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活在世上,总会与他人建立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哪个人能够离开他人而生活。所以,每个社会成员都不能总想到自己,总为自己的利益行事。况且,利他的行为往往也会给自己带来利益。
一个具有利他精神的人,把帮助别人作为自己应该做的事,不会在帮助别人后有吃亏的感觉,总是处于平和的心理状态,这很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这就是郑板桥所说的“吃亏是福”的道理。
那种自私自利,总为自己着想的人,不仅不愿意帮助别人,也吃不得一点亏,吃点亏心里就很不痛快,情绪会很恶劣,经常处于极度不平衡的状态之中,不仅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还会使自己身心受到伤害,这就是只利己也必祸己的道理。所以,从利于身心健康的角度来说,利他是真有身心保健功能的行为。
喜欢做好事帮助别人的人,也会有很好的人缘,当他面临困难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乐于帮助他,所以,利他行为既帮助了别人也有利于自己。
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利他是既为人又为己的行为,是个体生存和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品质,当然也是父母应该重视的对孩子培养的一种品质。
上小学三年级的嘉明在家里非常任性,家里好吃的东西要他先吃,他喜欢吃的东西任何人不能染指。他在学校和同学相处得也不好,常为一些小事与同学互不相让,闹得彼此都不愉快。
孩子自私自利,往往表现在只顾自己,不管他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有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性格特征。或者在金钱和财物上吝啬贪婪,自己的东西不愿与人分享,而别人的东西却拿得越多越好。
这样的孩子常常令人生厌,不易与人相处,因此也很难交到知心朋友。过分自私自利的孩子,还会在父母忙事情的时候,因为自己被冷落而对父母发火,使父母伤心流泪。这样的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
现在的孩子几乎是全家人的中心。尤其在饭桌上,孩子总是把自己喜欢的菜摆在眼前,甚至在亲戚家吃饭,也不顾他人感受,为所欲为。刘妈妈的儿子小的时候也是这样。刘妈妈深知这样发展下去,会养成很不好的习惯。孩子只顾自己,对别人漠不关心,会成为一个让人讨厌的人。
于是刘妈妈下决心改变他。一开始她采用“武力”的措施,孩子一这样做,她就呵斥儿子、制止儿子,但效果不大。后来刘妈妈通过讲故事,潜移默化地感染儿子。刘妈妈一遍又一遍地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儿子明白先人后己;用儿子喜欢的小动物编了许多关爱别人的小故事讲给儿子听。渐渐地,儿子有所改变了。每当儿子吃零食时,就会让给家中其他人吃。但是,刘妈妈并没有停止对儿子的行为教育。在饭桌上,刘妈妈先夹菜给儿子吃,然后一定要让儿子对她说“谢谢”,妈妈再对儿子说“不用谢”。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快儿子就学着给妈妈夹菜,同样,妈妈也会跟儿子说声“谢谢”。就这样,儿子逐渐养成了关心别人的好习惯。
一个冷漠、自私、没有爱心的人,在成人以后,常常会游离在社会之外,成为一个孤独、没有人爱护、不受欢迎的人。只有让孩子拥有一颗爱人的心,他们长大以后才会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受人尊重的人。
产生自私自利的原因,一方面是因孩子有天生的利己倾向,另一方面是因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教育所造成的。自私的孩子,其行为对谁都有弊无利,父母应予以重视,及早预防。
要想改正孩子自私自利的观念,家长就要从多方面,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
第一,任何时候不要把孩子的自私自利作为一种很不得了的错误过分紧张。很多父母都从自己的面子出发,觉得自私和不够大方的孩子丢自己的脸。这种想法最要不得,孩子是为被爱的,不是为显面子的。父母的心态很重要,要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第二,有了心态上的正确认识,下一步就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在物质比较丰裕的今天,这点不难办到。因为自私的前提是匮乏,所以你给了他满足,他在获得安全感后,自私的想法就会淡化。比如如果他只有一颗糖果,他当然不会喜欢把它分给别人。但是如果他有很多的糖果,他就会留出自己的部分,乐意让别人去分享剩下的部分,当他体验到分享的快乐时,逐步减少他自己的分量甚至完全共享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张妈妈经常在放学接儿子的时候,给儿子带很多小食物,要他分给小朋友们。开始儿子不肯,妈妈告诉他家里还有很多很多,他才放心了。看到朋友们拿到东西的喜悦,孩子慢慢开始变得热心了,主动给每位朋友分发。
第三,还需要父母身先士卒。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是确实必要。虽然孩子和大人不同,但是其实孩子除了没有世俗的考虑和观点外,在心理方面和大人有很多共通之处,父母若经常处于孩子角度去想,将心比心,就会体谅孩子的用心。如果父母在生活中可以上行下效,做好榜样,孩子会看在眼中,记在心里,表现在行为上。当然,在适当的时候父母要给予及时的引导。
第四,让孩子多结识大方的同龄朋友。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世界。与其说大人的榜样是很重要的,那么同龄人的带领就会更加实在。孩子会下意识地向同龄人学习和比较。如果幼儿园里大都是大方不计较的好孩子,那么自己的孩子也不会太差!环境是很重要的因素。
第五,家长最好能够手把手教孩子分享。人是群居动物,需要别人的肯定和关心,但是得到的前提是付出。快乐与人分享会变成双份的快乐,痛苦与人分享会减半。学会分享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也许有人会说,分享也用教?不就是把东西给人家吗?不是的,除了简单的本能反应,孩子是一张白纸,都需要学习。大人送礼有时也会尴尬吧。有时孩子想不自私,可是不懂得如何表现。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思想,带领他走入分享的前几次。比如教师节快到了,孩子想送卡片给老师却不敢。父母可以带着他一起送给老师,和老师交流。老师会赞扬孩子,孩予在给予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就会有分享的经验。以此类推,慢慢教育,让他慢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