他对佛学的表解就有数千则,雅俗皆懂。尤其《十四讲表》,在大专学生里流传甚广。

因为炳老对儒学、佛学都有精湛的研究,常以学人自居,与他来往的居士,如周邦道、蔡念生、周宣德、董正之等,都成为他的崇拜者。后来炳老也收皈依弟子,他们都自称是李老师的学生,不称师父。

他的学生很多,在当时的台中佛教,炳老堪称为王;其时能在台中与之分庭抗礼的,就属圣印法师了,所以我也曾赞叹圣印法师了不起,他在台中建设慈明寺与万佛山,与炳老一僧一俗,都为台中佛教写下一时之盛。

一九七〇年,炳老创办《明伦》月刊,炳老尤其重视檀讲师(居士)的培训,他于一九七四年在美国船王沈家桢居士的资助下,创办“内典班”(内典研究班),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弘法人才。其门下弟子如朱斐、邓慧心、许炎墩等,都是佛教莲社的重要干部,在他们的协助带动下,一时念佛在台湾蔚然成风。当时邓慧心居七因听从炳老的意思,与朱斐居士结婚,其对炳老的崇拜,可见一斑。

炳老精通世学、佛学,基本上是儒佛兼弘,但实际上是儒为体,佛为用。他也曾专习医学,人又慈悲、热忱,所以在度众上真是得心应手。在初期台湾的经济不怎么发达时,他就如慈济一样,到处救济,曾经获得海内外信徒的赞助,创立菩提医院、慈光图书馆、乐队、口琴队、文艺班等,熔新旧于一炉,引导青年,避开僧团,以老师之称,收徒纳众,有别于佛教僧团,也为佛教开辟出另一番天地。

炳老对于净土的信心丝毫不能动摇,印顺法师曾著有《净土新论》,内容对于西方净土稍有批评,炳老就在台中倡导焚毁《净土新论》,闹成很大的风波。不过印顺法师做人也很随和,他知道自己初到台湾,不愿意和庞大的居士集团对立,所以在菲律宾弘法时,向菲律宾的信徒募集净财,捐献给炳老兴建“太虚纪念馆”,于一九六五年动工,楼上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及太虚大师画像,作为大殿及讲堂,提供病人及老人做早晚课诵之用,楼下则为办公之用。

与煮云法师(左一)、南亭法师(右二),影印大藏经弘法团抵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右一)接驾

炳老在《菩提树》杂志上刊登佛学问答,数百期从未间断,编有《佛学问答类编》上、中、下三篇。其在早期在为佛教徒解除疑难上,很有贡献。

对于炳老,信仰他的人认为他一心弘扬净土,难能可贵;批评他的人认为他过于执着。佛法不是只有净土一宗,除净土之外,还有很多法门,他不应该独尊净土,排斥其他宗派,只是专弘净土。

不过炳老的净土这一系,至今在台湾佛教还是继续发挥着力量,所以对于台湾念佛法门的推动,他有一定的功劳。而在台湾的居士集团,以信仰为中心的,也只有炳老这一支了。一些居士都称炳老为恩师,实际上以他九十多岁的高龄,德高望重,也有这个条件,堪称一代宗师。

可惜生前没有重视传人,所以炳老一去,台中佛教莲社就失去了领导,幸好《菩提树》杂志有朱斐,瑞成书局有许炎墩,菩提医院及菩提救济院有于凌波继承遗志;另有王炯如在《菩提树》杂志连载佛教漫画等,都为炳老的佛教事业延续于一时。

只是这许多人也垂垂老矣,其中于凌波居士业已往生,其在二〇〇四年编纂的《现代佛教人物辞典》,由佛光文化公司出版。书中对炳老的一生有详尽的介绍,当可告慰炳老,并供后人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