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型车的冲击加重经营危机(1 / 1)

似乎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征兆,在世界能源危机之前,小型车在市场上便开始大量销售,它们抢占着大型车的市场份额。随着能源危机的爆发,小型车越来越吃香,耗油量小的汽车在汽车市场上迅速走俏,人们越来越喜欢小型汽车。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能源危机并不是小型车走俏的唯一原因。日本丰田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所做的调查就发现,汽车作为大众交通工具,必然会引发小型节能汽车的大量生产,可惜克莱斯勒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逐渐提上日程,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提倡使用小型车。在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方面,大型车显然输给了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小型车。随着消费者经济水平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虽然拥有了一些私人资产但同时又不是相当富有,对他们来说,买一辆大车可能会使自己的经济比较紧张,或许根本就用不着。而买一辆小型车的话,不仅方便适用,而且以他们的经济水平也能够承担得起。于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偏爱小型车。另一方面,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的家庭结构也发生着一些变化。女权运动的开展使得妇女就业机会越来越多,这样就产生了对第二辆或更多的经济型家庭汽车的需要。并且随着第一代城郊青年正在走向成年,这时他们也需要有一辆车。而且父母亲们还发现,为他们的上中学或上大学的孩子们买辆新型的节油型进口小汽车,比买辆大型的美国旧车要便宜得多。

在这样的市场大潮冲击之下,克莱斯勒似乎依然在做着它的春秋大梦,仍然我行我素地专心致力于大型汽车的开发和生产,这种“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和“耐性”给美国新闻界和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危机袭来时,董事长李·汤森居然非常镇定,他说:“我们不要被短暂的市场波动遮住眼睛而迷失了方向,我们的目标是生产顶级的大型车,一定要坚定地将之付诸现实”。于是,他采取了与通用“小型化计划”相反的策略,集中力量对大型汽车进行重新设计,对车型的改装变型总共花费了2.5亿美元。但是不合时宜的付出一定不会有收获,大型车的销量平平,结果是公司连续两年亏损。

吃了大亏的克莱斯勒公司的决策层依然“我大故我在”,还是决定尽全力保住大型车市场的份额。在危机面前,尽管克莱斯勒决定对生产费用和雇员进行大幅度削减,他们已经顾不上这一举动对未来经营的不利影响了,但是很显然,克莱斯勒并没有能用这种剜肉补疮的作法稳住已经乱了的阵脚。

1977年,克莱斯勒公司被迫放弃重型卡车的生产,全力生产大篷货车和小吨位货车。然而在燃料危机和价格高涨的威胁下,这些产品的销售依然十分疲软。克莱斯勒公司亏损已达到数亿美元。在1978年石油危机再度发生时,通用和福特很快抓住了这一变化,迅速改变了产品策略,从生产大型的汽车转为省油的小汽车。但是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却固守自己的经验,认为使用大汽车是美国人的本色,结果,大型汽车销量一落千丈,公司存货堆积如山,每天损失200万美元,企业面临破产的困境。

这时,公司的领导层才真正感到了一种可怕的危机已经向他们扑来,克莱斯勒面临抛锚的危险,董事长不得不引咎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