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彬彬有礼的“绅士淑女”,不但是社交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风度”,他们会一生受用无穷。因此,在一些注重社交能力培养的西方国家,幼儿礼仪训练一直是个重要的课程。
温文尔雅的辞令——“请”和“谢谢”
礼仪总要从礼貌用语开始,所以不论吃点心或玩玩具,只要孩子与别人接触,就应利用机会尽可能教他们多用“请”和“谢谢”。如:“请给我汤匙。”孩子拿到后,如果忘了说“谢谢”,应提醒他:“别人帮助了你,该怎么说?应说‘谢谢’。”然后要孩子跟着重复,让这些礼貌用语成为孩子们日常词汇的重要部分。
规则意识——分享、轮流、等候
两岁的小雅一人抱着两个小球玩,同岁的沙沙小手指着球,用眼神向小雅的妈妈求援:“我也想要。”小雅妈妈便对小雅说:“小雅与沙沙一起分享,一人一个球,好吗?”妈妈特意使用“分享”这个词,目的就是让小雅明白它的含义:“我有,别人也应该有。”社交中另一个重要概念是“轮流”。对于两三岁的幼儿,“轮流”的概念需要反复练习才能逐步渗透到其意识中。如孩子玩旋转木马,因为人多不能一起上,只好分为两批轮流玩。有的孩子玩了一次还不想离座,家长应该强调道:“你已经玩了一次,应该轮到其他小朋友了。”而如果别的孩子正在玩着,但有的孩子等不及,想立刻坐上去,家长就应该耐心地引导孩子明白等候的规则:“别的小朋友正在玩,你要玩,就站在旁边等。等木马停了,才轮到你。”
不影响他人,不打断他人谈话
“不影响他人”已经成为了社交界的“国际公约”,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当孩子有“影响他人”的情况发生时,家长要告诉孩子:“别人正在工作,请轻轻的。”或者“我们在谈话,请等一等,好吗?”一次,张妈妈正和邻居王阿姨说话,4岁的儿子涛涛走了过来:“妈妈,我的鞋带松了。”张妈妈并没有马上帮他,而是说:“妈妈正在谈话。谈完了,我会帮你。”过后,张妈妈告诉他,打断别人的谈话是不礼貌的。当然,紧急情况下是可以打断的。
学会说“对不起”
这是3~5岁孩子礼仪学习的一个重点。小璐精心砌起来的积木大楼被莽撞的淘淘碰倒了。“我不是故意的。”淘淘辩解道。但淘淘的妈妈坚持要他向小璐说“对不起”。妈妈提醒他:“上次,琳琳不小心把你的积木撞倒了,她也不是故意的,但你很难受,记得吗?她说‘对不起’后,你感觉就好多了,是不是?”淘淘妈妈采用“换位思考”的办法,让孩子体会他人的心情,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真是一个聪明的妈妈。
总之,文明社会,需要礼仪。在这个注重沟通的现代社会,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礼仪习惯是孩子一生受用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