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书,专门介绍或评论古代的大思想家,一般人喜欢读这些书,却不读那些思想家的原著。他们只顾赶时髦,其余的一概不理会;又因“物以类聚”的道理,他们觉得现在庸人的浅薄无聊的话,比大人物的思想更容易理解,因此,古代名作难以入目。
我很幸运,在童年时就读到了施莱格尔[5]的美妙警句,以后也常奉为圭臬。
你要常读古书,读古人的原著; 复述他们的话,没有多大意义。
平凡的人,好像都是一个模子铸成的,太类似了;他们在同时期所产生的思想几乎完全一样,他们的意见也是那么庸俗。他们宁愿让大思想家的名著摆在书架上,但那些平庸文人所写的毫无价值的书,只要是新出版的,却争先恐后地阅读。太愚蠢了!
平凡作者所写的东西,像苍蝇似的天天出产,一般人只因为它们是油墨未干的新书而爱读之,真是愚不可及的事情。这些东西,在数年之后必遭淘汰,其实,在产生的当天就应当被摒弃才对,它只配做后人谈笑的资料。
无论什么时代,都有两种不同的文艺,似乎并行不悖。一种是真实的,另一种只不过是貌似的东西。前者成为不朽的文艺,作者纯粹为文学而写作,他们的创作严肃静默,然而非常缓慢。在欧洲1世纪中所产生的作品不过半打。另一类作者,文章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但他们却能狂奔疾驰,受旁观者的欢呼鼓噪,每年送出无数的作品。但在数年之后,不免令人发出疑问:他们的作品在哪里呢?他们以前那显赫一时的声誉在哪里呢?因此,我们可称后者为流动文艺,前者为持久的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