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在日常生活中及商业交往中现金主义表现得特别明显。在做生意时,犹太人关心的是现金,力求把一切东西都“现金化”。因为在他们看来,在缤纷复杂的社会中,没有人能预知明天是什么样,也无法保证明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人、社会及自然,每天都在变,只有现金是不变的——这是犹太人的信念,也是犹太教的“神意”。
犹太人对钱的观念还有一点与众不同的,即他们对现金的看重。犹太商人做生意,是以现金为标准的,不愿意赊账。他们在对贸易伙伴的信誉评估时,首先考虑的是他的公司值多少钱,他的财产可换成多少现金。然后在此基础上与其做生意或确定价格条款。他们认为,世事多变,风雨无常,一旦发生天灾人祸,除了现金钞票外,别无他物可以让人立即东山再起。犹太人注重现金主义,可能与他们长期遭受迫害排挤有关。他们在许多国家都多次遭受排挤,每次排犹活动都遭到财产没收,能逃生者都是因为有现金在手。这种历史教训使他们形成了现金的观念。
犹太人之所以奉行彻底的现金主义,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大流散中可以随身携带现金,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任何人都不放心,一旦将商品赊出去,拿不回钱该怎么办?如果马上要逃跑,岂不要白白损失?所以,唯有现金是安全、可靠和永恒的。
有一家小餐馆的墙壁上贴着一首歌谣:“我喜欢你,你要借钱,我不能不借,所借了你便不再上门。”说白了,“现金交易,恕不赊欠。”然而其言语却很婉转。其实,这小餐馆的一杯酒才几块钱,却为何绞尽脑汁,编出这样的歌谣,来拒绝顾客的赊欠呢?答案很明显,如果小餐馆允许顾客赊欠,其中的利息势必自己承担,换言之,自己所得到利润必然被这部分利息所侵蚀。再者,小本经营的生意,如果赊欠太多,必将影响餐馆的资金周转,甚至使酒店陷入困境。
有一位犹太人,临终之际,把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叫到床前,对他们嘱托后事,说道:“请将我的财产全部换成现金,用这些钱去买一条最高档的毛毯和一张床,然后把余下的钱放在我的枕头底下。等我死了,再把这些钱放进我的坟墓,我要带着这些钱到那个世界去。”
亲友们按照他的安排,买来了毛毯和床。这位富翁躺在豪华的**,盖着柔和的毛毯,摸着枕边的现金,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遵照富翁的遗嘱,死者留下的那一笔现金和他的遗体一块,被放进了棺材。
这时,死者的一位朋友前来向他的遗体告别。当他听说死者的财产都换成了现金并已随死者的遗体一块被放人棺材时,立即从衣袋里掏出了支票和笔,飞快地签上金额,撕下支票,放入棺材。同时,又从棺材中取出现金,并轻轻地拍着死者的脑门,说道:
“老朋友,金额与现金相同,你会满意的。”
这则笑话说明了犹太人对现金的偏爱,正如流行的一则俗语所言:“赊三不如现二。”犹太人这种对钱的态度,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大有参考价值。
正因为如此,犹太人对银行存款不感兴趣。银行存款虽然有利息,但利息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利息的增长幅度还不如物价上涨速度快呢。现金虽然没有利息,但因为没有银行存款之类的证据,也不需要交纳财产继承税。所以,现金虽不增加,也不减少。对于犹太人来说,不减少就是不亏本的最起码条件。再说,银行也有倒闭的危险。
也许有人认为,只要有存款,便能获得利息收入。而现金是不生息的,手持现款是多少,经过若干年后,仍旧是原来的价值,并不增多。这样看来,银行存款比手持现款更有吸引力,那为什么犹太人这么“傻”,宁可守着一大堆现款,而不愿把它放在银行,让它“繁殖”呢?
实际上,犹太人并不傻,而是太精明了。天生有数学头脑的犹太人,早已算好这笔令人惊讶的账了。他们算完这笔账后,就有充分的理由:银行存款,的确可以获得一大笔利息,但是物价在存款生息期间不断上涨,货币价值随之下降,尤其是存款本人死亡时,尚须向国家缴纳遗产继承税。这是事实,几乎世界各国都如此。所以,无论多么巨大的财产,存放在银行,相传三代,将会变零,这就是税法上的原则。
现款确实不增值,但物价上涨对其影响不大,而且最关键的是手持现款,避免了在银行的存款登记,在财产继承时,不需要向国家缴纳遗产继承税。所以,手持现款时,财产虽不增多,但重要的是也不减少。
银行存款和现金相比之下,当然是现金最可靠,既不获利也不亏损。小心谨慎的犹太人当然在二者择一的条件下选择后者。因为对犹太人来说,“不减少”正是“不亏损”的最起码的基本做法。想借助银行存款求得利息,是不太可能获得利润的。
犹太人不会把现款存入银行,人们不禁会问:“家财万贯的犹太人到底怎样保护现款,他们难道不担心它们的安全吗?”每天都把现款携带在身,当然是不可能,也是不安全的。他们已经为现款找到安全之处——银行。他们不是存款于银行,而是把现款放在银行的保险柜里。
基于此,犹太商人的口头语常是:
“那个人今天究竟带了多少现款?”
“今天那个公司,换成现款,究竟值多少?”
在今天,国际商人更多地利用支票、账户而非用现金来做生意,犹太人也已走出自己的民族传统。但是他们仍然认为“存款求利划不来”。
不过,这已获得了新的含义,它就是尽量不要存钱,而要让钱一直处于流动状态,钱生钱,钱赚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才算充分地利用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