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学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在一幢楼的台阶上,一群工程系高年级的学生挤作一团,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这是他们参加毕业典礼之前的最后一次测验了。
一些人谈论他们现在已经找到的工作,另一些人则谈论他们将会得到的工作。带着经过4年大学学习所获得的自信,他们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甚至能够征服整个世界。
这场即将到来的测验将会很快结束。教授说过,他们可以带任何他们想带的书或笔记,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他们不能在测验的时候交谈。
他们兴高采烈地冲进教室。教授把试卷分发下去。当学生们注意到只有5道评论类型的考题时,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3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试卷。学生们看起来不再自信了,他们的脸上挂满了沮丧。
教授注视着他面前这些焦急的面孔,面无表情地说道:“完成5道题目的请举手!”
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完成4道题的请举手!”
还是没有人举手。
“完成3道题的请举手!”
仍然没有人举手。
“2道题的!”
学生们不安地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那么l道题呢?有没有人完成了1道题?”
整个教室仍然沉默。教授放下了试卷。“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他说,“我只想要给你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4年的工程学学习,但关于这个学科仍然有很多的东西是你们还不知道的。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与每天的日常生活实践相联系的。”
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你们都将通过这次测验,但是记住,即使你们现在是大学毕业生了,你们的教育也还只是刚刚开始。”
知识和才干的增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养成每天学习的习惯,才会有不菲的收获。
美国人埃利胡·布里特16岁那年,他的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他不得不到本村的一个铁匠铺当学徒。每天,他都得在炼炉边工作10 N12个小时。但是,这个勤奋的小伙子却一边拉着风箱,一边在脑海里紧张地进行着复杂的算术运算。他经常到伍斯特的图书馆阅览那里丰富的藏书。在他当时所记的日记中,就有这样的一些条目:
6月18日,星期一,头痛难忍,坚持看了40页的居维叶的《土壤论》、64页法语、1 1课时的冶金知识。
6月19日,星期二,看了60行的希伯来语、30行的丹麦语、10行的波希米亚语、9行的波兰语、15个星座的名字、10课时的冶金知识。
6月20日,星期三,看了25行的希伯来语、8行的叙利亚语、11课时的冶金知识。
终其一生,布里特精通了18门语言,掌握了32种方言。他被人尊称为“学识最为渊博的铁匠”,并名垂史册。
抱朴子曾这样说:“周公这样至高无上的圣人,每天仍坚持读书百篇;孔子这样的天才,读书读到‘韦编三绝’;墨翟这样的大贤,出行时装载着成车的书;董仲舒名扬当世,仍闭门读书,三年不往圈子里望一眼;倪宽带经耕耘,一边种田,一边读书;路漫舒截蒲草抄书苦读;黄霸在狱中还从夏侯胜学习;宁越日夜勤读以求15年完成他人30年的学业……详读六经,研究百世,才知道没有知识是很可怜的。不学习而想求知,正如想求鱼而无网,心虽想而做不到。”
刘子又说:“吴地产劲竹,没有箭头和羽毛成不了好箭;越土产利剑,但是没经过淬火和磨砺也是不行的;人性聪慧,但没有努力学习,必成不了大事。孔夫子临死之时,手里还拿着书;董仲舒弥留之际,口中还在不停诵读。他们这样的圣贤还这样好学不倦,何况常人怎可松懈怠惰呢?”
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燃薪夜读、粘壁读书、编蒲抄书、负薪苦读、隔篱听讲、织帘诵书、映雪读书、囊萤苦读、韦编三绝、手不释卷、发愤图强、闻鸡起舞……这些流芳百世的勤学苦读的典范和榜样,仍将激励后学,光照千古。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志。无数成功者的事例表明: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才可以成为一个出众的人!学习是完成人生飞跃的翅膀。
爱因斯坦曾把自己比作一个大圆圈,把一个人拥有的知识比作一个小圆圈。大圆圈外沿接触的空白比小圆圈要多。因此,学问越多的人,越能察觉自己知识的不足。越是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是能努力学习;越是能努力学习的人,知识也就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