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而惑之——见惯不怪,常见不疑(1 / 1)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网购的衣服怎么穿在模特身上拍出来的照片那么美,而实物拿到手里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回头跟店主理论吧,对方又总强调是电脑显示器等的问题,自己只能吃哑巴亏。这个道理虽然简单,但很多人仍然一次又一次地被那些漂亮的网络图片所吸引,每次也都痛痛快快地掏钱,上当也就不止一次了。

为什么会这样?很显然,因为人已经产生了情绪疲劳,习惯了网络商家的某种行为,而恰恰是这种习惯性让人产生了麻痹心理。

研究表明,一些习惯性的行为会使人产生情绪疲劳,大部分人都清楚这个道理,却不会运用这种方法来为自己在一些情况中获得利益。其实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瞒天过海”行为。故作姿态,用习惯去麻痹对方是很好的斗智不斗力的行为,通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提高收益的百分比。

东汉末年,黄巾军进攻北海。北海太守孔融被黄巾军管亥围困。孔融打算向平原太守刘备求救,但敌人围兵重重,无法出城。这使得孔融一筹莫展。正在这时,名士太史慈求见,请求突围。他胸有成竹地对孔融说:“现在敌军围困严密,如果硬往外冲,那无异于羊入虎口;要想成功,须用奇计。我如今已想出了一条妙计,定可为您搬来救兵。现在军情紧急,请您别再犹豫了。”孔融虽不愿让太史慈去冒险,但见他胸有成竹的样子,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第二天天刚亮,太史慈匆匆地吃完早饭,然后提了弓箭,扛起一个箭靶,骑上快马,打开城门冲了出去。城外的敌军见城中有人冲出来,以为是来挑战的,便急忙调动人马准备迎战。谁知太史慈下了马,来到城边的一个壕堑里,栽好靶,一个人不慌不忙地练起箭来。太史慈练了好一阵,然后扛起箭靶,进城去了。围观的人嘀咕了一阵子,起初都感到奇怪,便远远地站着不动,后来见他只是练箭而已,这才放下心来。

第二天,太史慈又扛着箭靶来到壕堑里练箭。这一回,围观的敌兵对太史慈不那么警惕了。他们有的躺着不动,有的还围上来闲看,相互间耳语一番,评论他的箭法如何如何。太史慈足足练了两个时辰,最后又扛起箭靶,骑马进城去了。

到了第三天,太史慈又扛着箭靶出城了,围观的人以为这个古怪的人又出来练箭了,便不再理会他。谁知太史慈这次却把箭靶一丢,策马径直冲向城外。当围城大军清醒过来时,太史慈已经冲出重围。他们气急败坏地派人追赶,太史慈却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太史慈来到平原郡,向刘备求救,请他发出救兵。刘备于是派出精兵三千,跟随太史慈去解北海之围。围城大军得知刘备的援兵到来,再也无心攻城,四散退去了。

人们对司空见惯的事情常常不会产生疑惑,太史慈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以常见现象来麻痹对手,扼杀了对手思想的灵敏性,而后突然行动,突出重围。谁人能说他不高明?

鬼谷子说:“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打乱他的思维,迷惑他的心智,攻其不备之时。在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施展瞒天过海之计,出其不意取胜的例子不胜枚举。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同样的计策应用于商场上也可以出其不意地打击对手,就像处于弱势的古尔德最后却控制了西联电报一样。

古尔德是美国商场大玩家,他投资100万美元成立了一家电报公司。在此之前,西联电报公司一直独占着电报市场的生意,因而古尔德的这家电报公司直接威胁到了西联电报公司的利益。

面对古尔德的威胁,西联电报公司的董事决定不惜任何代价收购古尔德的公司。他们认为这么一来就可以除掉这个恼人的竞争对手。

然而过了几个月,古尔德又开了一家电报公司,再一次和西联电报公司展开了竞争。同样的事情再度发生,西联又出资买下了古尔德新开的公司。不久后,这样的事情又发生了,可是这一次西联却吃惊地发现,西联的经营权已经落入古尔德的手中。

西联的董事们以为古尔德的目标只是等着被高价收购,从中赚取利润。其实古尔德是在转移西联的注意力,并通过西联的收购行为在其内部安插自己的人马。与此同时,古尔德出高价在西联之前购买了爱迪生的发报机专利,进而在故技重演的掩护下,以内部蚕食和专利权作为要挟,一步步控制了西联的经营权。

古尔德使用的就是一个反复模式的诡计,他以重复的行动展现在对手面前,让他们相信自己会继续保持同样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掌控着西联电报公司的心理预期,他们认为古尔德的行为会遵循一个固定的模式。正是这种观念,使得他们落入古尔德设下的圈套。

见惯不怪,常见不疑,是思维定式在军事、商业、生活中的成功运用。以重复的行动展现在对手面前,这种模式会掌控对手的预期。对手会认为我方会继续保持同样的行为模式,遵循某一固定的模式,渐渐地,警惕心就完全消失,让自己暴露在危机当中,此时使用“瞒天过海”计是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