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交流是一种微妙的艺术,恰当地用柔和的方式进行诱导,对方很容易乖乖地跟着你的话题走。
在日常会话中,我们总是会碰到这样的交谈者——他们喜欢把自己要说的意思反反复复地说明,详尽得让人几乎厌烦。遇到这种情况,你是任凭对方继续无休止地发挥,还是粗暴无礼地打断他的话?这两种方法都不是很好,你应当以柔和的方式诱导他进入你的话题,如:“简洁一点说,你应该这样表述……”
让对方的意思跟着你的话题走,这种行为叫作“诱导”。
诱导是会话双方的一种意识交流,假如会话双方意见相悖且相互攻击,肯定无法促成“心意的相互交流”,说不定还会使说话者产生消极情绪。因此,当除你之外的其他听众由于说话者过于啰唆,而失去了对谈话内容的兴趣,或是由于谈话内容抽象,使听者无法了解说话者的本意时,你就应该积极地参与会话,将说话者的意思诱导到他自己的本意中来。
我们来看一位推销员是如何诱导顾客跟着他的意思走的。
推销员:请问你需要多大吨位的?
顾客:很难说,大概两吨吧!
推销员:有时候多,有时候少,对吗?
顾客:是这样。
推销员:究竟要哪种型号的卡车,一方面要看你运什么货,一方面要看在什么路上行驶,你说对吗?
顾客:对,不过……
推销员:假如你在丘陵地区行驶,而且你们那里冬季较长,这时卡车的车身所承受的压力是不是比正常情况下要大些?
顾客:是这样的。
推销员:你们冬天出车的次数比夏天多吧?
顾客:可不是,多多了,夏天生意不行。
推销员:货物多,又在冬天的丘陵地区行驶,卡车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吗?
顾客:对,那是事实。
推销员:从长远的眼光看,是什么因素决定买车的型号呢?
顾客:你的意思是……
推销员:从长远的眼光看,是什么因素决定买一辆车值不值呢?
顾客:当然要看车的使用寿命。
推销员:一辆车总是超负荷,另一辆车从不超负荷,你觉得哪一辆寿命更长些呢?
顾客:当然是马力大、载重多的一辆。
推销员:所以,你买一辆载重4吨的卡车可能更划得来。
顾客表示赞同。
这位推销员就是在平静的谈话中,设法让顾客跟着他的思想走,达到成功推销的目的。
诱导别人的一个绝妙方法就是从一开始你就要让对方回答“是”,而千万不要让他说出“不”来。因为假如一开始双方就不合,会彼此产生成见,这样你就算再说上千言万语,而且是句句属实,想要更改别人早已留下的不好印象,也是不大容易的。所以,与人交往先得迎合对方的心理,使对方觉得这次交谈是商讨,而不是争辩。
道理何在呢?因为每个人都会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开头用了“不”字,即使后来知道这“不”字是用错了,但为了维护尊严,他所说的每句话都会坚持到底,所以我们要绝对避免对方一开头就说“不”字。
一个人对某件事说“不”字,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比说其他字要来得紧张,他全身的组织——分泌腺、神经和肌肉——都聚集起来,形成一种抗拒的状态,整个神经组织都准备拒绝。反过来看,一个人说“是”的时候,没有收缩作用的产生,全身放松,准备接受,所以在开头我们获得“是”的反应越多,才越容易得到对方对我们最终提议的认同。
所谓“诱导之道”,其实就是要把别人往自己要表达的方向上引导。鬼谷子在《反应》中讲:“反以知彼,覆以知己。”我们了解世界上这类那类的事物,观察旁人,不仅可以洞察了解对方,而且可以知道自己为人处世的得失。观人而观己,认识自我,就能根据周围的情况以及以往的经验进行推究,进而把握事态。所以,抓住别人的选择意向,有策略地进行沟通,从他口中得知其意向,这样才能成功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关调查显示,对于有些诱导性的问题,人们的回答99.9%是肯定的。所以,在职场中,不管是做什么事,让某个人越多地对你说“是”,这个人就越可能习惯性地顺从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