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位是莫正熹居士。
当时因为高维兴、严炳炎居士的因缘,我们认识了莫正熹全家人。说起莫正熹居士,应该是对近代台湾佛教初期发展的有功人士,因为他在台南打起招牌弘扬佛法,推动佛教的信仰。他最大的特点是不做个人崇拜,不管你哪一个寺院、哪一个法师,只要是佛教,他都护持。
二〇〇六年于台北“国父纪念馆”举行“星云大师佛学讲座——知性对谈”与亚都丽致集团总裁严长寿先生(左一)对谈,由前“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主委李纪珠教授(右一)主持(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莫正熹出生于一八九九年,广东中山人,一九三六年皈依慈航法师,法名净晞,也曾担任慈航法师在广东讲经的翻译。他精通国学,不但信仰佛教,还能讲经说法。他发心在监狱布教,拥护煮云法师、慧峰法师,生活上贫富不计,有着落、没有着落也不关心,一心一意就是要宣扬佛法,真是比出家人更像出家人。他也经常撰写论述佛教的文章,在佛教刊物上发表,甚至把在台南胜利电台讲说佛教的内容整理成《惊奇集》、《惊奇杂集》、《楞严经浅译》等书。
莫正熹有两位女公子,都非常有佛性,生得美丽大方,口才很好,对人主动。我记得大小姐叫莫佩娴,二小姐叫莫丽娴,这两位小姐都继承父亲的信仰,除一心以佛教为念之外,别的事情都不关心,全心帮助父亲到处说法传教、接引儿童、编辑佛教刊物,也撰写文章登刊在各报纸副刊、佛教杂志上。
莫正熹编述的《惊奇集》
尤其莫佩娴,长于外文、写作,著有《妙哉观世音》,并且翻译许多佛教书籍,如《世佛》、《佛陀的生涯》等。后来听说她们帮忙煮云法师翻译、整理著作,又帮忙道安法师从事文字的工作。在五六十年前的台湾佛教,很少有佛教青年,有这两位姐妹花加入佛教的行列,一时为佛教增加了不少声色,真是绿蒂莲花,难得一见的凤凰了。
台南,是台湾的一个古城,也是佛教的发源地,有赤山岩、开元寺,都建于郑成功的时代;另有法华寺、弥陀寺,也都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近代修建的竹溪寺,也展开弘法传教的活动,再有慧峰法师住在竹溪寺,后来才建湛然精舍;煮云法师则住在台南市开山路,后来才在凤山创建佛教莲社。我想,莫正熹老居士和严炳炎、高维兴等,他们都是全力支助他们两位法师的。
后来因为我蜗居宜兰,宜兰的佛教青年也正在展开弘法队的工作,偶尔和台中的佛教青年、凤山的佛教青年、澎湖的佛教青年有一些来往,对于台南这几位居士就很少接触了。只有常常听到台南的消息时,心中为他们回向祝福。
台南大仙寺。前排左起:朱斐居士、煮云、太沧老和尚、浩霖。后排左起:本人、广慈、慧峰等法师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时候外省人在台湾,语言不通,文化也不同,但大家乐天知命,相处融洽,生活有无也不太计较。尤其,他们三个都不是富商巨贾,但是借着佛缘,彼此也等于异姓兄弟,相互扶持。对佛教的热忱,虽然屈居眷村的一角,但在他们的家庭里都有组织共修,念佛会、佛学座谈,法音宣流上,甚至超过了寺庙的贡献。
我吃过他们的饭,和他们建立了因缘,大家没有金钱来往,他们没有给过我一个红包,我也没有送过一个纪念品给他们,当时的我也送不起,大家只关心佛法是否兴隆。
所谓“佛法弘扬本在僧”,看到这许多台南的居士,让我想到,现在东南亚一带的佛教,不都是当初一些居士们飘洋过海,带了一尊佛像、一尊菩萨像,就在当地设立佛堂道场,因此才有现在的佛教发展吗?除了上述台南这几位居士,在台北,我也看到几位一心想要弘扬佛教的居士,其中之一就是黄一鸣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