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现实中的,既需要看到明天的日出,也需要看到眼前的美景。眼前是伸手不见五指,又怎能为明天不知道是否有日出而前行呢?
曹操是历史上一位非常聪明的管理者。
三国混战,曹操率兵去宛城讨伐张秀。当时是赤日炎炎的七月,连日的奔波,将士们个个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曹操看到军队越走越慢,便想到如果按眼前的状况走下去,很难如期到达目的地。此时,他心生一计,扬起马鞭,指着前方对下属军士高喊:“前方有一片梅林,赶到那里我们再休息。”
当兵的听到曹操的话,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一片梅林,想到酸甜解渴的青梅,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赶路,最后终于按期到达。
曹操是一个聪敏的领导,他画了一个“饼”,用一种潜在的“充饥”力量,成功地帮助士兵们解决了精神上的饥饿感,实现了自己预期的目的。
人心像需要上发条的闹钟一样,一旦失去了发条的鼓动,闹钟就会停止不前,任由时间在眼前一分一秒地流逝。
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此时的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人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很多管理者画出了饼,却没有达到让人“充饥”的效果。
很多人抓到了“画饼”这张王牌,却糟蹋了这张王牌。
几天之前,我和表弟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说:“我想换一份工作,因为越来越讨厌老板的那副嘴脸。”
我询问原因。
他说,老板是世界上最会编织谎言的人,经常给他们画饼。老板经常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好干。只要你努力工作,公司一定不会亏待你。用不了两年,保证你有房有车。”
我说,这是在激励你们,有什么不对吗?
表弟说,激励我们没有错,他每天都在“画饼”,但是他画的饼,非但不能充饥,还会让我们更加饥饿。
每次,老板刚一走,几个员工就开始嘀咕:“今天老板又给我‘ 画饼’了啊。”
“咳,甭信这个。什么有房有车啊,全是瞎扯,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牲口使。只见他画饼,却从没有见过饼。”
这种只“画饼”,却从未给下属“吃过饼”的方式,是世界上最愚蠢的“画饼”方式。
企业中,给员工“饼”是管理者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这里,可以将“饼”分为基于企业的“饼”和基于个人的“饼”两大类。所谓基于企业的“饼”,重点在于管理者对企业未来发展目标的前景勾画。通过勾画企业未来良好的发展前景,树立员工信心,加强企业与员工的联系,也就是“河里有水蛤蟆叫”。而基于个人的“饼”,则偏重于员工的职业规划,即描绘未来随着员工能力与业绩的提升,所能够获取到的精神与物质奖励。
曹操留给后人如此珍贵的王牌,却被后人给浪费了。
令很多管理者苦恼的是,尽管他们在“画饼”上花费了很大精力,却很难取得下属的认同,更谈不上借此发挥“充饥”的力量。
就像上例中的老板一样,费尽心思地给员工“画饼”,却招致员工暗地里的奚落。
在这个层面上,美国心理学家皮格玛利翁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
人心动力不足,需要外界给予赞美、信任和期待,这些激励、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激励、信任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内心动力,变得自信、自尊,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这种激励、信任能够发挥动力的关键因素,是需要这些都处于伸手可及的地方,或者通过努力能够得到的地方。
皮格玛利翁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在大街上的一根标杆上,距离地面5米的地方放一粒钻石,并宣称:“不借助外物,谁能碰到这个钻石,这个钻石就归谁。”
一时间,很多人跃跃欲试,但是,后来他们发现,这个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慢慢地,再也没有人凑这个热闹。
这告诉人们,即便是钻石这种极具**力的东西,一旦到了不可及的地步,就不会再有人关注。
这被称为“皮格玛利翁效应”。
发挥“画饼”的力量,重点在于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饼”是有理有据,而非空中楼阁。
“画饼”之所以不能“充饥”,是因为“饼的位置”不能取得下属的认同。也就是说,在下属看来,管理者所勾画的“饼”过于虚无缥缈,不具备实现的可能,自然也就无法产生工作的动力与**。
正如前文所说,有很多管理者都在给自己的员工不遗余力地“画饼”,但这些“饼”有多少是停留在口头层面而没有落实为制度的呢?在口头承诺中,待遇、发展机会、更高的职位……种种美味可口的“饼”在管理者口中犹如滔滔江水,奔流不绝,但是事过之后,这些在下属心中能够留下多少呢?
很多管理者认为,“饼”最终变成现实的时间还过于遥远,似乎大可不必把它弄得过于正式。但是对于下属而言,画出的“饼”就是合同与制度。
比如,很多人所熟悉的彩票,500万就是彩票画出的“饼”,但是从没有人怀疑过“我中奖后是否真能拿到钱”,原因就在于,彩票的机制是相对完善的。
对于下属而言,他们需要先尝一口“饼”是什么味道,是不是他想吃的,他有感觉了,这个才是他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