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因为虚荣心作祟,孩子开始隐藏起自己的“为什么”来,他们不想因为自己的“无知”而遭到别人的嘲笑。对于这种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家长不妨给他讲个《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故事:
晴朗的日子里,当你仰望天空时,就会发现天空是蓝色的。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呢?
1921年,碧波万顷的地中海。印度科学家拉曼在英国皇家学会上作了声学与光学的研究报告,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国。阳光融融、暖风徐徐,深蓝色的海面上跃动着鳞片状耀眼的光斑。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对印度母子的对话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妈妈,这个大海叫什么名字?”
“地中海!”
“为什么叫地中海?”
“因为它夹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
“那它为什么是蓝色的?”
年轻的母亲一时语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饶有兴味倾听他们谈话的拉曼。拉曼告诉男孩:“海水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这一解释。它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勋爵。这位以发现惰性气体而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曾用太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的理论解释过天空的颜色。并由此推断,海水的蓝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所致。但不知为什么,在告别了那一对母子之后,拉曼总对自己的解释心存疑惑,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那种到所有的“已知”中去追求“未知”的好奇心!
失去好奇心是科学发现与发展中最大的忌讳,即使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科学家,也会因此而变得闭目塞听、止步不前。
回到加尔各答后,他立即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很快,拉曼发现瑞利的解释实验证据不足,令人难以信服,决心重新进行研究。他从光线散射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运用爱因斯坦等人的涨落理论,获得了光线穿过净水、冰块及其他材料时散射现象的充分数据,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蓝色的机理,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而使天空呈现蓝色的机理完全相同。进而又在固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统称为“拉曼效应”,为20世纪初科学界最终接受光的粒子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30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的问题,最终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那个有着无穷问题的男孩子与他的母亲在地中海上经历的故事,在不断地提醒人们:永远不要放弃你对“已知”的好奇心,也许新的发现就在你“已知”的“未知”之中。
孩子,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装作知道的人是可耻的。你看,连科学家都有不知道的时候,不是吗?所以,多问为什么,并且去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才能逐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