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原则的爱(1 / 1)

爱是人类的天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爱,同时也向别人付出自己的爱。在所有的爱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自然的,也是最为牢固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令孩子感到快乐,感到安全,同时也在培养和引导着孩子爱别人的天性。一个沐浴着父母真诚的爱的孩子,一个热爱父母也对别人抱有爱心的孩子,永远不会悲观,不会觉得孤独,不会寂寞、彷徨,他们将会适应社会、适应人际间的交往,他们能营造和谐快乐的气氛,给家庭带来幸福。

父母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始终不渝地关心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健康。不论你是得意还是失意,是踌躇满志还是焦头烂额,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必须坚持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受到你在关心他、支持他,你是他的坚实后盾;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你都不会改变对他的爱,更不会遗弃他。

真正的爱不是无原则的爱,对孩子的教育固然应以鼓励、表扬为主,但应该批评的地方则必须批评,否则,你对孩子的爱就是不完全的。只要你说明批评的理由,把握好批评的尺寸与分量,孩子是会接受的。不顾原则的无条件的爱不是真爱,只是“溺爱”,过分的关心,过分的保护都属此类。

一对年轻夫妇,生活十分节俭,但对其4岁的儿子却有求必应。有一天,年轻的母亲带儿子外出玩耍,并为他买了一瓶近十元钱的饮料。儿子喝了几口不愿再喝了,口干舌燥的母亲刚拿起饮料送到嘴边,儿子就气冲冲地过来夺过瓶子摔到地上,并高声尖叫:“这是我的,不准你喝。”看着饮料汩汩而出,年轻的母亲背过身去,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这令人心酸的一幕,不能不让人想起对儿童的品德教育。不可否认,父母之爱是人间的无私挚爱,但父母在对孩子付出爱的同时还应教育孩子学会回报,学会去爱别人。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工作很累,很辛苦,也需要别人的关心和体贴。累了,让孩子搬个凳子;病了,让孩子倒杯开水;无论买什么好吃的东西都要教孩子先让长辈品尝;让孩子学会关心家人和别人的健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一声问候,一个亲吻,都能带来无尽的温馨。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不知道以同样的爱心去对待别人,长大后有可能成为一个蛇蝎心肠的恶人,一个感情上的“白痴”。在他心中,既没有对长辈的孝敬,也没有对晚辈的慈爱,很难想象他会爱别人、关心别人。做父母的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让他们懂得回报,懂得在接受别人爱的同时去爱别人,爱整个社会。这样,孩子在走向社会后,才能与其他人和谐相处。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家庭的和睦幸福,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一定要从小教育孩子爱父母。日常生活中,要以自己的行动来表示:比如家里一般都有老人,饭做好后让孩子去叫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吃饭,买东西时不要忘了家里的老人,老人生病了要关心。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很自然就能学会关心家人。还要随时注意向孩子灌输、渗透热爱父母、关心父母的思想观念。要让孩子懂得没有父母的关爱,就没有他们生命的存在。父母操持家务或在家里业务学习、搞科研活动,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亲眼目睹或亲自参加;父母在单位繁忙地工作和为集体为国家作贡献的情况要向孩子讲述。要让孩子真正懂得,父母为了抚养他们成人,日复一日,不知付出了多少艰难和辛苦,耗费了多少心血和精力;父母脸上的道道皱纹,头上的缕缕银发,一天天衰老的身躯,都是为了给子女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而呕心沥血,辛劳奔波的写真。从而激发孩子对父母的爱,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自觉地向父母奉献爱心,生活上更多地照顾父母,精神上更多地安慰父母,经常陪伴在父母的身边,让父母尽享家庭快乐。同时努力创造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父母,让父母感到欣慰。

《三字经》中讲:“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就是说,像前面讲的那个“连一口水都不让妈妈喝”的“小不懂事”,是谁养出来的呢?是父母;是谁教他如此做人呢?是父母;是谁的过错呢?还是父母。就因为他们是养孩子不教育孩子,才使他们的孩子学不会明理知事。这种父母让人觉得可怜又可恨,可怜是因为孩子这样无情地对待她;可恨的是若不及时纠正,这实际上是为社会又制造了一个“包袱”,一个“累赘”。父母啊,千万别走到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