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里藏针,让话语掷地有声(1 / 1)

高效对话 郭津宏 355 字 3个月前

绵里藏针,简而言之,就是软中带硬。“软”指的是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比较和缓,“硬”指的是表达的内容比较强硬。在和他人交涉时,为了避免因为严厉和争执而陷入尴尬,就可以用这种说话的技巧来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当然,使用绵里藏针的方法时应尽量避免指名道姓,用一种比较温和的语言点到为止就可以了。同时,你的“针”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硬、准。只有击中对方的要害,让他有所顾忌,才会识趣地知难而退。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讲究的是以和为贵,如果把好话说成了恶话,就算没有惹祸,也会得到个不会说话的“美名”。当你面对的是顶头上司时,或者是与你的事业息息相关的对手时,和他们说话就更应该注意分寸。即使彼此之间真的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应该镇定,学会“绵里藏针”,但是又要做到“针针见血”。

一次,一位外交官偶然看见美国总统林肯在擦自己的皮鞋,便问:“总统先生,您经常擦自己的皮鞋吗?”林肯笑着说:“是的,难道你经常会擦别人的皮鞋?”林肯的回答简单直接,表面上很温和、礼貌,实际上却话中有话,有很强的反击意味。

如果是在庄重的场合,我们应该注意两件事:第一,该说的话必须要说,绝不能放弃原则;第二,不要把关系弄僵,不能伤了和气。因此,你要尽量委婉地说话,暗地里却能将对方反驳得哑口无言。这种绵里藏针的口才,可比直截了当、毫不留情地否定他人要高明得多,当然这取决于我们的修养和智慧。用“绵”换取人心,用“针”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像糖衣包裹着药片一样,招数千变万化,窍门却是万变不离其宗。

所以,即使双方已经“暗流涌动”,也不要用“狂风暴雨”的形式伤了彼此,而应该选择用“绵里藏针”的技巧,以柔克刚,这才是上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