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经营是一株诱人的罂粟花,能开出美丽的花朵,能结出诱人的果实,但任何生意人一旦沾上它,就会陷入痛苦与失败的深渊。厦门远华走私案的主角赖昌星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

社会责任是要求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义务,遵守法律,并追求经济效益。而企业的道德则是与企业管理者的个人特征、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联系在一起的。“义与利”之辨,历来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内容。“见利思义”,经营企业既要谋取利润,讲究经济效益,更要讲求社会效益,做到以义取利、义利并举。而不愿承担社会责任、不讲究企业道德的企业则往往会深陷违法经营的泥潭,无法自拔,最终落得受到社会谴责,法律制裁。

新创的企业在极具变化的市场大潮中更应时刻警惕,经常反思自身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是否始终坚持了这一原则立场?是否注重诚实信用?有否重利而忘义?有否做出违背基本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的行为?有否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甚至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温床?有否通过种种非法渠道牟取暴利或偷税漏税?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企业无法克服非法经营的毒瘾。为什么?利益的驱使,法律观念的淡薄和社会责任感的严重缺乏。

生意人是一个经济人,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同时生意人更是一个社会人,应该遵守道德和法律。企业的内涵,不仅仅是追求经济效益,还应有助于社会的完善和进步的责任。时至今日,报纸、杂志、电视连篇累牍地反映着打击制假、造假和卖假的案例,这种经营行为仍极为普遍,甚至盛行于某些地区某些行业中,尤其是存在于经营不规则的某些中小企业中。

“3·15”消费者权益活动在中央电视台演变成一个全年性的常规栏目,也说明这种经营行为不但没有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和经济的发展而有所收敛,反而仍在蔓延。靠社会和法律的力量去遏制非法经营实在必要。而作为中小企业本身应该树立怎样的经营理念,应该在市场中如何抵制利欲的**,做到守法经营,正道生财?同样值得思考。

是否只有靠非法经营才能生存?只有靠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才能赚大钱?只有靠偷税漏税才能保证利润呢?答案是否定的。靠这种手段虽可一时获利,但绝不能最终获利,势必受到惩罚,而殃及自身。其次,讲求社会责任是否就会降低一个公司的经济效益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大部分的研究表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往往与经济效益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尽管可能在短期内没有看到直线上升的财务指数,但从长远看,可以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信誉,吸引有才干的员工,获得社会和政府更多的支持。因此,生意人守法经营,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最终受益的是企业本身,是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的目标。这就是主观为他人,客观为自己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