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兴行业立潮头(1 / 1)

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适合自己的兴趣,能充分反映个性的新行业,以往行销的三大原则:“场所、价格、消费者”已经不符合潮流;新兴行业成功的条件应是“掌握市场动态、了解消费者倾向”并密切配合,才能确保新行业的正常营运与发展。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大幅成长的新行业多半是商场、餐厅、私立学校、情报咨询等服务业。由此可知,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

1.各式培训班看俏

开办培训班是现代最热门的行业。为什么培训班这么兴盛,如何才能开设赚钱的培训班,这些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1)培训界的战国时代

最早的培训班是由一些合格教师所兴办,形态有些类似古代的私塾,这些培训班素质整齐,而且对于学生的招收,不像现今培训班一样“来者不拒”,因为这类培训班经营者及教师都抱有极大的教育热忱和理念;相对的,他们也会挑选学生,除非学生通过考试,否则有钱还进不去,这类“文人办学”的保守作风,所教出来的学生,水准自然整齐平均。

这类培训班不需要靠大量的宣传来达到招生的目的,他们凭借的是口碑和成绩。

现在则不同,小孩学钢琴,大人“充电”,孕育了一块很大的培训市场。因此,一些具有商业头脑的人士纷纷看准这股趋势,大举进攻这块市场,造成了培训界的春秋战国时代。

以往只有为升学而设的培训班,现在经营项目多元化了,有为出国留学而设的托福培训班;也有小朋友的各项才艺班,如作文、外语、电脑、书法……项目繁多;也有为家庭主妇所设的才艺班,如烹饪、编织、手工艺;还有一些为在职人士所设的进修班,如宝石鉴定、调酒、贸易实务、打字、企业讲座、各国语言……甚至为老人所开的国画班。可以说由0~99岁的年龄层,都是培训班可列入的招生对象。

(2)培训界的未来

未来培训界走向如何,还有待详加观察,现代人已逐渐注重到心灵层面及知识追求,因此,早期的“私塾”型培训班有复苏的可能。有些茶艺馆或咖啡店,就经常邀请学者做学术讨论,“不做宣传”是这类迷你培训班的特色。或许我们无法将它冠上“培训班”之名,因为这些学者讲的可能是庭园建筑、艺术之类的专题;有的讨论会不收费,有些则酌收费用。这类讨论会有点类似读书会,席间人士皆可自由发问讨论,坐姿随意,气氛轻松,颇受雅痞喜爱。

(3)赚钱的条件

五花八门的培训班那么多,要如何经营才能赚钱呢?

首先,“位置”是很重要的,开设的地点必须要位于市镇中心,交通要塞或学校附近。如果你不想和众多培训班为邻,共享市场大饼,而执意要开在偏僻小镇,那么尽管可以独享成果,恐怕这成果也不会很可观。

其次,响亮而醒目的广告宣传也是不可少的。除了上面标明培训班名称、电话及性质(如专办幼儿才艺)的广告招牌外,还可以想一些宣传花招。例如:

·发传单

可分为夹报式及DM。夹报式较具有强迫读者阅读的效果,然而费用庞大,除非是大企业,否则广告费将成为沉重的负担。

DM的制作,从内容设计、编写名册,到邮递过程需大费周章,然而,精美别致的DM会令人产生爱不释手的感觉,也能在读者脑海中烙下深刻的印象。

●车厢广告

坐公交车的大都是学生,因此,有意开设或扩大培训班规模的你,不妨针对学生,做此种广告。

车厢广告标题要明显,用大而清晰的字或图片,将培训班的字或图片,将培训班的名字和电话打出来,使旅客能在时间短暂的车程中,迅速看完并印在脑海中。

有一点必须切记的是,车厢广告的宣传应尽可能使用黑底黄字或黄底蓝字、蓝底白字等对比效果明显突出的颜色,才能让乘客一目了然。如果使用黑底金色或灰底蓝色等同色系的颜色,将会使乘客极费眼力,试想,哪个人愿意花时间“用力”去看完一张不清晰的广告呢?

●海报

海报的功用在于以具体内容促使学生决定报名,因此,应尽量塑造高尚、品质保证的形象。色彩感要柔和而醒目,最好能配合上课情形的图片,效果更佳。

●电视广告

这类广告效果和成本一样大,非一般中、小型培训班所负担得起。有条件的可以运用此种方法。

良好的口碑是生意人最好的广告,口口相传相较于其他媒体所说的,可信度要强许多。所以常见培训班内兄弟姊妹共聚一堂,或同一学校小朋友,下了课一起到同一

培训班再上第二“摊”的情形。然而口碑效果虽好,一旦有坏口碑传出,其杀伤力也足以使培训班瓦解;更糟的是,业者无法左右舆论,杜绝流言,甚至查不出毁谤者。为了获得良好的口碑,除了培训业者维持良好的教学品质之外,实在别无他法。

2.情丝剪不断,财源流不完——情侣生意

前几年生意人一窝蜂地做女人和小孩的生意,近年则改弦易辙,把对象转移到情侣身上。

广东针对情侣而开的店就有“情侣商场”、“情侣购物中心”、“情侣餐厅”等,生意鼎盛。除此之外,情侣专柜、情侣电影院、情侣走廊纷纷登场。神奇的是情侣电影院只要将两个座位之间的扶手拆掉,方便情侣坐得更近一点,钞票顿时就滚滚而来。情侣效应居然如此神奇。

服装业者亦不落人后,跟着推出情侣装、情侣背包、情侣鞋;餐厅业者推出情人餐、鸳鸯火锅;还有情侣表、情侣饮料、情侣别针,林林总总不下百种。上海的情侣商品更经常造成抢购一空的局面,看来只要有情侣,生意人的未来是无限美好的。

3.个人工作室大行其道

个人主义兴起,现代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过朝九晚五的生活,“看别人的脸色工作”。

教育程度提高,社会经济发达,自由主义之风吹指年轻人的创业意念。“做自己的老板”比起看别人脸色工作来得迷人得多了。

不但年轻人如此,一些届临退休的中老年人或为公司效劳多年,拥有不少储蓄金的人,都准备拿出一笔创业金,为事业生涯开创第二春,而“个人工作室”,正是这股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融合而成的新兴行业。

“个人工作室”虽名为“个人”,然而真正由一个人从头到尾负责其事的仍是少数。许多工作室是由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或同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将一家工作室建立起来。组成工作室的成员彼此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经营理念,对业务营运、财务、盈余分配、工作分担都须事先做好沟通,并立下契约,才不致造成日后伙伴间勾心斗角及其他纠纷。

工作室不是一个时髦事物,他们是一个新生的群体。在探索和追梦的日子里,他们是孤独的赶路人,因为执著而孤独,又因为孤独而成功。在他们成功之后,他们的孤独和执著不仅需要人们去温暖,更值得人们去思考、去追随。

工作室不是一个空间概念,而是一种新工作状态。工作室是创造、独立、自由、个性等精神的完全张扬,是一个更人性、更效能、更先进的工作状态。而公司则不是,在这些方面公司是有限制的张扬。

工作室不是一个名词词组,更多的是一个动词词组。工作室是一个创业载体,一个人创办工作室,是将自己的事业、金钱、生活、未来等梦想和自己的现实结合起来;而一个上班族,是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别人或一个组织的现实上。

(1)工作室群体素描

工作室部落是创业潮中最时尚、最洒脱、最有魅力的一群人。

他们时尚。他们做新潮的事情,或网页设计、或音乐绘画、或出书撰稿,收入颇高。他们会在你给他联系采访时在电话那边说:“没必要见面了吧,你给我mail一份提纲,我把要说的给你mail回去,我们是SOHO一族,很少坐班的”。

他们洒脱。他们穿着大都很随意,年轻人上身通常是Baleno、Classic、Montgaut、Playboy等国外休闲品牌的T恤,正式的衬衫很少穿,更不要说穿西服打领带了;中年、老年人的穿着大多更不讲究,有的上身穿一件白大褂、下身穿一件短裤,就像在菜市场上碰到的买菜的老大爷。他们中一些人去在东方鱼肚白时才离开工作室,也会在将近中午时才从**爬起来。

他们有魅力。他们在业界资源众多,打一圈电话就能把业界有头有脸的腕儿叫到饭桌上,把一些外界看似难缠的事儿在很短的时间内搞掂。他们会在跟你聊天时在3分钟内说4个“玩票”、5个“搞笑”,最后说他们的最大特点是务实、诚实、敬业,让你感觉前后判若两人、“表里不一”。

目前,在我国工作室知多少?准确数字不得而知,据保守估计在10000家以上,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际性大都市,这4个城市的工作室数量大约占了总量的80%,各个领域发展最好的工作室也基本上分布在这几个国际性大都市中。其次分布在沈阳、成都、南京、杭州、长沙、西安、昆明等国内经济中心和比较发达的城市。据一位资深平面设计师预计,在国内仅平面设计类的工作室和设计室就不会少于1000家,在这些工作室中以图书装帧和封面设计为主营业务的仅在北京一个城市就不少于50家。

工作室已渗透到很多行业,呈现出不同形态。在行业类别上,工作室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①咨询类:如商业行为策划、社会活动策划、个人行为策划等;

②视觉类:如平面设计、图书设计、影视制作、各类视觉、行为艺术创作等;③文字类:如商业文案、媒介专栏等;④中介类:如信息、资讯、情报等。在组织形态上,工作室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注册型:具有法定名称和经营范围;

②挂靠型:挂靠于某对口公司,借助该公司的经营资格、场所、设备、信誉及账号等条件开展业务;

③自由型:自立名目、自我标榜、自定内容,完全借助个人能力和个人声望与社会合作;

④沙龙型:以特定的小群体为主要构成,以共同的兴趣为工作目标,等等。

据《工作室浪潮》中的介绍,创办工作室的人,性别有男有女,80%以上为男士;学历高低不等,有硕士、本科生、大专生,还有高中生;年龄有高有低,年龄比较大的有五十多岁,年龄比较小的才十几岁。创办工作室的初始资金,有几十万元的,也有几万元的,还有几千元就开办起来的。工作室所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主要有图书装帧和封面设计,图书策划,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和网站建设,城市雕塑和公共环境艺术,商业思想咨询,广告创意和项目策划,形象设计,影视制作、包装和多媒体制作,服装设计,珠宝、陶艺等各类工艺品设计,文学创作,音乐制作、绘画、摄影等艺术创作,自由撰稿,保险与营销顾问,私人理财,房地产咨询与策划,甚至包括上门服务的厨艺等家政服务业,等等。

在创办工作室面前人人平等。可见,创办工作室,是一个不分男女、不论长幼、不拘行业、不限学历、不需要太多初始资金就能干的事情。

工作室浪潮,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平民创业潮流。

(2)工作室是新一轮创业浪潮

工作室在国内的风起云涌,代表了一种崭新的创业潮流。

在我国,最早的一批工作室诞生在1993年涌起又一轮改革开放潮流之后。当时,这些有着专业技术和聪明头脑的人敏锐地意识到,市场是提高和检验他们自身能力、素质的更大空间,于是,他们以工作室的方式自我创业,将8小时之外甚至是8小时之内都扑在了工作室上。

工作室是专业化、兴趣化、个性化、品牌化的新概念工作方式。现代科技在中国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无线移动通讯的出现,以及笔记本电脑、彩打等高新专业技术设备的平民化发展,催生了大量丰富分散、自由和更加自主的工作方式,从而使工作室的兴起成为可能和现实。在这种全新舞台上,劳动产品将充分个性化,按岗位、工作时间付酬将变成按业绩付酬,个人的业绩将通过与市场对接充分体现,个人的智力和思想在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同时将增加个人的财富、成就感和自由度。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曾涌动过一阵阵下海潮,下海者主要是想通过下海挣钱来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与下海潮不同,20世纪90年代涌起的工作室创业浪潮,其创业者的心态已经不是仅为挣钱,而更多的是觉得应该做一件事情。挣钱与做事,这是两种完全不同层次的想法。怪不得,前者叫“下海”,而后者叫“创业”。

如今,“做事情”这句话,已经成为包括工作室创业者在内的平民百姓的一句口头禅。

可以说,工作室创业潮是平民创业潮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的确,工作室部落是一种新生事物。更重要的是,以工作室的方式自我创业,已经成为并正在成为大多数都市青年人的时尚类创业路径。

(3)工作室的特征

广东王志纲工作室的王志纲认为,一个真正的工作室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一,它是以一个明星领衔主演的,并由一个明星延伸成一个工作班子,这很重要;第二,它必须拥有非常鲜明的个性色彩,它所从事的工种是超越同质化竞争的创新工种;第三,它所提供的服务是种稀缺服务,而不是大路货,比如贝聿铭工作室提供的建筑设计,再比如罗丹工作室提供的雕塑,等等;第四,它们所从事的劳动,很难做到工厂化、规模化,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品,而不是工业品;第五,它所提供的东西不仅仅是直接的产品,而是一种文化积淀,一种思想创新。

北京曼驼铃创意工作室主人老曼认为,工作室是一个独立谋生和个性化创业的概念,一间理想的工作室,必须具备以下前提:①必须是自己喜欢干的;②必须是适合自己干的;③必须是对工作室之外其他条件没有过度依赖的;④必须是能干好的;⑤必须是具备明显独家优势或难以被轻易模仿的;⑥必须是稳定的、可以长期坚持的;⑦必须是不易被干扰的;⑧必须是保持职业自尊和卖方态势的;⑨必须是赚钱并足以能够维持工作室正常运行和良性发展的;⑩最好是具备法定经营资格的。他特别提到,一个工作室,必须在“职业自尊”、“卖方姿态”的基础上,方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室。

据此,我们可以初步总结出工作室的定义:工作室是一个由一技之长的行家里手或者业内顶尖人士(明星)领衔主演,并提供一种不能轻易被模仿或替代的稀缺产品、服务或思想,同时能在业内保持职业自尊和卖方态势的新工作状态。

(4)什么样的人能办工作室

谁都希望干一份现代、自主、自由、有兴趣、回报高的工作,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办好工作室。事实上,一把优胜劣汰的达摩克利斯利剑同样悬在每个工作室头上,不少工作室撑不下去甚至名存实亡。看上去很美的工作形式,并不适合所有人。

当前知名工作室的创办人除了具有开创事业的勇气和决心,还有以下一些特征。

第一,高超的专业知识和一技之长。对于上班族来说,只要在其位尽其职即可。然而工作室部落的专业能力是赚钱的手段,更是安身立命的本钱,这是创办工作室不可或缺的前提和基石。这种能力不是随便哪个人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替代和超越的。

第二,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室的初期业务,需要依靠过去的资源和人际关系;工作室的代表作,更需要高度稀缺性的资源和非常的号召力。

第三,管理各项事物的能力。有一些人专业能力很强,资源和人际关系也很好,工作经历也有了可就是缺乏规划、管理、财务、营销、行政等方面事物的能力,有些人痴迷技术,不愿管杂事,天生就是搞技术的料子。

第四,财力。“钱”虽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但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在工作室创办初期,金钱,曾经让文艺人员、技术人员或望穿秋水,或心神交瘁。直到目前,资金问题仍然困扰着不少工作室。

(5)如何从零开始创办一个工作室

工作室是一个创业载体,一个人创办工作室,是将自己的事业、金钱、生活、未来等梦想和自己的现实结合起来;而一个上班族,是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别人或一个组织的现实上。

据保守估计,现在想以工作室的方式自我创业的不下10万人。那么,如果一个人现在公职在身,又想完全独立地做事情,非常渴望创办一个工作室,那么如何做才更容易成功呢?

最稳妥的办法是,在仍保持原有工作的情况下,先兼职做一些自己有优势或者是准备朝某个方向发展的工作,这样“骑着马找马”更容易成功。比如,可以先到同类在本行业领先的工作室去打一段工,去学习一段时间,这样“追随”该领域的优秀人士,可以初步掌握该领域的一些情况,以及开办类似的工作室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技能、资金条件,等等。又比如,可以在你准备创办工作室的领域接受一些基本的培训,参加一些必要的培训班、研习班、专家研讨会甚至是选修一些专业课程,从而使自己具备开办工作室最基本的主观条件。

主意已定,在决心动手之前,还应该去拜访一些同类的成功者、“过来人”,向他们“取经”,新开办工作室的时机、业务特色、规模,都要有所选择,前期如何打开局面,尽可能了解的细致、深入一些,在行动之前就做好创业成功的准备。

工作室开张了,自己还应当具备很强的自信心,具备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同时要做好延长投入期和继续投入资金的实际准备。

从零开始创办一个工作室,不仅仅是做了一件新事情,等工作室走上正轨、平稳起步后,蓦然回首,你会发现你已经不是原来的你,你已经变了许多。因为,创办工作室是一个发现自我、挑战自我、重塑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

(6)工作室创业和公司创业有什么不同

工作室的存在状态呈现出多样性。开创初期,更多的是一种个人行为,当业务量比较大时在谈项目、签合同、开发票等方面会遇到很多麻烦,此时工作室纷纷注册成立了公司。

当前,就工作室本身与公司的关系,工作室主要有五种类型:“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型”,对外打工作室的品牌,公司运作具体业务,比如王志纲工作室、梁晶工作室等;“公司的核心部门型”,最初工作室是公司的核心部门,尽管随后又增设了其他部门,但其他部门仍围绕核心部门做相应的配合工作,比如老鼠工作室;“公司的普通部门型”,工作室是和其他部门平行的普通部门,只不过工作室比其他部门有更多的自主权,比如上海通力互动工作室;“挂靠型”,工作室本身尚没有注册公司,挂靠在亲朋好友的公司下面并以该公司的相关手续开展具体业务;“前企业状态型”,工作室业务不多或刚刚开张,既没有注册公司也没有挂靠别的公司。此外,米丘工作室在这个群落中只一个“另类”,是非营利性的,靠米丘的其他公司“养着”。总的来看,在社会上有名气、有实力的工作室大都是前两种类型。即使在注册了公司的工作室中,一般情况是工作室的知名度要远远高于公司。

门槛低、易操作,这是工作室创业优于公司创业的最大特色。在工作室创业之初,创业者不需要注册,不需要烦琐的各种手续,甚至是不需要办公场地,在家即可,更重要的是没有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的注册资金的限制,完全可以先干起来,把“内容”做出来之后一边干一边再去补齐必要的“形式”。这也是工作室在短短几年内风起云涌的重要原因。

不稳定性是工作室创业的最大弱点。与公司创业相比,由于工作室创业的门槛低、易操作,进可攻、退可守。退出成本极低,退出程序基本上没有什么束缚,这些特点使工作室创业呈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

零点工作室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个案。1999年5月,一家主要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网络整体解决方案的零点工作室诞生于福建,创业之初它有着一个个良好的初衷——建立一个工作室来做点什么事,有着一个优秀的7人团队——硕士4人、学士3人,有着一个野心勃勃的目标——3年内达到中国同行业的前50名并在国外有一定影响,同时它更有着一套严密、规模甚至是相当一部分正规的公司都没有的规章制度——比如章程、组织结构、财务制度、发展规划、文化理念,等等。然而,零点工作室最终的命运却是解散。

后顾之忧比较多是工作室创业的又一大弱点。在工作室主人和成员的心底深处,生活的重压无疑是最现实的,也是最大的。除了自己,没有了上边人对你工作的指手画脚,同时也就没有了赖以依靠的社会保障这张安全网。相当一大部分工作室职员没有劳保、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这些福利待遇,生活的压力到一定程度就成了重负,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近一点的担忧是这个月能否挣到和上个月一样多的钱,能否养家糊口,远一点的考虑是今后一段时间的收入是否稳定并逐渐上升,等等。

尽管如此,工作室创业仍然是一种有魅力的创业形态和工作状态。

首先因为工作室是自己的事情。正如深圳陈绍华工作室的首席设计师陈绍华说,工作室可以自己把握、自己决策,“我工作累了可以去后边的卧室睡一会了”。又如北京曼驼铃创意工作室的主人老曼所说,我自己支配自己的工作节奏、工作时间,"过春节时我们自己决定放假时间,想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谁也管不着我们”。

工作室的魅力又表现在它远离办公室政治。北京岳志强陶艺工作室的岳志强说,他最不善于在办公室和人斗,“我不烦别人,谁也别来烦我”。陈绍华也说,自己创办工作室,不用看上下左右关系,也不用“说一句话、想十句话”,更不用“坚持一件事、得罪一批人”,“如果精神上这么累,再好的人也发挥不出来”。

工作室主人与其成员的关系更是颇具魅力的。他们之间不再是单纯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而是比较丰富的师徒关系、同志关系、朋友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等。正如广东王志纲工作室主人王志纲所言,工作主的这些博士、硕士们是我的“黄埔子弟”;北京吕敬人设计工作室,更像一个艺术沙龙、一个艺术学校,甚至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吕敬人不称工作室的成员为“职员”而叫“助手”,甚至像爱孩子一样爱护他们;北京老鼠工作室,项伟说,工作室像一个“家庭作坊”一样,工作室的成员就好比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当工作室效益好的时候,工作室会自动给员工加薪;当工作室效益不好的时候,工作室一般不会采取公司惯常采用的手段——大幅裁员,一种为了维护公司利益和部分人的收入而通过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残酷方式把一些难兄难弟抛下,而会把大伙儿叫到一起来说明实际情况,缩减开支包括员工普遍降薪,让一部分员工先回家,等危机过去以后再来上班。

宽容的作息时间甚至是在家办公,也是工作室的魅力所在。在北京、上海、广州一类大城市,相当一大部分上班族每天到公司上下班挤公交车大约要花两三个小时,每天挤公交车像打仗一样,到公司时已身心疲惫,回家后已晕晕乎乎,晚上睡不好,白天干不好,工作的效能和创造性更是无从谈起。而工作室则不然,大部分工作室不仅没有苛刻的作息时间,不少工作室都是SoHo一族,在家办公。在工作室里,“形散神不散",大家可以几天不见面,也可能几天都在一起,以项目和工作为纽带,网络各方面的社会资源,进行智力产品的创造,并生产出个性化的产品,体现自己的价值。

工作室是一种新文化,这种柔性文化将对当前主流的公司刚性文化一垂直组织结构、严格的规章制度、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以及僵硬的事业部板块等方面,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工作室不是一个空间概念,而是一种新工作状态。工作室是创造、独立、自由、个性等精神的完全张扬,是一个更人性、更效能、更先进的工作状态。而公司则不是,在这些方面公司是有限制的张扬。

总之,虽然工作室的好处不少,但若没有专业素养及牺牲奉献的热忱,仍无法维持长久。工作室成员要有同舟共济的精神,共存共荣。相信在未来日子里,工作室将成为一股创业赚钱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