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沟通不仅指让对方准确理解自己传达的信息,因领导平易近人而下属心甘情愿效命,而且指沟通双方能够达成协议,最好是基于利益的一致而共同出谋划策完成某项任务。领导的平易近人、不耻下问是这种双向沟通的基础,而这种双向沟通是指有反馈信息的沟通,如讨论、面谈等等。在双向沟通中,沟通者可以检验接受者是如何理解信息的,也可以使接受者核实其所理解的信息是否正确,并可要求沟通者进一步传递信息。
较之于单向沟通,双向沟通对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和加强双方紧密合作有更重要的作用,因而现代企业的沟通,也越来越多地从单向沟通转变为双向沟通。因为双向沟通更能激发员工参与管理的热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然而在现实世界里,领导者与下级产生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沟通不及时,往往只有一方在努力,而另一方却意气用事,消极应付,待其醒悟,再寻求弥补时,那一方又心灰意冷,另生别念。于是,“一头热”变成“两头凉”,旧隙未弥,新怨又添,愈闹愈僵,难以收拾。下属在领导下达任务时或心不在焉或因惧怕而一味点头,其实心里根本就是一团糨糊。以如此糊涂的状态去执行任务,结果自然也是糊里糊涂,领导事后急得跳脚也是无济于事。
所以领导在沟通中固然要处于主动地位,但也需要留出空间让下属发表见解,提出疑问,查补缺漏。不妨向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狄仁杰学习,多向下属问几个“元芳(元芳原名李元芳,是狄仁杰的副手,因思维缜密、善于推理而备受器重),你怎么看”,以此来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尤其是要容忍双向沟通中出现的不同观点、意见和建议。
比如,有一个专门生产精密机床零件的小制造厂,有一次该厂的总经理想接受一笔很大的订货,但是车间的工作是早已计划好的,他深知这样无法按时在订货日期交货。他并没有为此催促工人们加速工作,突击完成这批货,而是把大伙召集在一起,解释一下面临的情况,并且告诉他们,如果能按期完成这批货的话,对于公司和他们将意味着什么。
然后,他开始提出问题:
“我们还有别的什么办法来完成这笔订货吗?”
“谁能想出其他处理这笔订货的生产办法吗?
“有没有办法调整我们的工作时间或人力配备,以便更有效地突击完成这批货?”
员工们七嘴八舌提出许多办法,于是这笔订单被接受了,而且最终按期交货。
承认和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让他们参与决策过程,他们就更可能接受命令,从而自动地向企业的整体目标靠拢。
“元芳,你怎么看?”一句亲切而温柔的话充分体现了狄公待人亲切、赏识人才、尊重下属、善于听取意见的良好领导作风。古人都能如此待人接物,都拥有如此高尚的品德情操,我们现在做领导的人,确实应该好好地效仿或者自省一番。
真正的交流只有在员工间有活跃的双向交流气氛时才能出现。对大多数公司来说,目前最大的挑战就是必须将传统的单向、由上而下的传达方式变为灵活的双向运转。但是随着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危机感加深,许多人都习惯将自己封闭起来,不轻易向别人表露自己的情感和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实现双向沟通呢?
一是以“激将法”征求意见。陈云在20世纪50年代就说过:“发现错误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找各方面的人来开会。要把资本家请来当反对派,专门同我们抬杠,工作就可能做得更好。”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每逢大事,都是先找持不同看法的人来开会,让他们研究,然后他再找出他们的不同意见进行研究。
二是鼓励下属说真心话,心里要有一把衡量人性的标尺。比如有些人会说:“我才不会去跟别人争排名。”乍一听以为他是虚无主义的奉行者,但等到真正升职考核时,他却又极力争取;有的人喜欢借用种种理论来武装美化自己,最后连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真实面目。这时候领导在双向沟通中就必须谨慎对待,多用行动来检验对方的言论,才能够明白下属的“真心话”到底是什么。
鬼谷子讲:“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耳聪目明,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则计出必胜、谋出必成。领导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激励下属踊跃发言,广泛听取意见,只有全面了解情况才能做出更好的决定。总之,领导若期望在沟通中能够让人乐于亲近,激起下属的积极反应,就应该多抽些时间走出办公室,走进工作场所,倾听一下下属都在说些什么,看看他们都在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