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人生观和传统道德品质教育(1 / 1)

1给孩子讲清人生观和快乐观

人活着为什么,怎么样才能快乐,这些看起来抽象空泛,但这些观点和思想,却是孩子做人的基础,也是形成孩子好品质的关键因素。

快乐是一种自我感觉,是属于精神方面的,和物质关系不大。现实生活证明,人做了好事,心里是快乐的,如果做了坏事,心里是担惊受怕的。人帮助了别人,心里是快乐的;人亏欠了别人,心里是内疚的。人们都说好人一生平安,就是说好人不故意惹是非,好人总是忍让别人,好人总是活得坦然,好人也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帮助。

我妻子的父母都特别地勤劳,一辈子奉行的就是努力干活不惹是非,岳父母的性格深深地影响了我的妻子,所以她从小就很勤快,没事干她很难受,有事干她很快乐。我的父母也历尽坎坷,对如何做人也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我的父亲,他的善良老实人人称道,而且善良老实得从不偷懒耍滑,也几乎是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对我的影响很大,我这么些年来也特别地努力,也是受了父母的影响。有了女儿以后,我们知道,我们对她的基本教育,就是做一个好人,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而且要一生向这个方向努力。比如我们告诉她,人活着就是为了父母,就是为了亲人,也是为了社会,比如爸爸妈妈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赡养你爷爷奶奶,给你爷爷奶奶争气争光,同时也是为了这个家,为了把你培养好,当然也是为了社会,把工作干好了,也就是为社会发展作贡献了。这些说教虽然仍显空泛,但在生活中这样去做,孩子是能够体会出来的,而且生活中处处也可以这样教育孩子。比如有人要结婚,女儿便问我结婚是干什么。我告诉她,结婚就是成家,就像爸爸妈妈结婚组成咱们这个家一样,结婚后就好好工作,挣钱养家,也赡养父母,然后再生一个你这样的小宝宝,然后就把小宝宝培养大,小宝宝长大后也要结婚,然后再成立一个家,然后再挣钱养父母养孩子。然后我进一步告诉女儿,人就是这样一代传一代,一代养一代,所以人是为了亲人才活着,人活着也是为了亲人,亲人幸福了,你才会幸福,你才会快乐,亲人不幸福,你也不幸福。比如你看到爸爸妈妈高兴了,你就高兴,如果爸爸妈妈不高兴,你也会难过,所以你活着,也是为了亲人。这样的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人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因为自私的孩子,就是怕吃苦也不肯吃苦努力的孩子,因为自私的孩子只考虑自己,很少去考虑亲人,更不愿意奉献,所以也很难好好学习。

人生观和快乐观是紧密联系着的,人生也是在追求快乐,但什么才是快乐,这要给孩子讲清,还要让孩子在生活中体会得到。

我的女儿上幼儿园后,我就告诉她,要听老师的话,要抢着做好事,老师高兴了,老师表扬你了,你就快乐了;如果你不听话,老师不高兴,老师就会批评你,你就会不高兴。女儿再大一点,我就鼓励女儿遇事多做少说,遇事不要怕吃亏,累一点累不坏人,但能让人高兴,也能受到别人的尊敬。别人高兴了,别人尊敬你了,你当然会感到高兴,你当然会觉得你高大,你当然也会为你自己而感到自豪,这样一来你才活得快乐。相反,如果你处处和别人斤斤计较,处处怕自己吃亏,处处感觉到自己吃了亏,那么你就处处感到冤屈,处处不想多干一点,处处和别人争吵,处处都让你难受。人活着是为了快乐,与其斤斤计较难受,还不如多干点快乐。然后我讲雷锋。我说雷锋是最快乐的人,他处处做好事,处处帮助别人,出差在火车上,便做一火车好事,开车在路上,也做一路好事。做了好事,别人当然尊敬他,别人当然表扬他,所以他活得特别地快乐。

这就是让孩子懂得:做好事看起来是吃亏,其实是在占便宜,有时是肉体上吃点亏,但可以在精神上占大便宜。比如孩子打扫教室卫生,孩子多干点并没什么,孩子多干了,孩子就得理,就理直气壮,如果教育认识得当,孩子就会感到快乐,就会感到自豪。孩子打扫教室既锻炼了身体,也得到了快乐,还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德,是一举三得的好事。如果孩子一直这样坚持下来,孩子不仅会有一个好品质,也会有一个好结果,不说将来工作后会得到信任和提拔,单说成家以后,也会是一个勤快的好丈夫、好妻子、好父母,也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所以说要想让孩子快乐,就不要怕孩子吃亏,更不能处处想让孩子占便宜,如果让孩子养成老想占便宜的心理,孩子就会变成一个自私的人,而且总想占便宜的人,却总是吃亏的人。

那年我们带孩子去旅顺,在公园门口有一个妇女在擦鞋,旁边另一个男子喊着说上座、上座,两块、两块。因在我们那里擦皮鞋一直是两块,那天我的鞋也走得很脏,我便坐了上去。谁知几下擦完后,旁边又出来一个满脸疙瘩的青年男子,说擦鞋的鞋油是什么特种油,要三十块钱。而上座两块,是说坐在凳子上就收两块,不包括擦鞋。这种明目张胆的敲诈我当然不能答应,这也有一个尊严的问题。于是我坚决说不。这时青年男子上前做出要打的架势。我立即掏出手机说要打110报警。男子见我要打110,便一下笑了,然后要我快点打,说110来了肯定会治安处罚我两百块,因为我打了擦鞋的女人。这时妻子劝我算了,好汉不吃眼前亏。然后妻子和这个男子讲价,男子改口说最低十块,再一分不能少。我也觉得有妻子女儿,又是出门在外,纠缠下去也不好,再说人家光天化日敢在人来人往的繁华闹市摆摊敲诈,一定有人家的背景,再僵持下去,也许会有更多的麻烦。我当时口袋里只有一张二十块的钱,便递给了这个男子。这个男子掏出一把零钱找我十块时,可能是心怀鬼胎,慌里慌张中却又把我给他的那张二十块钱混在几张零钱中递给了我。因要快点离开这帮人,我当时也没数钱,接过来就走。但我女儿却看清了,走一段后我女儿告诉了我。我觉得应该把钱还给人家,那种人虽然可恨,但我们毕竟是有文化的人,更不能也当小人,再说人家毕竟擦鞋了,一分没挣却倒搭十块钱,咱们也于心不忍。于是我走过去把钱还给了那个男子。这下把这位男子感动了,然后一口一个大哥,又是鞠躬又是感谢,而且说擦鞋的钱分文不要了。但我却不想和他说什么,我认为我的行动已经教育了他,然后我转身豪迈地大步离开了。上车后女儿问我为什么要还他,我告诉她,任何时候都不要贪图小便宜,他们虽然可恶,但我们不能有占便宜的心理,我们就当是捡到了钱还给别人,也算是帮助了别人,这样别人快乐了,我们也快乐了。我进一步告诉女儿:“你也看到了,今天虽然是遇到了麻烦倒霉事,但结果却是很快乐的,我们一下把坏事变成了好事。如果贪图小便宜,终究会吃亏,那几个人肯定要分钱,如果人家发现钱少了追过来再讹诈你,可能就是一场更大的麻烦,更大的不快乐。”

有的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干什么都想让孩子占点便宜,结果是眼前的便宜占了,后面的麻烦也来了,孩子不快乐,父母也不快乐。而且所谓的便宜,其实就是不能理所当然得到的东西,不能理所当然得到的东西,就会带来说不清的烦恼,即使眼前没有烦恼,也会教坏孩子,让孩子总想占便宜,让孩子心里总鬼鬼祟祟不得坦然,也不得快乐。

去年在植物园看到一对母女,母亲看到别的孩子摘园里的花玩,便也觉得自己的孩子不摘吃亏,于是便让自己的孩子也去摘。结果是刚摘一朵出来,就被工作人员碰到了,然后要罚款还要补种,结果是吵吵闹闹,孩子也吓得哭了。结果是谁都不快乐。

快乐也是付出,如果把付出看成吃亏,那将得不到快乐。

有一位母亲来儿子这里居住,本想快快乐乐居住一段时间,但她看到家务事都是儿子做,儿子一进门,不是做饭就是收拾屋子,而且妻子的衣服,也是儿子来洗,这位母亲心疼得不得了,也认为儿子太苦太吃亏了,于是便教育儿子,要儿子少干点,让儿子也管管老婆,让老婆也干点活儿。见儿子仍然那样,便认为是儿子怕老婆,便自己出马教育儿媳,结果一下导致婆媳关系紧张。这样母亲当然住不下去了,临走时哭着对人说,她看到儿子受苦受累,心里就像刀割一样疼,儿子小时在家,她都没舍得让儿子干活儿,现在落在老婆手里受苦,她再也看不下去了,眼不见心不烦,她再也不会来了。

你看,本来是来享受快乐的,结果儿子多干点活儿,母亲就认为儿子不快乐,结果就真的把一个快乐的家庭闹得不快乐。其实母亲并不知道,儿子多干活儿,儿子是快乐的,因为他爱妻子,才快乐地多干活儿,也许浑身还有使不完的劲。而丈夫的勤快,当然会得到妻子更大的爱,这也说明他们夫妻是很相爱的,有爱,才肯付出,爱,才肯超负荷劳作。可惜这位母亲不懂这些,而是错误地把干活儿一概当做了受苦。

帮助别人给予别人也是一种快乐,父母也要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并教育孩子努力去做。

我的女儿在上小学和初中时,因她学习好,我一直教育她要帮助同学,而且告诉她,有同学来问题,一定要热情回答,耐心讲解,这一方面是在帮助同学团结同学,另一方面也是在互相学习,因为教学相长,你教人,你也在学习提高。因此,女儿一直是这样做的,女儿的朋友也多,女儿受到同学们的爱护也多,女儿也好像是众多同学的领袖。女儿到了高中后,因为是奥数班,我女儿的数学一下就显得很吃力,有不少题也不会做,这时只好去问同学。但她的同学有不少人特别地傲慢,也特别地自私,生怕告诉别人后别人超过他,于是要么敷衍说自己也不会,要么胡乱说几句,如果细问,便立即说你咋这么笨,这么简单你都不会。我女儿气得回来说了几次,而且说他们班不少人学习好但性格扭曲狂妄,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基本就是空白,根本不知道怎么和人相处,而且狂妄自大到了不知天高地厚。而且我女儿生气地预言,这些人将来进入社会,肯定要碰钉子,学习好将来也不会有幸福。这当然是女儿的气话,但这也可以看出,不乐意帮助别人的人是让人不高兴的人,也是不受欢迎的人。时间不久,我女儿回来说有个同学性格特别地好,不管谁问他问题,他不仅热心解答,还生怕你听不懂,尽最大努力不厌其烦地给你说。女儿对我说,她觉得这种性格的人才是聪明人,别看长相一般,将来进入社会,肯定是很受欢迎很能吃得开的人。

2乐于帮助人的孩子,也是有孝心的孩子。

我记不清是哪一年,大概那年我的女儿只有两三岁,那年暑假回我母亲那里,那里产一种叫华莱士的甜瓜,很有名。我们一到来,母亲便抱出瓜让我们吃。这时女儿便帮奶奶又摆凳子又倒瓜瓤。这时妻子在外面洗漱,吃瓜时,我的女儿拿起一牙瓜问我妈,说:“奶奶,把这块瓜留给我妈吃行不行?”我的母亲一下感到意外,然后说谁生的就亲谁,是骨头里面带着的骨血。其实我母亲不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平日教育的结果,平日就教育她吃东西时先让别人。特别是女儿离家上大学后,过节过生日,有时我们都忘记了,她却记得,而且总会有让我们惊喜的表现和礼物,这更加深了我们对女儿的喜。

快乐观看起来是个简单的事情,好像谁都明白,其实在生活中,往往有许多人不明白怎么样才能快乐。

那几年我们学校还算郊区,只有一班专线车往返于学校和城里,而且是人挤不满不发车,这样就有一半乘客得站着,而且经常是不少年轻的学生坐着,不少年长的老师或家属站着。有天我上车后站在过道里,碰巧身旁一位坐着的学生就是我教过的学生,这时他认出了我,我也认出了他,但他却低头故意不看我,假装没看见。我当时心里想,我就站在你旁边,我就让你低着头,我就让你感觉一下,是你坐着快乐还是我站着快乐,是你站起来让座快乐还是低着头装不认识快乐。因我一直看着他,他终于撑不住了,装作突然看到了我,然后起身让座。这时我当然也不好意思去坐,我便半是实话半是教育他说:“我整天多数时间坐着,站一站也是锻炼身体,反正就是几十分钟的时间,怎么着也不累,但看着眼前这么多人站着,我坐着还不如站着舒服。”然后我便让前面一位年纪大点的妇女坐了。这样那位妇女高兴了,这位学生也如释重负,心里也坦然了。

以后我在讲课时,谈到什么是快乐,我都要讲这些例子,然后让学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也懂得人生怎么样才能快乐,怎么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

2.教育孩子看问题要全面,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全面地看问题,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也是减少犯错误的一个具体的好办法。人犯错误,往往是片面地看待事情,以至于出现错误的判断。教孩子全面地看问题,就是让孩子遇事能够想得周全,尽可能地少犯错误。相反,如果不能全面看待问题,就往往会有冲动和偏激的行为,也容易出现偏激的性格。

为了让我的女儿明白生活中的一些假象,女儿小的时候,我就告诉她眼见未必是实,耳听未必是真。然后我拿出心理学测试视觉误差的几个图形,让她看哪个长哪个短,哪个大哪个小。比如她很轻易地说那条横线比竖线短后,我就让她用尺子量,结果却是一样长。她很吃惊地问我为什么,我告诉她,人眼对事物判断靠的是已经有的经验,比如物象进入人眼时是倒像,为什么人感觉不到物体是倒着的,就是经验告诉人们事物应该不是倒着的,感觉也就不是倒着的了。因此,同样长的东西,横着放感觉短,立起来就感觉长,这是因为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横的东西,比如马路,比如铁轨,就感觉这些东西并不长,如果竖起来,就感觉很长。这就是心理学中指出的人的错觉,比如看到山离我们很近,但常识告诉我们,望山跑死马,就是因为山很大,如果把山换成一个我们勉强能看到的小物体,同样的距离,感觉就很远了。另一方面,经验也能让我们产生错觉。我告诉女儿,有一年我们到一个水库去玩,快到水库时,一直是上坡,有一条小河顺坡流淌,当走到一个水闸前时,看到水闸前的水是向高处流的,水闸前的水要比上游的水髙出许多,越往前走感觉水越是往上流。女儿当然不能相信,因为经验告诉她这不可能。前年我们到北戴河作协创作基地休假,住下后我们就急着要到海边,闻到海味了还是看不到海,于是便问人家海在哪里,人家指给我们说就在眼前,可我们习惯都往地下看,经验告诉我们海应该比地低。再问人,人家的手指好像在往半天空指。顺着人家的手望去,半天上一片海蓝,感觉像云也像海。我们知道肯定是海,但海在半天,把我们一行都震慑住了,谁也不敢轻易开口妄加评说。我们盯着这片蓝往前走,渐渐地蓝越来越低,走到近前,就比地低很多了,也完全是我们想象中的海了。我这时就告诉女儿,我说这回知道了吧,眼见并不为实,许多事情往往复杂多变。我这样说有些人也许不信,因为前不久报纸报道说有一个怪坡,说汽车停下来,却自动往上坡滚,然后说可能是磁力作用,然后又幼稚地说可能地下有什么矿藏等等。如果大家都知道视觉误差,就不会有如此的大惊小怪,因为汽车当然不会自动往上坡滚,当然是周围的参照物让我们的眼睛出了误差。

我说这么多,目的就是要教育孩子不要自以为是,遇事要考虑多种可能,更不要固执己见,因为我们的听觉视觉判断都有可能出现错误。

大概是我的女儿读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有次她说起小说《第二次握手》,她把作者说成了周扬。我告诉她不是周扬是张扬,但我女儿却坚持说是周扬。我告诉她当年这本书经历的波折,而且作者因此坐牢,而周扬解放后就是文艺界的领导。但女儿坚持说我错了,而且说她昨天才看到的,就是周扬。我告诉她是你熟知周扬这个名字,所以凭经验才看错了。但女儿竟然和我打赌。这样我只好给她查找这方面的资料。找到后,女儿不再说什么,但我却不放过这次的教育,我告诉她,任何事情都不能太固执,更不能把话说得太死。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我还是讲一讲我小时候的一件事情。

我小的时候去姐姐家,路过铁路时,感觉两根铁轨间的距离很窄,和汽车两个轮子的距离差不多。因为是第一次见铁路,便在那里等火车过来,火车过来时,感觉火车很长,但并不宽,感觉还没汽车宽。回来后说火车,我母亲和我哥哥都说火车要比汽车宽,说火车并排坐五个人,中间还有走道。但我当时却坚持说不可能,我说我亲眼看了很久,就是很窄的,而且当时我特别地犟,和我哥哥争吵得没完没了,我母亲怎么解释我也不听。后来坐火车,上了车才知道我错了,而且很为自己的无知却死犟而羞愧,因为我母亲和我哥是多次坐过火车的,但我却那么自以为是。记得那次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遇事再不能太犟,人家坚持人家的观点,肯定也有人家的道理。有了女儿,我自然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女儿听,为的就是教育女儿遇事不能固执己见,如果别人坚持人家的观点,就要考虑自己的观点有没有问题,不要争执,然后再站在人家的立场上想问题,全面客观地思考事情。

经常在学校的小道上散步,经常听到学生之间的争执,而且争得面红耳赤,但有些听起来就很像盲人摸象,这说明我们平时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还不够,这样各执一词固执己见,今后很难全面思考问题,而且也容易形成片面偏激的性格,这种性格的人,可能是最不受欢迎的人。

全面思考问题,就应该善于倾听别人说话,等别人说完,再说自己的观点。如果还没等别人说完就打断别人的话,然后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不仅仅是很不礼貌,而且也是很不明智。俗话说一瓶子不响,半瓶子才晃**,真正有学问的人,就不会轻易发表见解,更不会轻易说绝对的话。因为越是有学问,就越懂得知识的浩瀚和博大,就越知道大自然的变化万千,即使你认为对的,也未必就是对的,听听别人的意见,不会有害处。这样的品格,也容易和人相处,也才能提高自己。

我女儿小的时候,也容易抢着表达自己的观点。女儿两岁时和我们的领导合住,领导也有个孙女,比她大几个月,两人说话时,我女儿有时也争着说,这时我们就告诉女儿,要等人家说完了再说,而且意见和人家的不一样时,不要争论,因为你现在知道得还很少。然后我又给她讲盲人摸象的故事。我还进一步告诉她,以后和别的小朋友玩,不仅在玩耍时要互让,说话时也要互让。再后来,我便讲要善于倾听方面的事。我告诉她,无论大人讲话还是小朋友讲话,都要认真地去听,这一方面是尊重对方,另一方面也是学习知识,即使你觉得人家说得不对,也可以作为参考。

但不抢着表达观点,并不是课堂上也不抢着回答问题,这一点要向孩子讲清楚,因为讲堂上回答问题是老师要你回答,而且回答是在主动动脑,这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而且回答错了没关系,因为学习就有对与错,知道了什么是错,就是知道了什么是对,况且老师有时也希望听到说错的声音,学生说错了,老师就知道了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弄错,然后再反复重点强调。所以说,课堂上的抢着回答和平时说话的抢着回答是两回事,课堂上抢着回答是学习,平日抢着说是不尊重他人,也是性格急躁不善于思考的表现,千万不能让孩子混淆了这两者的区别。

有人会说这样教育孩子,孩子会不会活得太累,孩子会不会城府太深。其实什么事情都有个度,都要把握一个分寸,我们这样教育孩子,是让孩子明白不要偏激,要尊重他人,并且懂得一般情况下不要争抢着说话,而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要孩子一本正经,如果是玩耍的时候,就不应该要求孩子不争抢。这就是说,要孩子说话时不偏激不争抢,并不是要孩子沉默寡言。活泼的孩子谁都喜欢,我们应该培养孩子活泼的性格,但活泼不是不要理智,活泼不是随意乱说,活泼更不是不讲礼貌争抢着说话,这样不但不是活泼,反而变成了讨厌没教养。我们要的活泼,是既开朗又有节制,既善于倾听又不盲目苟同,既尊重了他人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教育孩子是一门精细的艺术,里面充满了辩证法,也很讲究把握火候,就像炒菜,火少了不熟,火多了又会烧焦。要把握恰到好处,就要求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处处动脑,时时用心思。

3.传统美德教育必不可少

在传统教育中,孝是第一位的。子孝,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子不孝,就是家门的最大不幸。今天,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孝顺,但这方面的培养,却有所削弱,也没引起我们父母的足够重视。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自然是全家的掌上明珠,也成为全家围绕的中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养成孩子唯我独尊的习惯,甚至养成只知道让别人敬他养他,却不知道他要孝敬别人,因此,对独生子女孝道方面的教育,就显得尤为紧要。

在过去的家庭,长辈要坐在上首,第一碗饭,也要舀给长辈;现在,在不少的家庭这种情况却倒了过来,第一碗饭总是舀给孩子。其实这不是先吃后吃的问题,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问题,长期这样,孩子就会自然觉得自己是家庭中最重要的,而别人都是不重要甚至是次要的,而且别人都应该为我服务。这样孩子当然想不到为别人服务、为别人着想,更别说孝敬别人了。

在我家,平日我们也是让孩子先吃,第一碗饭也是给女儿的,因为三口之家,做饭时,我和妻子都是厨师,第一碗饭自然得给女儿。而且我的女儿小的时候一直不好好吃饭,不仅第一碗饭给她,在很长一段时间,吃饭时还得督促伺候她吃。在这一点上,我们做得不好。但如果是我们家里的人来或者是来了客人,情况就不同,第一碗饭绝对是要给家里的来人或者是客人的。比如我的母亲来我这里,饭熟前就要让孩子喊奶奶吃饭,然后让奶奶先坐好,然后让孩子把筷子和碗给奶奶准备好。这一点我们做得是好的,因为我的妻子从小生活在大家庭里,最多时祖孙四代二十多口人,如果不是长幼有序,这样的家庭就无法维持,因此我的妻子就很注意这一点,也觉得这不是一个吃饭的问题,而是一个长幼有序孝敬老人的问题。因此,如果家中有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客人,在舀饭吃饭时,孩子的父母最好还是先给孩子的爷爷奶奶舀饭,也让爷爷奶奶先吃,而且要让孩子喊爷爷奶奶来吃饭,并给爷爷奶奶拿碗筷。这些事看起来是小事,却体现着孝敬教育的大道理,而且孝敬教育,就是从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孩子是否孝敬,也要从这些小事中体现。

不要小看一碗饭,它体现的是一种教育理念。但现在不少人已经很不注意这些,比如到饭店吃饭,坐满满一桌子人,菜还没上齐,如果有小孩,不少父母总让小孩先吃,而且挑拣孩子爱吃的吃。这样我不是说大人们会有意见,大人们肯定不会有意见,而且还会主动劝孩子先吃,但这样做确实对孩子不好,是教育孩子不把大人放在眼里的表现,这样的结果孩子心里当然不会敬重大人,当然也不知道敬重长辈。如果父母会教育孩子,这时就应该让孩子给大人们做点什么,比如给大人们摆放一下餐具,给大人敬酒祝福什么的,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孩子也学到了礼貌,孩子也惹人喜。

我们一直没和父母住在一起,教育孩子孝敬,也只能是口头教育多,具体教育少,具体教育也是让孩子常给老家的亲人打打电话,寄钱带礼物时让孩子参与,亲人来了热情招待等等,这些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这里我还要说说那年给我的母亲过八十大寿。我母亲八十寿辰那天,还不是放暑假的时间,于是我们建议往后推半个月庆贺,放假后我们带着孩子去,让孩子也体验一下孝敬长辈。那天在生日的宴会上,我们儿女们鞠躬拜寿完毕,就让孙子孙女们给奶奶磕头。磕头虽然是封建礼仪,但我们还是让孩子们这样做了,因为这样做他们会记忆深刻,会知道奶奶是他们最敬重的人。过后我的女儿果然问我为什么要磕头,我告诉她,因为你的奶奶很重要,也最值得你们去敬重,所以才用磕头的方式来表达。然后我告诉她,孝道是咱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会一直延续下去,等你过八十大寿时,也会有人给你磕头的。这样深刻的教育,她当然懂得了如何孝敬老人。

孝敬的孩子是最值得父母欣慰的。我女儿上高中时,她的一个老师就特别爱夸他的两个女儿,常在课堂上说他的这个女儿给他买了什么,那个女儿让他如何如何。还说某某老师的女儿听起来在国外很好,但一年只打几次电话,而他的女儿虽然大学毕业都在本市工作,但不仅特别孝敬他,而且他什么都不用操心,许多事情他还没想到,女儿女婿就为他想到了。每次这位老师夸他的女儿,我女儿回家来总要说说这事,有次女儿问我和她母亲,说我将来也孝敬你们,你们会不会很髙兴,会不会也到处给人说。在这里我要感谢女儿的这位老师,他也让我的女儿懂得了孝敬,现在我的女儿做得也不比他的女儿差,女儿离家上大学后,家里的什么事她都牵挂着,过节过生日,她不仅会打电话来,还会要求我们怎么做,连二月二,女儿都会发来短信:“老爸,别忘了刹龙头。”第一年寒假回家,我女儿就大包小包买了不少的东西,有给我们的,也有给亲友的。因春节火车拥挤,我们要她不要带东西,但她总是不听。前年回来因带的包多,她的同学便帮她拿了两个包,结果上车时挤散了,上车后在车门处也挤不进车厢,等挤进车厢会合后,同学才发现丢了一个包,而且那个包是最重要的一个,所有的证件和贵重一点的东西都在里面,害得女儿为补办这些证件花了很多时间。但以后女儿还是带很多东西回来,说她辛苦一点大家高兴了,也值得。

女儿的孝敬我当然高兴,我也不知不觉变成了女儿高中时的那位老师,也不由得在讲课时夸我的女儿,有时我的学生不听话,我也用我的女儿来对比教育。这样就少不了遭到女儿的“抗议”,她告诉我,说我教的学生里有她的同学,还有不少人知道她,同学又告诉她我夸奖她了。但我还是改不掉,因为我觉得,用正面的例子教育学生,会起到好的效果。

孝敬不能只靠说教,父母要以身作则,因此,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要说不孝不敬的话。有些父母会当着孩子的面争吵给父母带什么东西,争吵带多了还是带少了,这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坏的。另一方面,如果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就更要给孩子做出榜样,比如给父母住的房间要好一点,摆设被褥也要讲究一点,而且处处要体现出父母是最重要的。这些如果是在过去,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实事求是地说,现在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特别是在农村,不很好地赡养老人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即使在文明的大城市,自己住一百多平方米的大房?,让父母挤在简陋的小房子里安身的,也为数不少。孩子耳闻目睹这样的事,长大了怎么能不效仿。记得前不久看一个电视纪实节目,内容是兄弟四个为赡养母亲争吵,其中老二的女儿竟然拍着桌子骂自己的亲奶奶,主持人忍无可忍只能说:“这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当然,中国早有一个民间故事,说一对夫妇不孝敬母亲,只给母亲盖一张破羊皮,母亲死后,夫妇要扔掉这张破羊皮,夫妇的儿子立即制止,说不能扔,你扔掉,将来你们老了,我给你们盖什么。

孝敬的人是人人敬佩的人,也是人人喜爱的人。

我刚结婚那年,因母亲生病,我去老家接母亲来我这里。因母亲不喜欢吃方便面,而且有病,我便带母亲去火车的餐车去吃饭。那天餐车供应炸鸡块和米饭,我便给母亲要了一份。那时虽然已经不再挨饿,但吃肉还算是奢侈。我坐在旁边看着母亲吃饭时,服务员感觉我是钱少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份,便问我为什么不吃。其实我已经吃过了方便面,我也有晕车的毛病,不想吃东西。当我说我已经吃过了时,服务员有点感动,她认为我是个孝子,自己舍不得吃肉,给老母亲吃肉。刚好有几位列车员也在一边吃饭,服务员便过去对那几个列车员小声说我。我听到一个列车员说我们不是母子,而是岳母和女婿,是没过门的女婿巴结未来的老岳母。一会儿服务员又过来了,问我母亲喝不喝汤,汤可以免费。然后服务员乘机问我们是什么关系,得知是母子时,连说我是大孝子。我急忙解释不吃的原因,她还是称赞我孝顺,然后问我在哪里工作,有没有对象,如果没有,她给我介绍一个。

勤劳是有责任心的表现,古代人特别强调勤劳,当然,勤劳多数情况下也是生活所逼。今天孩子已经没有了吃穿的压力,但今天的竞争却比过去更加激烈。过去一般来说足不出户,吃饱穿暖就无所求了,今天面对这么多的**,如果孩子不勤奋学习,进入社会就会感觉压力很大,这个压力当然不是吃穿的压力,而是精神的压力。最近报载自杀率上升,基本都不是生活贫困,而是感觉人家有那么强的工作能力,人家工作生活都那么地轻松,相比之下就感觉自己吃力,就感到自己没有前途,因而就畏缩放弃努力。如果有了勤劳的思想和性格,就不会那么悲观,也不会惧怕困难,当然就更不会去自杀。

培养孩子勤劳勤奋,也要从小做起,具体的办法就是从小给孩子订立规矩和制度,比如几点起床,没有特殊原因,到点就必须要求孩子起来,订立几点看书几点玩耍几点回来,就必须要让孩子做到。如果孩子能遵守规定按时作息按时完成任务,那么我们就说孩子是勤劳勤奋的,因为孩子把应该做的都圆满地做了,这当然就是勤奋。可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孩子会提出要求,比如妈妈我多睡一会儿,爸爸我再多玩一会儿。每当这时,父母一般都会迁就孩子,如果是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以为父母的话是可听可不听的,是可以灵活多变的,订立的制度,也是可遵守可不遵守的。有了这样的思想,父母的话不仅越来越不算数,孩子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偷懒思想,今天多睡十分钟,明天多玩一个小时,后天又会草草完成作业。这样当然会养成偷懒耍滑的习惯,这当然是和勤劳相悖了。

勤劳并不等同于吃苦,勤劳是按时按需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但人们往往认为勤劳就是干活时间长,这当然不完全正确,如果需要干活时间长,那么你长时间干活这是勤劳,如果不需要长时间地干活,你仍然长时间干活那就不是勤劳而是徒劳。如果你干完活后有空余时间,那么你出去打打球放松放松,让生活很有节奏,这也是勤奋这也是勤劳。

有父母会说,这样精心去培养孩子,也确实太累了。可是我要说的是,培养孩子,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小事,得用毕生的精力去培养,也值得用毕生的精力去培养,培养的成果也会让你得益一生。如果父母怕吃苦或者不愿意吃苦,那么父母本身就不是一个勤劳的人。

勤劳和节俭是密不可分的,勤劳的人往往也是节俭的人,因为他知道一切都来之不易。勤劳的人是有责任心的人,节俭的人同样也是有责任心的人,所以我要说,节俭不是穷富的问题,节俭是一种品德和责任心。

这些年在学校工作,便很注意观察学生,发现有的学生家庭情况很差,自己却穿戴得特别讲究,而且人家穿啥他也穿啥,人家玩啥他也玩啥。如果家里的父母来,走在一起,你就可以看出极大的反差。有一位同学的父亲来学校看望儿子,发现儿子要扔掉军训时穿的那套衣服时,便急忙自己穿上,而且说很好,于是同宿舍的人便把自己的军训服也给了这位父亲。这时,儿子却当场斥责父亲,说父亲给他丢了脸,结果是父子两人大吵了一场。我听到这件事心里不是滋味,我知道,这位学生爱好轮滑,也常看到他穿着七八百块钱的旱冰鞋在马路上滑来滑去。我想,如果这位同学节俭一点,如果这位同学有点孝心,他用买旱冰鞋的钱不知能给父母买几件衣服,而且军训服也不会扔掉,自己干活儿时也可以当劳动服穿。

节俭和小气不同,节俭是不浪费,节俭是该花的钱花,不该花的钱不花。小气是不管该不该花都不愿意花,而且是只给自己花而不给别人花。我们要孩子节俭,但也要孩子大方不小气。

我的女儿从小就比较节俭,除了她的兴趣都放在了看书学习上外,也和我们对她的节俭教育密不可分。我们除了教育她金钱来之不易,在具体的穿戴打扮上,也注重实际,从不把她打扮得过于显眼,也不让她感觉出她的穿着与众不同,在生活上,就让她感觉到普普通通。女儿上大学后,怎么花钱完全由她,而且我们是一次给她的存折上打够花一年的钱,但她总是花不完,再给她的存折上打钱时,她总是说有,这让我不由得想到那些按月给孩子打钱,按月控制孩子花钱的父母。其实你本来应该完全放心地把花钱的权利交给孩子,而且告诉孩子家里的经济情况,这样孩子自己就会有一个花钱的计划,自己也会约束自己,就像承包责任制一样。如果总是控制孩子花钱,孩子就会有一种反控制的心理,也有一种不被信任的心理,也有一种自己是局外人的心理。这种心理会导致逆反,会自觉不自觉地觉得他花的不是父母的血汗钱,好像是包工头应该给他的打工钱,其结果就会导致花钱不心疼,也不节制,没有了只知伸手要,甚至想办法哄骗父母的钱。

但小气自私的孩子是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我们要孩子做到的是又节俭又大气。在这方面我也常这样教育我的女儿,她在这方面做得也让我满意,到现在,我的女儿依然衣着朴素,不仅不让我们给她买那些很贵的名牌衣服,而且也不穿那些很张扬很暴露的衣服,平日也不化妆,只抹些常用的润肤油。我们有时劝她买点名贵化妆品,她会开玩笑说她是天生丽质,许多人见了她已经说她像大S了,再打扮得太惹眼,会影响她的学习和生活的。但她却舍得给我们买东西,去年从英国探亲回来,就给我用英镑买了一双皮鞋,折合成人民币当然就很贵了。今年春节回来,又给我买了一条很贵的皮尔?卡丹皮带。如果我的妻子和女儿走在一起,你会明显地感到,我的妻子穿得比女儿好,衣服的价钱也比女儿的高。

不少父母溺爱孩子也表现在给孩子的吃穿上。如果你在大街上看看孩子身上的衣服,你就会发现,有不少十几岁的孩子身上穿的都是名牌。有父母说不给买不行呀,孩子间互相攀比,人家的孩子穿什么牌子的,他回来也要。但父母很少考虑这样攀比的原因和后果。其实原因很简单,之所以攀比吃穿,主要是一个兴趣和注意力的问题,孩子把兴趣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吃穿方面,孩子当然会攀比和追求这些东西。如果孩子把兴趣和注意力放在学习方面,孩子就没兴趣也没精力去考虑吃穿。追求穿戴名牌的后果会严重地影响学习,穿不上名牌时孩子会耿耿于怀念念不忘,穿戴上名牌后,孩子又会有一种心理优越,而且时时注意自己的穿戴,时时在人前表现自己的穿戴。如果穿戴很贵,孩子的心里更是会时时注意在自己的身上,久而久之,心理的优越就会变成一种傲慢和轻浮,不仅不会脚踏实地努力学习,还会生出一些更不切实际的想法。另一方面,追求穿戴名牌的孩子容易发生早恋,因为穿戴名牌,就往往会有一种给异性看,从而吸引异性的心理,这种心理,就是早恋的开始。

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努力学习的学生,有其他爱好的学生,穿戴就会很随便。

孩子的主要任务毕竟是学习,如果孩子注意力放在奢侈品的消费上,就应该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追求奢侈品,是孩子精神不充实的表现,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礼貌是一个人综合素养和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也是一个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我们培养孩子,当然是要孩子全面发展,孩子的学习好只是一个方面,而外在的表现往往更加重要,这些外在表现的重要体现,当然就是礼貌礼仪。

礼貌就是对别人的尊敬。你尊敬別人,别人才会尊敬你。礼貌也是谦虚,谦虚的人才懂得尊敬别人。礼貌的具体要求,大致就是品行端正、举止大方、言谈得体、谦虚谨慎、彬彬有礼等等。如果一个孩子很有礼貌,即使小的时候学习成绩差一点,将来进人社会,情况也会大不一样,不仅会受人欢迎,工作起来也会如鱼得水。

我工作快三十个年头了,每当和同学们聚在一起谈论这么些年来的得失时,大家总会感慨说命运就是性格,就是为人处世,然后总要回忆上学时的一些人和事,也总要谈论我们的一位同学。在学校时,这位同学学习并不出众,给人的感觉是不喜欢拋头露面,也不和人争论争执,别人说,感觉他是在静静地听,别人如果说他的坏话,他也不会很生气,感觉很沉稳老练。但这位同学却和谁都能合得来,而且干活也很积极,打扫宿舍提水倒垃圾,他都默默地去干,如果宿舍里来了谁的家长亲戚,他都能像对待自己的亲戚一样跑前跑后热情招待,当时我们就觉得他是最有礼貌最有修养的一个人,而且如果选举什么,大家也愿意选举他。毕业分配时,他分配得并不好,但十多年下来,他就突出了起来,特别是进入政界后,优势就更加明显,职务也越来越高。

现在不少家长只注意孩子的学习,往往会忽略孩子的性格培养,特别是缺少对孩子进行一些传统美德的教育,这不能不说是教育孩子的一大失误。因为既然是传统美德,而且千百年来流传公认,那么肯定就是做人的经典的东西,如果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而且孩子身上具有了更多的传统美德,那么孩子也就是大家公认的好孩子,公认的好孩子,当然就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相反,如果只重视孩子的学习而忽略孩子的品德培养,孩子虽然学习很好,但待人傲慢,夸夸其谈,举止粗俗,那么这个孩子也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而且这样的孩子前途也不会太好,孩子进入社会,就没有后劲,就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甚至为社会所不容,因为人是社会的产物,现代化大生产更需要密切的合作,进人社会工作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更为重要,这时处理社会关系方面的能力往往比学到的书本知识更为重要,如果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当然就会处处碰壁。

我知道的一个孩子,在小学中学时学习一直特别地出众,而且也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但因为学习好受到了众人的宠爱,父母也只看到了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孩子的表现就是特别地傲慢自大。大学毕业时本可以读研究生,但孩子说研究生没什么读头,导师也就那么点水平,他的水平也可以了,他还可以在工作中学习。家长也觉得孩子的话有道理,便同意孩子进人一家大公司工作。现在孩子工作已经快十年了,仍然还是个小职员,而且三十出头了,也没结婚成家,他母亲说儿子说了:看不上他的女孩是没认识到他的价值,而认识到他的价值又看不上他的女孩,那么她的审美水平就太差,审美水平这么差的女孩,他当然也看不上。其实,如此自大傲慢的人,就是没礼貌的表现,礼貌的核心就是谦虚、友爱和尊敬,不懂得谦虚和尊敬别人,别人当然也不会喜欢他。别人不喜欢的人,不仅女孩看不上他,领导也看不上他。

传统美德是千百年来被实践证明了的道德标准,符合这个标准,就是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要求,就会受到大家的喜欢。培养大家喜欢的人,才是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只重视孩子的学习而不重视孩子的道德性格培养,这样的做法,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且孩子有了好的道德修养和性格,就会特别地懂事,会特别努力去学习,也会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更会让父母感到特别地轻松和自豪。