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三部曲(1 / 1)

无论是单线索归因还是多线索归因,个体行为的归因总是涉及行为者(内因)、接受者(外因)、所处环境(外因)三个方面的因素,即三维归因理论(又称三度理论)。凯利认为,在对个体行为进行归因的时候,可以依据这三个因素作为基础来确定判断标准。

一般来讲,评估个体行为并对其进行归因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

首先是它的一贯性——个体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行为是相对稳定的(频率较高)还是不稳定的(偶然出现);

其次是它的独特性——个体在这一任务上的行为是否不同于其在其他任务中的行为;

最后是它的一致性——个体在这一任务上的行为是否与其他人在此任务中的表现一致。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比如,一名员工今天上班迟到了,对其迟到的原因应如何分析推断呢?这就要用到归因三部曲。

第一步,从一贯性着手。如果这名员工上班从不迟到,则表明这是一个特例,行为的一贯性较低;而如果他每周都迟到两三次,则说明行为的一贯性较高。行为的一贯性越高,观察者越倾向于对其作内部归因。

第二步,再看独特性。这名迟到的员工是否经常表现得自由散漫、违反规章纪律。如果行为的独特性低(此行为经常出现),则观察者可能会对行为作内部归因;如果行为的独特性高(此行为偶尔出现),则活动原因可能会被归于外部。

第三步,要观察一致性方面。所有走相同路线上班的员工都迟到了,则迟到行为的一致性就高。从归因的观点看,如果一致性高,我们对迟到行为进行外部归因。如果走相同路线的其他员工都准时到达了,则应认为该员工迟到行为的原因来自于内部。

归因三部曲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对它们进行组合评价可以产生许多可能的解释。它可以归因为能力的高低、努力程度的大小、任务的艰巨与否或者运气的好坏。其中,能力和努力是内部归因(即个人原因),它是指对高一贯性、低独特性和低一致性判断而作出的解释;任务难度和运气是情境归因,当员工的行为被认为是独特的,且与其他同事不同,通常会以情境归因作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