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选故事任你挑(1 / 1)

一心要读书的少年

对孩子而言,学习为谁,目的并不明确,事实上,作为大人,我们也很难去给学习下定义,唯一能告诉孩子的就是,只要保持“一心要做”的热情,就一定能够成功。

罗蒙诺索夫是18世纪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出生在俄国北方阿尔汉格斯科村的一户农民家里。

8岁的时候,妈妈把罗蒙诺索夫送到老师那里学习,老师对小罗蒙诺索夫说:“孩子,读书是为了走向知识的殿堂,但走向知识殿堂的道路可是一条非常艰辛的路,是你自己要学习,还是妈妈逼你来的呢?”

小罗蒙诺索夫忽闪着亮晶晶的眼睛,认真地回答道:“是我自己要求读书的。”

从此,小罗蒙诺索夫每天总喜欢捧着书念呀、看呀,非常入神。对书本,他有一种狂热的情怀。

后来,妈妈去世了,爸爸取了后妈,后妈是个凶恶的女人,她并不喜欢小罗蒙诺索夫念书。有一天还把小罗蒙诺索夫赶出了家门,让他不要在自己的面前念书。可怜的小罗蒙诺索夫只好离开温暖的屋子,钻进寒冷的旧板房念书。在那个寒冷如冰的屋子里,小罗蒙诺索夫如饥似渴地读着书,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忘记了悲伤、忘记了痛苦。

从此,他白天跟父亲打鱼,晚上,就躲在这个板房里看书。

有一天,罗蒙诺索夫和父亲在海上打鱼,忽然来了一阵狂风,大海掀起了巨浪,船上的帆篷被吹落了,情况十分紧急。他不顾一切,沿着摇晃的桅杆爬上去,很快把吹落的帆篷扎结实了,渔船恢复了平稳。狂风过去后,父亲把他拉到身边,笑眯眯地说:“孩子,我要奖赏你的勇敢,给你买件鹿皮上衣,好吗?”

罗蒙诺索夫摇摇头。

“那你要什么呢?”

“我要买一本书,爸爸,其他我什么都不要。”

“难道一件鹿皮上衣还比不上一本书?”

“爸爸,我想要一本好书,什么知识都有的书。比如,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掉下来,为什么黑夜过去就是黎明……”父亲和水手们听了,都惊奇得睁圆了眼睛。

因为对学习充满了热爱,长大后,罗蒙诺索夫成了著名的科学家、诗人、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

孩子,罗蒙诺索夫之所以获得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爱读书啊!因为心中有爱,有热情,他才能那样地忘我、投入,任何困苦与磨难都没有磨灭他学习的热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应该首先有热情,有热情,才能更加努力、积极,也才更容易获得成功。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他的人生才能充满情趣。

一切都源于热爱

斯蒂芬·霍金是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他对黑洞和宇宙的研究奠定了人类近代宇宙观的基础,揭示了许多关于宇宙的奥秘,他所撰写的《时间简史》在全世界销售5000万册以上,是目前销量最大的科普读物。然而不幸的是,在他21岁时,霍金身患卢伽雷病,他的全身失去知觉,只有一根手指可以活动。他的许多惊世之作,就是凭这根手指叩动键盘写出来的。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在轮椅里生活了三十余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寂静。

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大家经过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涌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人们深受感动的,并不是因为他曾经的苦难,而是他面对苦难的坚定、乐观和勇气,是他那颗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恩的心。

只有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才能为自己的事业倾注足够的热情,才能在自己的领域中做出杰出的成就,正是由于霍金先生的这种对生活、对生命的热情,才使他虽然身体遭受到病魔的无情摧残,而内心世界却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平静与多彩。

我们的生命是高贵的,只要用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生命,我们就能够从中汲取营养、迸发**,全身心地投入到实现目标的奋斗之中,并最终实现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是的,有热爱,生命才会有**,人生也才有意义。

阎立本千里学画

唐代是我国人才辈出的时代,不仅在文坛上,在画坛上也是如此。画家阎立本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人物肖像画和历史画,画中的人物性格鲜明、精神饱满,十分传神。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流传下来的《步辇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历代帝王图》和《萧翼赚兰亭图》等,是我国绘画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不过,阎立本之所以能练就高超的、出神入化的画技,跟他具有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

阎立本很崇拜南北朝时期的画家张僧繇,一直想能亲眼目睹他的真迹。有一次,他听人说在荆州的一座古庙里,存有张僧繇的真迹。听到这个消息,他立即只身踏上了去荆州的路。

从长安到荆州,路途十分遥远,且道路崎岖。一路上,阎立本吃尽苦头,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为了能把张僧繇的绘画技法学到手,他不把这些困难当回事,只是不停地向前赶路。

最后,他好不容易到了荆州,顾不上休息,又立即寻找那座古庙。可是,他看到画以后,一下子没有看出这些画究竟好在哪里,不觉有点儿失望。心里想:“唉,人们都说张僧繇的画技高超,今天看来,恐怕也是徒有虚名吧!”

第二天,他又跑去观摩,这一回他看得仔细多了。看着看着,他发现张僧繇的画确有其独到之处。原来,在中国画中,布局、笔墨、赋色、意境这些都是非常讲究的,凡是布局好,笔墨欠佳的,只能初看还好,却经不起细看。而意境深远、笔墨精妙的作品,往往因为不浮夸,乍看虽觉平常,看得久了,细细品味,就能体味出其中的无穷妙趣。张僧繇的壁画,正是这样的画。阎立本佩服极了,自言自语地说:“张僧繇画得这样好,不愧是丹青圣手啊!”

为了把张僧繇画画的技艺学到手,第三天,阎立本又跑去看画。这一次,他看得更仔细了,边看,边想,还和自己的画法相比较,他越看越入神,不知不觉又过了一天。

为了不耽误看画,省去跑路的时间,后来阎立本干脆把行李搬来,睡在壁画下面。从此,他白天看,晚上也看,对画上的每一笔都不放过,都要细心地琢磨一番,体会其中的妙处。

就这样,阎立本一直在壁画前住了十多天,直到把壁画的每一处都看懂了,把张僧繇的绘画技巧熟记在心里才离开。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心中怀有梦想,有热情,长时间朝着自己的梦想奋进、拼搏,一定能够终偿夙愿。可见,热情是一种多么宝贵的情感呀!

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没有热情,麻木不仁,他又怎么可能做好这件事情呢?

钟隐做仆求师

我国南唐画家钟隐以画花鸟画出名。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总是不满足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想继续深造。

当时南唐有个花鸟画画技非常高超的画家,叫郭乾晖。他画的鹞子,看起来简直跟活的一模一样。钟隐对他很仰慕,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学到他的画技。因为郭乾晖很保守,从来不肯把笔墨技法传授给别人。

钟隐是个坚忍不拔的人,为了学到郭乾晖的画技,他改名换姓,到郭家充当仆人。

在郭家,钟隐恭恭敬敬地侍候主人,端水送饭,磨墨洗笔,样样都干。一有机会,就偷偷地观看郭乾晖作画,将技法默默地记在心里。

郭乾晖不知底细,见这位“仆人”起早睡晚,人很厚道,心里慢慢喜欢上了他,作画时就不再回避他。画到兴奋时,还随口讲授作画的诀窍。钟隐在旁,一句一句牢记在心。

郭乾晖擅长画鹞子,钟隐就特别留意他这方面的技艺。这样几个月后,钟隐就掌握了郭乾晖的一些画技。

有一天,钟隐画兴大作,随手在自己住房的墙壁上画了一只鹞子。不料,被别的仆人看见了,他们很惊讶,想不到他会画得这么好,就将这事告诉了郭乾晖。郭乾晖赶来一看,这样的画,绝非一般仆人能画得出来的,还有点像自己的风格。回想起钟隐平时的行动举止,他顿生疑窦,问道:“你莫不是善于画花鸟的钟隐?”

钟隐知道无法再隐瞒下去,便跪下来,讲了事情原委,最后恳请郭乾晖收他为徒。

郭乾晖听了钟隐的一番话,深受感动,一边扶他起来,一边深情地说:“你为了学画,竟然来给我当仆人,太使我过意不去了。能像你这样苦心学画的,实在不多见,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收下你呢?虽然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技艺,但乐意把它传授给你。”

钟隐听了,立即行礼拜师。钟隐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从此以后更加努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揣摩,钟隐不但继承了郭乾晖的绘画技艺,还有所发展,有所创造,终于成了南唐著名的花鸟画画家。

钟隐即便自己的绘画技术很好,但依然孜孜不倦地追求更高的境界。为了能够画得更好,他甚至去给别人当仆人,这样的热情,非常人所能比,所以,他才能获得成功。

所以,一个人要想比别人成功,他所要做的就是投入比别人更多的热情!只要做到热情、执著、不松懈,再多的困难都可以战胜,再险要的山峰都可以攀登。

蜡烛少爷

寇准是我国北宋时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当过宰相,被史学家称为颇有建树的名相和政治家。寇准小时候,常常站在擅长书法和绘画的父亲身旁,极有兴趣地看父亲写字作画。6岁那年,父亲说:“孩子,我送你一套笔砚,你也学着写字,好不好?”

“好呀!”寇准高兴得跳起来。从此,寇准便在父亲的指导下,练习写毛笔字了。他自己磨好墨,把纸铺开,照着父亲写的字,一笔一画地临摹,从不潦草,天天这样。与此同时,寇准也开始读书。父亲看他很用功,就当面对他母亲夸奖说:“准儿真是个乖孩子。是啊,从小有志气,长大才会有出息呀!”

寇准受到夸奖,学习的劲头更足了。白天读书写字,到了夜里继续点着蜡烛读书。

有一天夜里,母亲一觉醒来,发现寇准的屋里还有亮光,窗户纸上映出他坐着读书的身影。她心疼极了,就走进去说:

“你看什么时候了,快睡觉吧。”

寇准说:“我不困,让我再看一会儿。”

母亲“呼”地把蜡烛吹灭,寇准这才不得不上床去睡觉。母亲怕儿子累坏了身体,第二天到寇准的房间,只留下一支蜡烛,把多余的全“没收”了。这天晚上,寇准在烛光下看书。当蜡烛快燃光时,想再燃一支,不想找不到蜡烛了。他去向母亲讨,母亲说:“你每天晚上只能用一支蜡烛,用完了就睡。”寇准急得直跺脚,哀求母亲,但母亲好说歹说就是不允:“孩子,我这是为你好,怕你累坏了小身子骨。”

“真是多余,我身体壮实得很,怕什么呀!”寇准对母亲不服,急中生智,寇准想出办法来了,去向仆人讨。他跑进仆人的房间,客气地说:“给我几支蜡烛好吗?”

仆人见他客客气气的样子,都愿意给他蜡烛。这样,寇准又可以夜读了。

可是,寇准老是向仆人讨蜡烛,仆人们就有些奇怪了:小少爷不向父母要,怎么总向我们要蜡烛呢?有的人就问他。听他一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更加愿意给他蜡烛了,并且此后都亲切地叫他“蜡烛少爷”。

这事母亲一直被蒙在鼓里。她以为儿子反正只有一支蜡烛,夜里读书不会读得很晚的,所以,夜里也就不大注意寇准什么时间就寝了。这样,寇准当了多年的“蜡烛少爷”,多读了许多书。由于他一面刻苦读书,一面坚持锻炼身体,平常生活极有规律,所以,头脑里有了丰富的知识,身体也很棒。

你看,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一个人天资再聪明,但如果不勤奋,缺乏做事情的热情,同样不可能得到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