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产品还是人事方面,日产几乎都存在“分离现象”。企业最讲究“合作”。这个“合”字,不是指各个分公司都要合在一起,而是指将优势集中,人心合一。然而,日产的情况恰好相反,14万人的公司的优势分散,公司犹如一盘散沙,各行其是,组合起来也就毫无意义了。在日产,合作的意识几乎**然无存,员工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造成了互相指责、谩骂的后果。部门与部门之间彼此推卸责任,互相推诿,业务部认为是销售部门的错,销售部门将责任推到研发部门,研发部门又推到工程部……一人一个说法,莫衷一是。久而久之,这种情况导致的后果是人心沮丧、信心全无,同时导致公司长期负重,濒临破产。
由于公司连年亏损,无力振作,再加上日本经济的不景气,日产本来已衰弱不堪,而当时亚洲金融危机波及日本,更让日产本身灰头灰脸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金融危机的冲击仅仅是日产陷入困境的一个外来因素,更重要的是日产内部无可救药的企业文化和传统理念,公司的管理层也日益流露出身心俱惫的逃避现实、得过且过的倾向,当时情形对日产公司的发展极为不利。
当时,日产已被过多的不必要的投资拖垮了身子,几近瘫痪,不但无法实现资金的周转,而且还严重阻碍了对新兴市场的研究开发。这在20世纪末的那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不算什么,然而到了泡沫经济的90年代,继续在经营不善的公司持股就是一项比较危险的冒险了,日产在这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了维系那种落后的企业关系,日产不得不大量地贷款以维持生存。
一组数字显示:1974年,日产汽车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34%,但是,到1999年的时候,下降到19%;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也由1991年的6. 6%跌落到1999年的4.9%。在1991到1999的8年之间,有7年时间日产公司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在50亿美元以上。亏损导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债台高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