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眼中,风险可以和赔钱画上等号。但在聪明的投资者眼里,风险中也包含着获利的机会。从哈佛毕业的女孩宋佳嘉表示:“大多数人都是厌恶风险的,因为他们不是专业的投资者,不会整天埋头于金融机构的各种繁复的报表中去找投资点。”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如何避开风险可能带来的伤害显然更加实用。
债券市场的风险虽不算巨大,若应对不及时也会使投资者蒙受损失。那么在我国的债券市场中,都有哪些常见的风险需要投资者特别留意呢?
一、利率风险
债券的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动而使投资者蒙受损失的风险。
债券市场并非独立的投资市场,它会受到市场利率的影响:当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就下跌;当利率降低时,债券价格就会上涨。如果投资者不能及时针对利率变化转变计划,随便投资的话,那么蒙受损失是绝对可以预见的结果。
有的保守型投资者会选择持有债券直至到期日再进行兑现,只满足于获取预期收益,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投资方式同样伴有风险。
我们首先要明白,影响利率的因素主要是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和央行的货币政策,所以利率是涨是跌不是人力能左右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如何找到更加灵活的投资方式来应对。
我们可以采取分散债券期限的投资方式,分别购买不同的长短期债券,按比例进行投资组合。如果利率上升,短期债券可以得到获利机会;如果利率下降,长期债券还可以在这时保持较高收益。这和投资理财的基本概念类似,即“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二、物价风险
物价风险是指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风险,从而引发债券贬值。
我国某金融机构曾在1991年发行期限为三年、年利率为10%的债券,但1994年全国进入通货膨胀,并且通货膨胀率一度高达24%,结果是持有该债券的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全部大大缩水,这一情况对后来债券的发行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通货膨胀期间,投资者应以票面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而得出自己的实际收益率。假设债券利率是10%,通货膨胀率是7%,那么实际收益率只有3%。
要想规避物价风险,可以选择分散投资来分散投资风险,用其他高收益投资平衡可能受到的损失。比如,我们可以将部分资金投资于股票等高收益投资。虽然股市也有风险,但毕竟债券市场与股市并无关联,不会发生一损俱损的情况,我们恰恰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平衡投资。
三、变现能力风险
变现能力风险存在于除国债之外的其他债券上,指投资者能否在短期内以合理价位顺利出售债券的风险。
我们可以预想一下,如果你在手持某债券的同时又得到了其他更好的投资机会,你需要周转资金所以选择出售债券,但短期内你似乎很难找到愿意以合理价格收购的买家,你无可奈何,只得决定打折降价出手,而且你也并非立刻就能找到买家。这样不仅在成本上蒙受了损失,还有可能让其他投资机会白白溜走。
想要规避此项风险的投资者可以选择购买国债,国债因实力雄厚,广受大家信赖,所以不必为将来的销路发愁。另外,我们尽量不要买冷门的债券,虽然有些冷门债券有发展空间,但我们投资是为了让资产增值,而不是给市场“交学费”。而且,我们还要另备一些现金以备不时之需,避免出现急需变现时转卖债券的情形,因为转卖通常都不会给原持有人带来回报。
四、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是指债券发行人不能按时支付债券利息或偿还本金,从而给债券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
违约风险通常发生在企业债券上,这和发行债券的企业经营状况有很大关系。当企业陷入亏损时或停止盈利时,往往就难以对债券投资者偿还本息。当企业只是违约时,投资者还可以抱一线希望,因为债权人与债务人可以达成延期支付本息的协议,也就是说在未来企业有能力偿还本息时,投资者仍然可以获得收益。但当企业破产时,投资者将有可能遭受部分甚至全部损失。
导致违约风险出现的原因通常是发行公司经营不善或信誉不好,应对这种风险的唯一方法就是远离质量较差的债券。因为一旦这种风险出现,投资者基本上毫无办法,这就需要我们在投资之前,必须去了解相关发行公司的营业情况、销售业绩、历史支付情况等,要准确地将质量不高的公司债券及时隔绝在投资范围之外。另外,即使我们在持券期也不可放松监管,要对该公司的经营情况随时保持了解,以便在出现苗头之时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每一个投资者都想获利,但我们在投资时也要摆正心态,当风险来临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效地规避它。如果我们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合理应对,即使某一次投资没有获得多少利润,但只要我们能在风险中保全资本,就是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