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些,没什么可怕的(1 / 1)

我们的人生需要不停地向前,需要不断地迎接挑战,而勇敢就是一种必需的态度和历练。所以,身为父母应该给孩子的性格中多注入一些勇气,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告诉孩子没有什么可怕的。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勇敢。

可事实上,我们却发现,生活中很多孩子胆小怯懦,缺少勇气:小一点的孩子怕天黑、怕打雷,不敢独自一个人睡觉;大一些的孩子怕和陌生人打招呼,上学后不敢和同学们交往,更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还有些孩子即便是受了欺负也不敢反抗,就连向老师和父母反映情况也是小心翼翼……

不可否认,孩子由于缺乏生存经验和足够的能力,或者有时比较脆弱和敏感,所以时常对陌生事情感到害怕,会对危险感到恐惧。这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是孩子过于胆小怕事,做什么事情都缺乏勇气,那就是大问题了。

身为父母,不要以为孩子天生就胆小,更不要因为自己的过分保护而让孩子逐渐抹去了原本的勇气和胆量。这是因为,如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不能让孩子战胜胆小的心理,变得勇敢一点、自信一些,那么将影响孩子将来的生活,甚至使其一生都成为胆小懦弱的人。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没有勇气的孩子,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也许小时候,还有父母的帮助和支持,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进而进入社会后,就会因为胆小和缺乏勇气而失去更多的机会。甚至是,即便机会就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没有勇气做些什么,以至于错过原本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

小威是一个聪明的男孩,可就是有些胆小,平时在家里比较活泼,可到了外面就不一样了,看起来怯怯懦懦的。更重要的是,他做什么都小心翼翼,没有一丝男孩子的勇敢劲儿。比如同学们一起去郊游,路过一条宽不到两米、深只有二三十厘米的小溪。别的同学都大胆地蹚水过去,就连女同学都过去了,他却站在小溪边不敢动,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说:“这不会有危险吧!这水已经到了膝盖了,如果踩到石头滑倒了,就糟糕了!”尽管同学们都鼓励他,给他加油,但是他还是绕了很大一段路程,选择了小桥过来。再比如,他从来不参加足球、篮球这样的运动,因为怕运动的时候受伤,怕和别人发生冲突。

其实,小威这样胆小、缺乏勇气是和爷爷奶奶的娇惯有直接关系的。由于小威父母工作繁忙,所以爷爷奶奶就担当起照顾孩子的重任。对于这个宝贝大孙子,老人自然宠爱得不得了,简直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生怕孩子受到一点委屈和伤害。父母平时又很少和孩子交流,即便是发现孩子有些胆小内向,也认为长大些就好了,没有太放在心上。

可是,等到孩子上了中学之后,小威父亲却发现,虽然孩子年龄越来越大,但是胆怯心理仍然没有改观。这让父亲非常着急,“一个男孩子怎么能这么胆小呢?”所以,他时常命令孩子勇敢些,不要害怕这害怕那。但是,由于孩子的性格已经形成了,又怎么那么容易改变呢?

应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孩子的胆小怕事、缺乏勇气,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父母的不当教育造成的。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把孩子当成了易碎的宝贝,怕磕着碰着、怕遇到什么危险的事情,所以总是把孩子带在身边,什么事都不放心让孩子做,更别说危险的事情了。尤其是,对于那些天性比较胆小、内向的孩子,父母更是保护得密不透风,极少让孩子单独做什么事情。这样一来,孩子就一直胆小下去,更别提坚强勇敢了。

正如一位美国教育家说过的:如果把一个人的一生比作瓷器,那么孩童时代就是制作瓷器的黏土。也就是说,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如果一味保护他们,害怕他们受到伤害,那么孩子就会成为易碎的瓷器;如果父母给予他们积极的教育,鼓励他们勇敢些,不要害怕任何事,那么他们就会充满勇气,成为坚强有胆量的人。

所以说,父母应该把孩子当成强者来看,敢于放手让他们去做一些事。当孩子对某些事情心生恐惧的事情,应该大声地告诉孩子:“勇敢些,这没有什么可怕的!”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就会惊讶地发现,孩子不仅会克服自己的胆小和恐惧,还会慢慢地做到以前不敢做的事情,并且能做得很好。

事实上,真正有大格局的父母不是想办法保护胆小怕事的孩子,凡事都为孩子考虑周到,而是不断地给予孩子鼓励,让孩子充满勇气,能够大胆地面临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尤其是困难和未知的风险。只有孩子变得勇敢了,敢于面对自己害怕的东西,敢于面对生活中的陌生人,以及所谓的困难和危险,内心才能变得强大起来,自信心才能得到提高,从而得以自信,从容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以及未来的一切。

孩子也只有相信自己的力量,充满了勇气和胆量,才能去往更远的地方、更广阔的天地,创造更加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