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莫说满,留些余地(1 / 1)

《菜根谭》中有云:天道忌盈业不求满。意为事事要留有余地,如是则“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不生内变,必招外忧”。具体到说话来说,真正明智的人是很少说“一定”、“绝对”、“保证”之类的话的,他们尽量用“应该”、“我想”、“试试看吧”之类的含糊语言,给自己留有余地,使自己言不至于极端,从而行动才能自如。同时,也给别人留有余地,减少口角之争。

《左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郑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的母亲武姜支持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发动叛乱。郑庄公对于母亲的行为非常愤怒,立下毒誓与母亲武姜“不及黄泉无相见”。平定叛乱后不久,冷静下来的郑庄公为自己的毒誓后悔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血浓于水。他想见自己的母亲,但又苦于自己发过誓,不能违背。好在他的部下颖考叔帮他出了一个主意:“掘地及泉,隧而相见”。方才解了郑庄公思念母亲的痛苦。

因为一句话,不得不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掘地及泉”来弥补。把话说得太满太死的代价真是太大了。好在郑庄公高居庙堂,要人有人、要物有物,否则他还真的除了食言想不出别的招去见自己的母亲了。

前事之师,后世之鉴。可惜时至今日,把话说得太死太满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仍屡见不绝。诸如“这样若成功,我就不姓×”或“除非……否则我绝不……”之类的句式,在你我的口中,多少会有一些出现。朋友小李在公司里因为工作问题和同事产生争执,小李要用A方案,他的同事要用B方案。争来争去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决定各自按照自己的方案做。本来说好分头行事,小李却忍不住甩下一句:“你的方案绝对不行,要是成功了我不再姓李,我跟你姓!”后来的事实让小李非常难堪:他自己的方案失败了,而同事的方案成功了。小李当然不可能真的改自己的姓,同事也没有再提小李改姓的话。但小李明显感觉到了周围其他同事对自己明显冷淡。三个月后,同事升为本部门主管,小李只得选择辞职。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料它的发展态势,有的也不了解事情的发生背景,切不可轻易地下断言,不留余地,使自己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三个火枪手》里有个漂亮的片段。红衣主教黎塞留月夜密会美女间谍,硬拉反对他的三个火枪手当保镖。眼看火枪手嘀嘀咕咕瞎猜,黎塞留威严地说:“不要轻易下断语。”事实证明,黎塞留见美人不是为了图色,而是要她去刺杀英国首相。

不少人会反感一些政府官员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老是用一些模糊语言,如:可能、尽量、研究、或许、评估、征询各方面意见……其实,他们之所以运用这些字眼,就是想为自己留有余地。否则一下把话说死了,结果是事与愿违,那该多难堪啊!

那么,怎么样才能为自己留有余地呢?

(1)答应别人的请托时,尽量不要用“保证”之类的字眼,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的字眼。

(2)上级交办的事当然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我全力以赴”的字眼。这是为万一自己做不到留后路,而这样回答事实上又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审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即使事没有做好,也不会怪罪你。

(3)与人交谈不要口出恶言,更不要说出“势不两立”之类的话;除非有杀父夺妻之仇。不管谁对谁错,最好是闭口不言,以便他日如携手合作时还有“面子”。

(4)不要把人看死了。像“这个人完蛋了”,“这个人一辈子没出息”之类属于“盖棺定论”的话最好不要说。人的一辈子很长,变化也很多。

话莫说满,要留余地。言不至于极端,行就不会被逼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