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曾对父母的责骂是否对孩子成长有所影响进行过研究,他把父母责备孩子的不良态度分为下列几种,并且举出了一些会使孩子变坏的责备方式:
难听的字眼:傻瓜、骗子、不中用的东西。
侮辱:你简直是个饭桶!垃圾!废物!
非难:叫你不要做,你还是要做,真是不可救药!
压制:不要强词夺理,我不会听你的狡辩!
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
威胁:你再不学好,妈就不理你了!你就给我滚出去!
央求:我求你不要再这样做了,行吧?
贿赂:只要你听话,我就给你买一辆自行车;或者只要你考到一百分,我就给你一百元。
挖苦:洗碗,你就打烂碗;真能干,将来还要成大事哩!
这种恶言恶语,强迫、威胁,甚至挖苦,都是父母在气急了的时候,恨铁不成钢的情况下,训斥子女时常采用的方法。但是,它们通常也是最不能为孩子,尤其是有些反抗性或自尊心强的孩子所接受的。它们不但不能把孩子教好,反而会把事情弄僵,在不知不觉中给予孩子不良的影响。至于央求和用金钱来**,更是只会把孩子引上邪路。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管教孩子,如果管得过于严厉,久了,孩子就成了所谓的木头人。这种人最容易被大众所遗忘、无视甚至践踏,人缘自然是奇差无比。
斥责的语言往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父母一次次的斥责声中,孩子会渐渐习惯这些词语,从而变得麻木不仁,缺乏自尊心。这正如有人指出的:“那些被认为没有自尊心的孩子,是外界没有给他们提供使自尊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他们的自尊心是残缺的,病态的,他们是斥责教育的受害者。”
在父母看来,斥责孩子是为了管教孩子,而管教孩子就是为了让孩子听话。因此,经常强迫孩子照父母的话去做,否则就开始声讨。这很容易使孩子变得被动、依赖,遇事只会等待大人的指令,不敢自行做出判断,唯恐做错事情遭到斥责,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对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也极其不利。
从表面上看,遭到斥责的孩子很快表示服从,似乎问题得到了解决。但事实上,孩子记住的只是斥责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体验,而对自己的过错行为本身却很少自我反思,因此斥责反而会削弱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
为了避免斥责带来的负面效应,父母要尽量少斥责孩子,确有必要进行斥责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由于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少,能力有限,因此常常会惹出这样那样的事端来,父母应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讲讲道理,同时更应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引导他自我反省,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对。
2.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
斥责本身只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孩子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父母在斥责孩子的同时还要耐心地教给孩子做事的方法。最好是暗示,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判断,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改进。
3.尊重孩子的人格
在大人眼里,往往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会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情感倾向,也需要别人的理解和信任。我们只有尊重孩子,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对待他们,才能把他们培养成有高度自尊心和责任感的人。因此,斥责孩子时一定要注意场合和分寸,切莫在大庭广众之下训斥孩子,也不要说粗鲁、讥讽孩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