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人者,人恒敬之(1 / 1)

丈夫的公司组织员工郊游,允许员工带家属,于是丈夫决定带着我和儿子一起去。在车上,儿子认识了丈夫同事的女儿桐桐。桐桐妈和桐桐就坐在我和儿子前面的座位上,两个年纪相仿的孩子不一会就熟络了起来。在路上,桐桐妈一直苦口婆心地嘱咐桐桐要听话、有礼貌、不能随便乱跑等。桐桐满口答应,说自己“一定听话”。但我看她漫不经心的样子,感觉她根本就没把妈妈的话放在心上。

我们到达郊外的度假村时,已经快中午了,到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吃午饭。10个人一桌,我们和桐桐坐在一起。服务员上菜的时候,我们这桌还有两个人没到。这时,我看见桐桐急不可耐地拿出筷子,把各盘菜尝了个遍。桐桐妈打了一下桐桐的手,让她等那两位阿姨来了之后再吃。

这时,老公的一个同事客气地说:“没事,孩子还小,她想吃就让她吃吧。”

见阿姨这么说,桐桐更有恃无恐了,把自己最喜欢吃的水蒸蛋拉到自己跟前,并且不让儿子和其他的小朋友吃,桐桐妈怎么说都没用。当看到其他人异样的目光时,桐桐妈一阵羞愧。她一把抱起桐桐,走出餐厅,然后朝桐桐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了,走过去告诉桐桐妈,像桐桐这样的孩子还处在自我意识萌发阶段,更多地注重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所以他们不懂吃饭的礼节是正常现象。通过打骂让孩子记住和改变是最不可取的,要对孩子进行正向的引导,比如让她换位思考,好吃的在别人那里,不让她吃,她会怎么样。

礼貌是人们为了表示自己对周围人的尊重而采取的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教孩子要懂礼貌,比如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给他人造成不便要道歉,接受别人的帮助后要感谢对方……这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基本规则。因为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只有对周围人有礼貌,他们才会对你有礼貌。

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父母的溺爱,更多的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凡事都要以自我为中心,做任何事情既不考虑他人,也不计后果。

有的父母说,孩子学习好就行了,懂不懂礼貌没有那么重要。对孩子的“无礼行为”掉以轻心。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就知道了!”对此,我想说,如果我们对孩子不讲礼貌的行为熟视无睹、听之任之,那么他们长大后在人际交往方面就会遇到重重阻碍,更不利于事业的成功。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教孩子懂礼貌、尊重他人当作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由于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我们在教孩子懂礼时,最好“言传身教”,少讲“大道理”,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比如,我在教育儿子时,会告诉他公文包是爸爸的,化妆盒是妈妈的,未经允许不能随便乱动等。同样的道理,书包是儿子的,不经他允许,我和丈夫也不会随便翻看。

此外,我们还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认真、耐心地教孩子打招呼、用餐等基本礼仪。如果孩子一时学不会也不要勉强,我们要有耐心。孩子都有高超的模仿能力,我们将一些礼貌行为演示给孩子看,孩子就会以此为范本进行模仿,然后形成习惯。

对于桐桐在餐桌上的不礼貌行为,桐桐妈及时将她带离是正确的做法。但是,她动手打桐桐,不仅不能解决桐桐不懂礼貌的根本问题,反而有可能让桐桐产生逆反心理而跟她对着干。因此,我建议桐桐妈可以试着这样做:

首先,桐桐妈应先对打桐桐的行为表示歉意,并获得她的谅解。

其次,要告诉桐桐,她刚刚在餐桌上的表现是自私的、不受欢迎的。然后以尊重的态度和真诚的语气与桐桐交流,让桐桐懂得换位思考,体谅别人的感受。

最后,通过举例引导桐桐,让她真正意义上形成对“礼貌”的理解。

桐桐妈听取了我的建议,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桐桐回到饭桌后,表现得礼貌多了,而且在郊游的几天里,她变得像个小大人一样,主动照顾比自己年纪小的弟弟妹妹,有好吃的也分给大家吃。不仅大人都夸她懂事,小朋友们也喜欢跟她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