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时代,佛陀制定的戒律规定,出家的比丘,每年四月十六日到七月十五日三个月中,都要结夏安居,定居在一处修行。结夏安居又名“雨安居”,因为此时在印度是雨季,托钵乞食不方便,所以比丘们就聚在一起修行。
江户时代,日本的龙门寺就举办了这样三个月的结夏安居。可是在安居期间,僧团里竟然常常有人遗失东西,不知道谁是小偷。于是大家就把丢东西的事,向住持盘珪禅师报告,希望他能查出小偷,并予以驱逐,以免大众受到更多损失和牵累。
可是日复一日,掉东西的人愈来愈多,却始终没有看到盘珪禅师出面处理这件事,很多人忍不住向禅师抗议说:“如果再不把小偷查出来,我们立刻退出结夏安居的行列,不留在这里修行。”
盘珪禅师说:“结夏安居的目的,就是要让有不良习惯与不温顺性格的人,变化气质,净化身心,如果僧团里连个小偷都不能容的话,叫他去哪里呢?难道让他去污染社会?假如你们要退出夏安居,尽管退出;容不下小偷的修行者,也不见得比小偷好到哪里去。”
大家听了这番话以后,对盘珪禅师的慈悲非常感动,小偷更是当下跪在盘珪禅师面前忏悔,誓言从此持守清净的戒律。
养生法语
禅门的教育,有时候疾言厉色,有时候包容感化,盘珪禅师不失为一位有禅心的禅者。禅师用包容心感化小偷,同时也教育了其他的徒众,禅门的教育是何等慈悲与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