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的经师、律师、论师、禅师、法师当中,集“千部论师”、“八宗共祖”之美誉于一身者,唯龙树一人。
龙树菩萨,生于佛灭七、八百年左右(公元4世纪)的南印度维达婆国婆罗门家,从小天资聪颖,于吠陀[1]及世间学艺,无不精通。年轻时,与三名好友寻师习得隐身术,于是潜入王宫,戏犯宫人,耽于情欲以为乐。事件不久爆发,好友死于乱刀之下,龙树幸免于难,乃悟“欲为苦本”,于是厌离心生,便诣佛塔出家受戒。
觉醒后的龙树,九十日诵毕塔中所有经藏,虽达其意,但心中疑团未解,于是至雪山参学,遇一年老比丘授以摩诃衍经典。后于南印度龙族之宫殿,授以大量的方等经典[2]。九十日中通达明利,悟得无生法忍[3]。
龙树离开龙宫后,随缘行化,曾经几次与外道斗法[4],终于引度外道入佛。又为度化中印度憍萨罗国的引正王,曾经应征从军作战,前后七年,“不食廪,不取钱”(从军作义工),又以勇猛多谋,国王终于召见,展开热烈辩论,终至“王乃稽首,伏其法化”,成为佛教的护法仁王[5]。此后,龙树大力弘法,又广造大乘经典之注释,树立大乘教学之体系,使大乘般若性空学说传布全印度。
龙树菩萨的著作丰富,如:《大智度论》、《中论颂》、《十二门论》、《空七十论》、《回诤论》、《六十颂如理论》、《大乘破有论》、《十住毗婆沙论》、《大乘二十颂论》、《菩提资粮论》、《宝行王正论》、《劝诫王颂》等,造论之多,世所罕见,故有“千部论师”的美誉。
当中,《中论颂》、《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为其重要的代表作。《中论颂》阐述缘起性空的深义,揭示生死解脱的根本,为三乘共遵之门。《大智度论》解释《般若经》,《十住毗婆沙论》论释《华严经》的《十地品》,亦即以深密的见解而阐释菩萨的大行。
此外,《劝诫王颂》是龙树劝诫引正王信仰三宝,护持佛教的书信。龙树以诗代信,其中许多偈颂正如《法句经》一样,不但文字优美,而且义理幽微,普为当时民间所传诵。据《南海寄归内法传》载,义净大师游行印度时,曾见儿童背诵这部作品,成人亦作为终身学习要典。又如《宝行王正论》,也是专为国王宣讲如何治理国家,如何信仰佛教的著作,是龙树表达大乘佛教政治观的重要论书。
龙树的著作流传至今,梵本所存无几,但藏文保存相当多,在《西藏大藏经》中计有译本一百余种,是研究龙树学说的珍贵资料,这是由于西藏视龙树为密教祖师的缘故。后世基于龙树所著《中论》,宣扬空观的学派,称为中观学派,并尊为中观学派之祖;亦被尊为禅宗付法藏第十三祖。其思想是西藏佛学的重要支流,是中国三论宗的义理支柱[6],也是天台宗的重要思想根源[7]。其他各宗学说源于龙树思想者亦多,故被尊为“八宗之祖”。
龙树曾受教于那烂陀大学,后任该校校长。在校长任内,值逢恒河泛滥,于是亲自在恒河两岸设计及建筑堤岸,使人民免遭水难。他也曾经开辟运河,直通埃而斯瓦蓝,打开了远近各国贸易往来的通道,可见他也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师,更是一个入世的菩萨道行者。
总论龙树一生,本为南印度学者,后游北印雪山,于说一切有部[8]出家受戒,曾游化全印,后弘化于南印度的憍萨罗。师于内外、大小无不通达,其教化之弘广,为大乘论师第一人。尤其师撰述《中论》,畅演中道,摧破执空执有的异端邪说,使得大乘不再依傍于小乘部派中,而能卓然自立,自成一格。所以马鸣菩萨虽是提倡大乘佛教的第一人,但是发扬他的思想,集其大成,使大乘教义因而光芒万丈者,则为龙树菩萨。因此,若说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的先导,实不为过。
【注解】
[1]吠陀,意译智、明、明智、明解等。又称毗陀罗论经、智论、明论。古印度婆罗门教根本圣典之总称。有四吠陀:(一)梨俱吠陀,即崇拜自然神祇之赞歌,乃四吠陀之根本;(二)沙摩吠陀,即祭祀中所唱之歌曲,乃祭祀用之圣典;(三)夜柔吠陀,即祭祀僧所唱之咒文及其注释;(四)阿闼婆吠陀,为招福、禳灾等咒词之集成。吠陀为天启文学,相传系太古诸大仙依神之启示所诵出,为毗耶婆仙人所整理编成。
[2]又作方广、广大、大方广、大方等、无比等,指大乘经典。即广说广大甚深之理者。大乘经典之名称冠以大方等、大方广等语者,意味内容说广大平等之义趣,有别于小乘经典。
[3]谓观诸法生灭之理而忍之,安住其心不动不摇。据《大智度论》卷八十六载,无生法忍,即声闻于入见道位时见四谛之理;菩萨则于入初地了知诸法无生无灭,以住不退转地。
[4]龙树菩萨在南印度行化时,度化国王成为佛教护法,引起外道挑衅,于是在国王主持下,展开斗法。比试开始,婆罗门化现千叶莲华,端坐其中,不断辱骂坐在地下的龙树为“坐地畜牲”,龙树实时化现六牙白象,以长鼻卷起莲华,猛力掷地,终于粉碎外道的贡高我慢,伏首求饶。
[5]根据《大唐西域记》载,引正王为了护持龙树菩萨弘扬的大乘佛教,在该国西南三百里的黑蜂山营建大伽蓝,亭台楼阁巍峨庄严,铸有多尊等身高的金佛,并设有藏经楼等。
[6]三论宗依据龙树菩萨的《中论》、《十二门论》与提婆菩萨的《百论》开宗立派,其思想传承于龙树菩萨的缘起中道观,即“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7]天台宗的开创者为智者大师,其思想承袭于南岳慧思,慧思又承袭于北齐慧文,这是中土的渊源。又因慧文思想系来自龙树所撰的《大智度论》、《中论》,因而远溯印度龙树菩萨为初祖。
[8]说一切有部为上座部系中最早形成之派别,该部之学说为上座部的代表,所传的论藏典籍也最多,如《大毗婆沙论》。此部出现于印度北方,逐渐流传于印度中部,并向南推进,传到锡兰(今斯里兰卡),成为主流。当印度本土的上座部佛教没落后,锡兰所传的南传佛教便成为上座部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