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化模式(1 / 1)

20世纪中期之前,世界汽车生产企业包括丰田公司均采用福特式的“总动员生产方式”,这种方式在一定时期内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日益加剧,“福特式”模式逐渐暴露出它的严重缺陷。如生产过程中物流不合理,库存积压和短缺非常严重,生产线要么不开机,要么一开机就大量生产,因此,“福特式”模式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最早意识到这种缺陷的是丰田汽车公司副总裁大野耐一,以大野耐一等为代表的人认为,美国汽车工业的生产方式虽然已经很先进,但只有采取一种更灵活、更能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方式才能避免资源的严重浪费。

进入20世纪后半期,整个汽车市场进入了一个市场需求多样化的新阶段,与此同时,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久,汽车制造业就开始围绕如何有效地组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课题进行探讨。因为每个企业都已经意识到,如不这样做,企业便会引起严重的资源浪费,这毫无疑问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甚至生存。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953年,大野耐一综合了批量生产和单件生产的特点和优点,创造了一种在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高质量、低消耗的生产方式,即适时生产(Just In Time,简称JIT)。简单地说,就是将必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以一定的数量和完美的质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往必要的地点。

适时制生产出现后,众多西方企业界人士和管理学家开始探索日本企业成功的秘密,JIT从而被当作日本企业成功的秘诀而受到广泛的关注。随后,这种秘诀在欧洲和美国的一些企业中开始推广开来。现在,这一方式与源自日本的其他生产、流通方式一起被西方企业称为“日本化模式”。

近年来,JIT不仅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同时作为一种物流模式在欧美物流界得到了广泛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