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选故事任你挑(1 / 1)

钱钟书记笔记

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被誉为“文化昆仑”。

钱钟书年轻的时候记忆力惊人,甚至有外国学者形容他的记忆是“照相机式”的记忆。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自恃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连课堂上听讲都不做笔记,更不屑于课外读书做笔记。

后来在备课、写文章的实践中,他逐渐认识到有些内容单凭着自己的记忆力是没有办法完整地记起来的。这下,他才发现笔记的作用。从那以后,他开始读书必做笔记,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他每读一书,都做笔记,摘出精华,指出谬误,写下心得。他很珍视自己的读书笔记,到“五七”干校劳动,行李箱里也忘不了放上几本字典、词典和读书笔记,一有空便反刍似的阅读。写《管锥编》,这部洋洋百万言的学术宏著,主要资料来源就是他写下的五大麻袋读书笔记。

有“照相机式”的记忆力,那是多么惊人的记忆力呀,但是,有着如此惊人的记忆力的人,同样也知道光凭记忆解决不了问题,何况是我们呢?我们每天都要学习那么多知识,如果不整理成笔记,往后复习起来,必然就成了一团乱麻,毫无条理可言了!为了能够获得扎实的知识,我们必须养成笔记的习惯!

“记录”的非凡意义

人类历史的进程,离不开记录,没有记录,便不会有历史。

古人为了要记住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以后看到这个结,他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住两件事,他就打两个结;记三件事,他就打三个结……如果他在绳子上打了很多结,恐怕他想记的事情也就记不住了,所以这个办法虽简单但不可靠。据说波斯王大流士给他的指挥官们一根打了60个结的绳子,并对他们说:“爱奥尼亚的男子汉们,从你们看见我出征塞西亚人那天起,每天解开绳子上的一个结,到解完最后一个结那天,要是我不回来,就收拾你们的东西,自己开船回去。”

在石头上刻痕也是帮助记忆的方法之一,结果当然也是与结绳记事一样。用这种办法不能对事情本身做记录,它只能起一个提醒记忆的作用,而且也不可能记得太多。

古代人还用石头来标明太阳投影的最北点和最南点,并且在岩石上划痕来计算太阳和月亮周期的天数,于是就制订出日历。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最主要的载体。有了文字,人类的知识才能记录下来,得以在空间和时间上广为传播。古埃及人用草纸记载其科技成就,使之流传千古。

古埃及人最早使用象形文字,后来他们又发明了拼音字母,形成了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并用的状况。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了由字母、音符和词组组成的复合象形文字体系。后来为书写方便,又发展出了称为僧侣体的更为简化的象形文字。现在,在金字塔、方尖碑、庙宇墙壁等一些被视为神圣或者永恒的地方,人们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埃及拼音字母的流传对西方拼音文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尼罗河三角洲盛产一种与芦苇相似的植物——纸草。人们把纸草切成长度合适的小段,剖开压平,拼排整齐,连接成片,风干后即成为纸草。他们用芦苇秆等做笔,以菜汁和黑烟末制墨,在纸草上写字。但是长时间后纸草会干裂成碎片,所以极难保存下来。所幸的是,还是有极少数用僧侣体写成的纸草文书流传于世,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一份纸草文书记载了古埃及人的算术和几何成就,相传是一位名叫阿摩斯的僧人从一位国王的旧卷子上转录下来的。这些纸草为我们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古代信息。

正因为有了文字和书写工具,古代的思想和技术才可以保留和传递,才有了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所以说,记录的意义是非凡的,因为笔记,也许有一天你也能成为一个书写历史的,非凡的人!

杰克伦敦的小纸条

凡是到过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家中的人都觉得很奇怪: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床头上、镜子上、墙上……到处贴满了形形色色的小纸条,初到他的房间里的人还以为那是什么特殊的装饰品呢。

实际上,这些小纸条并不是空白的。上边写满了各种各样他搜集来的材料:有美妙的词汇,有生动的比喻,还有五花八门的资料。杰克-伦敦从来不愿让时间白白地从他眼皮底下溜过去。睡觉前,他默念着贴在床头的小纸条;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他一边穿衣,一边读着墙上的小纸条;刮脸时,看镜子上的小纸条;在踱步休息时,他一边回忆小纸条上的内容,一边到处寻找启发创作灵感的词汇和资料。不仅在家里是这样,外出时也一样。

外出的时候,杰克·伦敦把小纸条装在衣袋里,只要一有空就随时随地掏出来看一看、想一想、记一记。由于他这样锲而不舍地搜集、积累材料,一点一点地把材料装进了自己的脑子里,再加以灵活运用,因此,他写出了一部部光辉的著作。

古往今来,名人大都有一个好记性,但他们仍十分注重做笔记。如果能做到把自己的笔记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以后想用的时候顺手拈来,就轻松多了!相反,在平常生活中不注重积累,不注意做笔记,想用的时候,就会发现能供自己用的材料过于贫瘠了!

记笔记有诀窍

有的孩子上课认真听讲,也勤奋做笔记,但学习成绩并不好,为此,孩子很烦恼,以为自己的智力有问题,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多帮助他们,给他讲个《记笔记有诀窍》的故事,让孩子从故事里得到启发:

小辉发现,夏兰无论上什么课手里总是拽着一支笔,上课的时候,她专心地听着,笔也在刷刷地动个不停,可认真了。可是她学习却并不突出,小辉想,问题肯定就出在她的笔记上。

下课时,小辉拿来夏兰的笔记一看,吓了一大跳,夏兰的笔记做得密密麻麻的,甚至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录了下来,真不可谓不认真!小辉心里挺佩服夏兰的,但又觉得作为好朋友,自己应该告诉她记笔记的诀窍才行。

小辉笑着对夏兰说:“我真佩服你呀,笔记做得这么认真,我上课的时候叫你你一定都没有听到吧?”

夏兰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是呀,光顾着记笔记,没有听到你的叫声呢。只是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我成绩还是提不上去呢?你是怎么做笔记的呀?”

小辉挠挠头,谦虚地说:“其实,我也做笔记,但是没有你做得那么多。事实上,老师说的内容很多在书上都有的,你在听的时候把它们划下来做个记号就可以,不用都记录,这样可以让听课有效率,还可以培养上课动脑的习惯呀!”

“哦,原来如此。”夏兰恍然大悟,“难怪了,每次等我记完,老师都已经讲其他内容了,害得我只是做笔记,根本就没有时间动脑思考老师说的问题!原来记笔记还是有诀窍的呀!”

小辉听了哈哈大笑起来,他为自己能帮到自己的好朋友而高兴。

从那以后,夏兰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而且上课时,老师一问问题她回答得特别积极。

孩子,记笔记是有诀窍的,如果光顾着做笔记,忽略了重点内容,忽略了动脑思考,那真是得不偿失呀!

所以,在课堂上,我们不用什么都记录,但一定要记录重点的,只有重点突出,学习才能做到有效!

古人做笔记的故事

1.蒲草笔记

汉代路温舒小时家贫,无钱读书。一次,在野外放牧时,他发现宽宽的蒲草可用来记字造句,于是便将蒲草采回家,边读书、边在蒲草上做笔记,读了一本,又抄一本,终于谙熟《春秋》经义,成为有名的法学家。

2.树干笔记

南北朝时的任未,外出求学时无钱住客店,便在树林里搭个小茅棚住,然后削荆条为笔,以树汁为墨水,读书做学问。因买不起纸张,便把书中的优美词句写在树干上,等有钱买到纸后再抄录下来,后人将此树林称为“经苑”。

3.布袋笔记

宋代诗人梅尧臣,外出时总少不了带上一个小布袋,每当读到佳句妙语,就把它们写在纸片上,然后投入小布袋中。做学问时,便从小布袋中取出所记的纸条,或予以引用,或启发思维,终成一位出色的诗人。

4.陶罐笔记

元末著名学者陶宗仪,避乱江华亭时,躬耕于田野,累了便坐在树下歇息、读书。每有所感,就取出随身带来的笔砚,在树叶上记下来,并将树叶笔记放入准备好的陶罐中,埋入树下。经过十余年的积累,竟有树叶笔记数陶罐。后经加工整理,终成颇有学术价值的《南村辍耕录》。

这些古人做笔记的故事无疑是有趣而经典的,每一个小小的故事里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这些学有所成、著有所传的学者名人们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跟他们的笔记是分不开的,正因为他们善思、善记,才给后世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做一个善于积累、勤做笔记的有心人,这样,生活就成了有源之水,能够供我们不断提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