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故拖延——别让不懂拒绝害了你(1 / 1)

所谓“忤合”术,讲的就是关于分合与向背的问题,是一种辨证处世的技术。在职场中,难免会出现不“合”,这就需要我们“反忤”“背离”,学会拒绝。拒绝便是一种常见的“反忤”,一般人都不太好意思拒绝别人,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为了避免多余的困扰,对一些不合理或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有必要拒绝。但是,拒绝别人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这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使用“忤合”术拒绝别人的请求时,应该三思而行。

当对方提出请求后,不必当场拒绝,你可以说:“让我再考虑一下,明天答复你。”这样,既为自己赢得了考虑如何答复的时间,也会使对方认为你是很认真地对待这个请求的。可见,拒绝也是一门学问。

某单位一名职工找到上级要求调换工种。领导考虑了一下当前的情势,心里明白调不了。但他没有马上回答说“不可能”,而是说:“这个问题涉及好几个人,我个人决定不了。我把你的要求带上去,让厂部讨论一下,过几天答复你,好吗?”职工听到领导这样的回答,心里也还有希望。而领导既让对方明白了调工种不是件简单的事,存在着两种可能,还使对方思想上有所准备。这样,职工在工作时就不会有埋怨心理,反而会增加对领导的信赖。

这种委婉的拒绝比当场回绝效果要好得多。

一家汽车公司的销售主管在跟一个大买主谈生意时,这位买主突然要求看该汽车公司的成本分析数字。这些数据是公司的绝密资料,是不能给外人看的,可如果不给这位大买主看,势必会影响两家和气,甚至会失去这位大买主。销售主管并没有说“不,这不可能”之类的话,但他的话语中婉转地说出了“不”——“这个……好吧,下次有机会我给你带来吧。”知趣的买主听过后便不会再来纠缠他了。

某位作家接到老朋友打来的电话,邀请他到某大学演讲。作家如此答复:“非常高兴你能想到我,我查看一下日程安排,随后会回电话给你的。”这样,即使作家后来表示不能到场,他也会有充裕的时间去化解某些可能的内疚感,并使对方轻松、自在地接受。

陈涛夫妻俩下岗后,自谋职业,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贷款开了一家日用品商店。两人起早贪黑地把这个商店办得红红火火,收入颇丰,生活自然有了起色。陈涛的舅舅是个游手好闲的赌棍,经常把钱扔在麻将桌上。这段时间手气不好又输了,他不服气,还想拿回本钱,又苦于没钱再赌,就把眼睛瞄准了外甥的店铺,打定了主意。

一日,陈涛的舅舅来到了店里,对陈涛说:“我最近想买辆摩托车,手头尚缺5000块钱,想在你这儿借点周转,过段时间就还。”陈涛了解舅舅的嗜好,借给他钱,无疑是肉包子打狗。何况店里钱也紧张,他就敷衍着说:“好!再过一段时间,等我把到期的银行贷款支付了就给你,银行的钱可是拖不起的。”舅舅听外甥这么说,没有办法,知趣地走了。

陈涛不说不借,也不说马上就借,而是说过一段时间,等支付银行贷款后再借。这话含有多层意思:一是目前没有,现在不能借;二是我也不富有;三是过一段时间不是确指,到时借不借再说。舅舅听后已经很明白了,但他并未心生怨恨,因为陈涛并没有说不借给他,只是过一段时间再说而已,给了他希望。

可见,“忤合”术在职场和生活中随时都有用武之地。但是在“忤”的时候,应该学会点“花言巧语”,“忤之有理”“拒之有道”。这样,处理事情时,既能巧妙地避免不必要的正面冲突,又能达到拒绝的效果,且不伤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