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彬有礼,优雅有加(1 / 1)

歌德曾经说:“彬彬有礼是一个人最美丽的饰物。”的确,一个人的言谈举止能否合乎礼仪,显示出其修养的高低,是组成风度之花的一片花瓣。彬彬有礼的男人,身上散发着高雅的气质与绅士风度。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导人》一书中,涉及周恩来总理时,说在正式会议上,周总理轮廓分明的面孔总是平静的,在听尼克松讲话时.周总理总是微微偏着头,直视他的眼睛。在正式会议中听到谁说了句俏皮话,他会莞尔一笑,在交际谈话中听到友好的玩笑话,他会愉快地发笑,有时甚至是放声大笑。尼克松认为周总理在外国朋友心目中既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又是一位极有修养、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无疑,尼克松的盛赞与周总理的彬彬有礼是分不开的。

古人云:“先学礼而后问世。”学些什么礼呢?彬彬有礼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没有人生下来就懂礼,家庭、学校、社会,逐渐教导我们成为一个具有彬彬风度的人。

学习礼节虽不是一件难事,但要做到处处讲礼节倒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礼节不等于一套公式,并不等于“鞠躬如也”。礼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因此,我们随时随地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有位朋友说得好:“要学习礼节,最好是从公共场合待人接物做起。”此话说得真是恰到好处,礼节原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共守的东西,大家都讲究礼节,人们相处就会更融洽、更友爱、更和睦、更团结起来,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有许多人能够在社交场合中讲求礼节,而且显得彬彬有礼、温文尔雅,但是当他在公共场所中,却显得粗鲁和蛮横,争先恐后,唯恐吃亏。我们在搭乘公共汽车和上火车时都可以见到这种现象,人们一窝蜂地上车而把老弱妇孺挤在一边;在车辆上也蛮横地霸坐一方,对老弱视而不见……这种人尽管是社交场合中的君子,社交能手,但由于他只讲个人利害得失,因此,可以说他在社交场中的礼节是虚伪的。礼节不是为表演用的,而是日常生活中,体现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精神。一个人能够做到处处讲礼节,那么,当他出现在任何社交场合也绝不会失态。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因此,当受到别人尊重时,自然会感到快乐;当受到别人轻视时,自然就会觉得气恼。不管在任何时代,这种导致人与人相处的关系始终不变,这是人类的通性。而促使这种关系相处圆满的最好方法,就是“礼”。它代表尊敬、尊重、亲切、体谅等意义,同时,也是个人的修养的体现。

中国人普遍较西方人含蓄,因此,特别讲究礼节。由于太重视繁文缛节,以至于有些人对“礼”的认识发生偏差,他们以为只有对长辈、上司,或想讨好对方时才讲礼节,对晚辈或自己没有利害关系的人,就可马虎。

礼节要从细处做起,从平常做起。要将彬彬有礼变成一种习惯,不能等到重要场合才想起来用一下,临阵磨枪的“礼”很难周全,也影响到你社交的从容。你不妨想一想:在平常的场合,是否经常说“谢谢你”、“麻烦你”、“请你”、“对不起”之类的词,是否遇见熟人主动打招呼问候……这类小事,正是锻炼与检验一个人是否彬彬有礼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