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心录》的作者是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林逋所谓的“省心”,也隐含了糊涂之意。在西湖之孤山,林逋编出共计160个条目的《省心录》,把孤洁的灵魂凝结成一瓣悠远的心香,穿过一千多年的岁月,依旧吸引着无数的视线。
林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博学多才,爱自由,喜恬淡。他最著名的恐怕是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以及“梅妻鹤子”的自诩。
读《省心录》,适合在清静的地方泡一杯香茗。掩卷自省,颇多受益。在这里,笔者择选其中一些条目,在翻译成白话的同时,添加阅读者——笔者的感悟。同样的文字,或许各人有各人的感悟,笔者希望自己的感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省心录】(节选)
【原文】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意译】
礼义廉耻可以用来要求自己,但不可以用来要求他人。用之要求自己则能使自己少犯过失,用之要求别人则难以与人和睦相处,难以与他人相处就不合乎处世之道。所以君子只会严格要求自己,小人则对他人求全责备。
【感悟】
道德是用来规范自己,而不是用来指责与约束别人的。对他人的过错宜糊涂,对自己的过错要清醒。
【原文】
为善易,避为善之名难;不犯人易,犯而不校难。涉世应物,有以横逆加我者,譬犹行草莽中,荆棘之在衣,徐行缓解而已,所谓荆棘者,亦何心哉!如是则方寸不劳,而怨可释。
【意译】
做好事容易,做了好事而躲避好名声就难了;不冒犯他人容易,冒犯了他人而不被计较就难了。为人处世,如果遇到别人无理蛮横对待自己,要像走在灌木草丛中一样,荆棘挂住了衣服,只需要放慢脚步小心地拨开荆棘就是了,毕竟荆棘也不是存心为难你啊!这样一来便能做到心中不劳累,同时也不至于结下仇怨。
【感悟】
与其结怨,不如解怨;与其解怨,不如不结怨。将仇怨了结于萌芽状态,是最佳的糊涂之道。
【原文】
责人者不全交,自恕者不改过。自满者败,自矜者愚,自贼者害。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害。
【意译】
喜欢责备别人的人难以维持与别人的交情,喜欢原谅自己过失的人难以改正错误。骄傲自满的人必定失败,自我夸耀的人愚蠢透顶,自我戕害的人必然害已害人。多说话而得到好处,不如沉默而不受伤害。
【感悟】
大智若愚,大辩若讷。言多坏事,沉默是金。
【原文】
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后。善恶报缓者非天网疏,是欲成君子而灭小人也。祸福者天地所以爱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万物。故君子恐惧而畏,小人侥幸而忽。畏其祸则福生,忽其福则祸至,《传》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也。
【意译】
一味追求名声的人必然会危害其自身,一味敛财的人必然会给后代带来灾祸。行善作恶迟迟得不到报应,并不是上天疏忽大意,而是上天想成全君子而灭掉小人。灾祸和福祉是上天用来表示慈爱之心的手段,就像雷雨雪霜一样,都是为了滋养万物。所以君子因害怕灾祸而心存敬畏,小人因心存侥幸而忽视福祉。君子因害怕灾祸来反而会招来福祉,小人因忽视福祉反而会招来灾祸,这就是《左传》中所说的“祸福没有定数,全由各人自招”。
【感悟】
凡事莫求满,月满则缺,水满则溢。始终要保持对人、对物、对生灵、对大自然的一份敬畏之心。
【原文】
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则世缘易堕;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则空趣难持。
【意译】
必须心存出世者的轻灵超脱,才能在滚滚尘世中获得幸福,否则的话很容易受到尘世的各种利诱纠缠而使自己迅速堕落;必须有入世者的深刻体验,才能出世;否则的话很容易让人生变得空虚无聊而难以把持。
【感悟】
做人于世外,做事于世内。就像腊梅开在深山幽谷或名苑胜地,皆不卑不亢、傲霜斗雪,绽放着自己的美丽。一味地“出世”,未免太“消极”了;光知道“入世”,则难免落入世俗争斗之巢臼。只有将“出世”与“入世”进行有机地结合,该进则进,当出则出,行止有度,屈伸合拍。
【原文】
士君子尽心利济,使海内少他不得,则天亦少他不得,即此便是立命。
【意译】
靠正道谋生的人总是致力于做有益于他人和世界的事,使自己成为世人所需要的人,上天自然也离不得他,如此做法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最佳方法。
【感悟】
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他人与社会也会“有益”于你。
【原文】
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了无时。
【意译】
只要现在能够停下来休息,那么就立刻停下来休息;如果要等到一切事情都办妥时再停下来,那么这样的时刻永远也不可能等到。
【感悟】
只要你愿意,人生有你永远也做不完的事情。在不停的攀登过程中,你是否忽略了休息,忽略了一路的美景?胸怀大志,拼命地去努力实现本来是一种很好的事,但是过于辛苦地投入,就会失去愉快的心情和爽朗的精神。人若失去了愉快的心情和爽朗的精神,还有什么生活的乐趣呢?因此,不妨适时给自己放一个假,体会一下身边的幸福。
【原文】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意译】
遇到急切之下弄不明白的事情,应当适当宽缓一下,或许事情在不久之后就自然而然地真相大白了,不要操之过急,那样会使当事人在急躁恼怒中失去判断的准星;有的人急切之下任你怎么劝都不听从,不妨随他的便,不去劝他,或许他能在今后慢慢醒悟,不必要采用强制手段逼迫他听从,那样只能激发他的逆反心理,使他更加冥顽不化。
【感悟】
操之过急,最生是非。用力太猛,抵触更强。遇事随和一点、随便一些;水落,石自然会出来。
【原文】
人胜我无害,彼无蓄怨之心;我胜人非福,恐有不测之祸。
【意译】
别人胜过我,没有什么害处,因为这样的话,别人不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积下对我的怨恨;我胜过别人,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因为这样的话,那些心胸狭窄之人恐怕会暗算我,给我带来灾祸。
【感悟】
“人胜我”虽让他人心理平衡,但处处让人胜有点窝囊;“我胜人”虽然让自己心理平衡,但容易引起他人嫉妒。如何平衡:做人适宜“人胜我”,做事何妨“我胜人”;位高不自诩,位低莫自卑。
【原文】
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意译】
善良高尚的人在贫穷而没有能力去用物质接济别人时,遇到别人有迷惑犯傻的地方,能用一句好话来提醒他们;遇到别人有着急和作难的地方,能用一句好话来解救他们,那么这同样是功德无量。
【感悟】
帮助他人不必要一定非要用物质,只看你有没有助人之心。被人帮助并不一定要看是否给了多少看得见的东西,只看你是否有感恩之心。他人迷茫之时,指一条路;他人痛苦之际,一个关切的眼神,都是莫大的功德。同样,你在接受这些恩惠时,要懂得感恩。
【原文】
情尘既尽,心镜遂明,外影何如内照;幻泡一消,性珠自朗,世瑶原是家珍。
【意译】
人一旦消除对俗世中的种种贪念,心灵之镜就会明亮澄净。从外部关注自己的影像,不如从内部进行自我省察;只要看破红尘中的虚幻**,自身天性就会像明珠一样晶莹剔透,熠熠生辉,要做世间少有的通达超脱之人,最关键的还是要保护好自家内心的那一分纯真。
【感悟】
南北朝时期的慧能禅师有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境界很高,作为我等非修禅之凡人,要做到此境界完全不现实。和慧能同时期的禅师神秀有偈云:“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毋使惹尘埃。”境界虽低于前者,但对于平常人来说,更有实践的意义。经常自我反省,擦拭蒙蔽心头的尘埃,人生才会熠熠生辉。
【原文】
凡夫迷真而逐妄,智慧化为识神,譬之水涌为波,不离此水;圣人悟妄而归真,识神转为智慧,譬之波平为水,当体无波。
【意译】
凡夫俗子迷失真性而追求虚妄,将智慧转化为对事物的看法,就好比水中掀起波浪却离不开水体;圣人达士看破虚妄而回归真如,将各种看法升华为智慧,就好比波浪平息后的一潭清水,应当很好体味这种无波之水的博大精深。
【感悟】
摈弃各种小的机巧精明,真正的大智慧不张扬、不显摆、不招摇,如一潭静谧的水。
【原文】
常有小不快事,是好消息。若事事称心,即有大不称心者在其后,知此理可免怨尤。
【意译】
人生在世,常常遇到不如意的小事,这是好兆头,可以避免重大的祸事发生。假如每件事都称心如意,那么必然会在以后遇到重大的挫折。明白这个道理,就会心平气和,不再怨天尤人。
【感悟】
经常生点小病的人,得大病的几率比那些很少生病的要小得多。为什么?因为经常生点小病的人,通过生病提高了自己的抵抗力,同时在生小病的时候将体内的毒素排除了,不至于积少成多,且会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保养身体。人生也是如此,一些小的坎坷既锻炼了你的承受力,又提高了你的能力,同时也减少了坎坷累计起来爆发的几率。因此,我们要为自己平常所遭受的不快与不顺而庆幸。
【原文】
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
【意译】
不要因为别人辜负我就打消行善济人的念头,想想我当初帮助别人时,只不过是在同情心驱使下做出的举动,并未想着要别人报答。至于说遇上了忘恩负义的人,不必与之计较,付之一笑罢了。
【感悟】
施恩不为图报,忘记对别人的好。要记住的是别人对你的好。
【原文】
正人之言,明知其为我也,感而未必悦;邪人之言,明知其佞我也,笑而未必怒。于此知从善之难。
【意译】
正直人的话,明明知道是为了我好,听了心里有触动却未必高兴;奸邪人的话,明明知道是在奉承我,但听着十分舒服未必生气。由此可见一个人听取忠告是多么难的一件事。
【感悟】
忠言逆耳利于行,犹如良药苦口利于病。说你不好的人、教训你的人,往往正是最关心你的人。
【原文】
面有点污,人人匿笑,而己不知,有告之者,无不忙忙拭去。若曰:点污在我,何与若事?必无此人情。至告以过者,何独不然?
【意译】
脸上有个污点,别人见了都偷偷地笑,而自己却还不知道,一旦有人直言相告,马上就用手拭去。如果还说“我脸上有污点,跟你有什么关系?”这就不合乎人之常情了。可是当别人指出自身的缺点错误时,人们的态度为何就不是这样呢?
【感悟】
为什么两者的待遇不同呢?原因或许是在污点与缺点的细微差别上:脸上有污点自己拿镜子看得见,甚至有时用手摸得着;而身上的缺点却鲜有人拿着镜子仔细端详反省,经常拿无知当个性,拿卤莽当勇气。
【原文】
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意译】
事情过后议论别人,身在局外议论局内人,是做学问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在事后议论别人,往往将聪明人说得极其愚笨;身在局外议论局内的人,往往将困难的事情说得极其容易,这两种毛病都是由待人不忠诚、不宽容而引起的。
【感悟】
马后炮谁不会放?局外话谁不会说?言之凿凿地谈论过去之事以证明自己明智,口若悬河指点别人的江山以证明自己高明,不单是只是不忠不恕,还是浅薄与无聊。
【原文】
读古人书,与贤人交游,最不可苟为同,又不可苟为异。二者之失,总是胸无定力,学问中便有时势趋附,非谄即矫耳。
【意译】
读前人的著作,与贤能的人交往,最不可取的是轻率地表示附和赞同,也不能够轻率地表示异议。之所以会犯这两种过失,都是由于心中缺乏主见,做学问时就掺杂有趋炎附势的成分,不是曲意逢迎便是虚伪矫饰。
【感悟】
对权威不迷信、不逢迎。治学如此,处世亦然。
【原文】
人作事极不可迂滞,不可反复,不可烦碎;代人作事又极要耐得迂滞,耐得反复,耐得烦碎。
【意译】
人在做事时绝不能够拖拉,不能够反复多变,不能够斤斤计较;可是帮别人做事时,却特别需要耐得住拖延耽搁,耐得住反复多变,耐得住琐碎烦乱。
【感悟】
做事不能够拖拉、计较、反复,却要受得了别人的拖拉、计较、反复。
【原文】
己所有者,可以望人,而不敢责人也;己所无者,可以规人,而不敢怒人也。故恕者推己以及人,不执己以量人。
【意译】
自己所具备的美德,可以希望别人也具有,但是不能强求别人具有;自己听没有的品德,可以规劝他人具有,却不能怪罪别人没有。因此待人宽容的人根据自己的心理来体察别人的感受,决不按照自己的情况来衡量别人。
【感悟】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原文】
能知足者,天不能贫;能无求者,天不能贱;能外形骸者,天不能病;能不贪生者,天不能死;能随遇而安者,天不能困;能造就人才者,天不能孤;能以身任天下后世者,天不能绝。
【意译】
能经常感到满足的人,上天不能使其沦落贫穷;能够做到不贪求的人,上天不能使其卑贱;能将躯体看作身外之物的人,上天不能使其患病;能够做到不贪恋生命的人,上天不能使其死亡;能够做到随遇而安的人,上天不能使其困顿;能积极奖掖后进、培养人才的人,上天不能使其孤立;能挺身而出,为天下所有人以及子孙后代造福请命的人,上天不会使其陷入绝境。
【感悟】
顺其自然,不躁进、不强求、不过度、不怨恨。在顺应中努力,在知足中求伸展。心境放随和了,身段就柔和了。能进则进,当止就止,于不经意间收获丰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