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糟之前先渐好(1 / 1)

那些效果不彰的干预措施之所以能引诱许多人采用,是因为在短期之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一些效果:新房屋建好了、失业的人接受了工作训练、饥饿的孩童获得照顾、不足的订单有了补货、把烟戒掉了、解除了孩子的压力、避免了与新同事的冲突……然而最后的恶果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滞延才会被发现,也就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弊害之间存在时间差距。

美国《纽约客》杂志曾登载过一幅卡通画:有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推倒左边的一个大骨牌。他告诉自己:“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然而他没有看见那个骨牌正要倒向另外一个骨牌,而后倒向另外一个,一个接着一个,骨牌链绕了一圈最后从他的右边击中他。

许多管理的干预行为,常在恶果显示之前,呈现良好状况的假象,这就是只重表面的行为(例如为了讨好老板)常制造出反效果的原因。人类似乎已经发展出一套复杂的系统,有办法使任何事情在短期内看来很好,但是最后的恶果**魂不散地回来找你。就像骨牌圈移动的时间滞延,系统问题很难当下辨认。

典型的解决方案常可在开始的时候改善症状,我们觉得好极了,误认为现在已有所改善,甚至问题已经不存在。但在两三年,甚至四年之后,以前的问题会再回来,甚至有新的问题因此而引发。到那个时候,旧人已走,新人将面对更难处理的问题。因此,在很多情形下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往往无效。

下面是一则古老故事的现代版。

过路人看到一位醉汉在路灯下跪在地上用手摸索着什么,原来醉汉正在找自己房屋的钥匙。过路人想帮助他,问道:“你在什么地方丢掉的呢?”醉汉回答:“在我家房子的大门前掉的。”过路人问:“那你为什么在路灯下找?”醉汉说:“因为我家门前没有灯。”

有灯光才易寻找,因此醉汉也不追究钥匙真正掉在哪里,看到灯光便开始找。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熟悉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好像最容易,因此我们往往固执地使用自己最了解的方式。

虽然有时候钥匙确实掉在路灯下,但是也经常掉在黑暗的地方。当我们努力地推动熟悉的解决方案,而根本的问题仍然没有改善,甚至更加恶化时,极有可能是“非系统思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