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预警】你真的“会”花钱吗?(1 / 1)

哈佛财商课 金文 785 字 8个月前

哈佛商学院在学习初期都会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概念:“一个人会不会花钱,和他掌握多少金钱没有关系。不能小看每一分钱,要学会管好自己的钱,让每一分钱都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理性消费也是理财的一种形式,理财不仅要学会管好手中的金钱,也要学会如何花钱。只有学会合理使用金钱、控制住资金的流向,才能打好理财的基础。所以,理性消费也就是理财的基础。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类似这样的抱怨:“不知不觉就把钱花完了”“钱总是不够花,但也不太清楚具体花在哪里了”……曾经有人做过一个试验:给甲和乙每人200元钱,不同的是甲的钱是一张整钱加零钱,乙的钱是两张整钱,然后让他们分别去超市消费。结果甲只花了70元,而乙却花了100多元。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在人们手里只有一张整钱时,往往会先花零钱,而不太愿意破开这张整钱。在这个意念的约束下,人们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则会先考虑:“买这个还得把钱破开?算了,下次再说吧!”如果不是必需品,那就说明暂时还没有买的必要,这样就避免了不必要的消费。而在手握两张整钱时,会抱着反正总要破开一张的心态来购物,也就解除这种心理上的约束了。

什么是不理性消费?人们通常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实践了这个概念,比如从超市里出来,总会发现袋子里多了一些购买计划之外的东西;因为对金钱流出没有具体感觉,所以刷卡消费时不知不觉就使信用卡透支;面对商家的打折促销,贪便宜买回很多非必需品;还有的人去挑战超过自己购买力的高端商品……这些都是人们生活里计划外的开支。

有人说自己在节省这些计划外消费时就做得非常好,有位年薪达到15万元的80后在论坛上对自己的省钱方式津津乐道:“现在有双球鞋还是大学时买的,穿了快六年了”“早饭一般都是一元的杂粮饼,只有请客户才去饭店,吃饭还能赚钱。”

与那些冲动购物的人相比,这位80后确实很理性。但俗话说得好:“花钱要花在刀刃上。”这并不是说让你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而是说要合理地消费,把钱花在值得的地方,节省本可以不必浪费的金钱,而不是做一个葛朗台。

小李宁刚刚上幼儿园,有天下午他的爸爸接他接晚了,李宁觉得很委屈,对爸爸说:“别的小朋友都走了。”爸爸从包里拿出刚买的玩具火车,但李宁不太满意,说:“爸爸,这个火车好小。”爸爸说:“是小了一点,但大的花钱多,小的便宜一点啊。”李宁想了想高兴地说:“那我们就买便宜的吧。”

经过菜市场时,妈妈准备买些熟食回去。李宁问妈妈:“妈妈,这个便宜吗?”妈妈回答:“不便宜,但是价格挺合适。”李宁高兴地说:“那我们就买合适的,贵的不买。”

理性消费既不难做到,也不用抠门儿。像李宁一家这样,只买合适的、必需的,不求最贵但求合适就可以了。那么通过什么方法可以避免钱在无意识的时候随手花掉呢?有许多简单的小办法都可以帮你省钱。

一、去超市时给自己列个购物清单,把哪些是必须买的详细写下来,照着清单消费,不要对单子以外的商品轻易动心。

二、尽量不要使用信用卡,因为刷卡消费会给人造成没有花钱的错觉,但实际上你的确已经完成消费了。非大额交易时使用现金,金钱的流通会给人以直观的感受,以提醒你花了多少钱。

三、出门只带少量现金,尽量别带很多。带一张100元,能不找开就不找开。再带一张20元,尽量只花这点零钱。

四、不在饥饿、愤怒时逛街,因为处于情绪波动中的人很容易冲动消费,千万不要犯这种代价昂贵的错误。

五、若是遇到实在喜欢的东西,而它又不太便宜,就先在纸上写下来,放上三五天后再回头看:你现在是否还需要它?

理性消费,就是要学会保持自己的理性,判断哪些东西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拒绝不必要开支,通过日积月累也会拥有自己的一笔小财富。但最重要的,是能够培养起自己珍惜金钱、合理安排金钱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